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时间过太快?

前几天在家里闭门不出搞了个大工程拼了块差不多50寸电视机那般大的拼图,老实讲难度系数完全出乎意料之外,以至于整个客厅三天没有人敢踏进去,看个电视都只能回房间我妈一边埋怨我又开始在家里造反却依然时不时拼得比我还要晚的举动,不经让我感慨了一把大概这就是「长大」的代价吧。

我们走过了那些事无巨细要报备随时等待挨揍的日子却也是用那些不期盼时间走太快的无奈换来的矛盾与不甘。

20岁之前的我从来不觉得时间过太快,小时候的我们哪个不盼望过年,可以买漂亮的新衣服、可以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零食、可以不付出卖个萌就到手的压岁钱、可以不怕被举报和投诉整点下楼放鞭炮的喜悦,可以不用早睡可以不用早起可以不守规矩,如果说小时候最开心的是过年不如说是肆无忌惮,自由散漫,坐享其成,真好。

而20岁以后呢,我们渐渐明白以前长辈每逢过年就爱在饭桌上提到的那句“过年最开心的只有小孩子”。

我们整理过去的一年发现单身的依然单身而年龄却停不下来,过去很多的愿望都还没有达成就又要迎来了第二次展望,还有最最可怕的是要度过一个没有年味却依然要面对一群亲戚时候的社交恐惧。

甚至,我们开始纠结过年没赚到多少钱还要不要回家,没有对象也不想相亲还要不要回家,过年回趟家往返车费都是一个月工资了就呆十来天,我到底还要不要回家。

......

无休止的问号、掩饰不住的尴尬和父母间的疏离萦绕成整个春节假期最五音不全的「难忘今宵」。

20岁之前的我怎么会觉得时间过太快,那时候读大学最开心的事情大概就是寝室生活,一日三餐作息围着自己走的舒适感以及迫切想要独立起来的叛逆心,除了金钱无法自由以外还真的想不到它的不完美。

而20岁以后呢,我们面临实习和踏入社会的第一堂课,校园和家庭生活都不再完整,有的人下定决心离开小县城去大城市闯荡一走就是一个整年,期间自给自足的成就感是没有在外漂泊过的人永远无法体会的浪漫,有的人选择在家附近找个不太辛苦的工作能在疲惫的一天之后回到家会有熟悉的一切在等待自己的时候,又会是另一种浪漫。

而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渐渐发现和父母在一张桌上吃饭的日子终究是越来越少,“加班不回来吃饭”、“要应酬不回来吃饭”、“约会不回来吃饭”,总之不回家吃饭的理由多到比父母给你剩下过的饭菜还要多。

而我们也越来越害怕饭后离开饭桌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时候那一双逐渐孱弱以及不敢多回头的背影,我们安慰自己等再多赚两年钱就回来好好陪他们,安慰也许没有自己他们会过得更加轻松,安慰的理由有千万种但离别时候的伤感却也一样真实。

尤其是每每在家庭和物质生活举棋不定的时候就愈发想要借「时间」这项工具来做砝码,只可惜放多放少也许只有经过几十次几百次的实验之后才看得到答案,可,那时候的答案一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20岁之前的我哪会考虑时间啊,去学校上学是件无比开心的事才不会倒计时希望早点放学早点回家的,更加不会害怕周末会有无休止的补课和兴趣班让自己无暇休息和睡觉,因为周末就应该用来玩啊。

小时候唯一会觉得时间过太快的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自己还没有玩够!小霸王游戏机怎么没过几关爸妈就要下班回来了,在同学家还没有说几句小女孩之间的悄悄话怎么就又要回家了。

而20岁以后才发现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居然是时间,有人说不想让时间过太快的方法只有自己走快点,走到时间前面让时间追不上自己的时候,虽然无比励志和鸡汤但不可否认这句话并不完全没有道理。

比如,如果我们早些日子时常陪伴父母的话是不是就不会在他们病倒之后埋冤自己的不懂事?如果我们早些日子在大学时候就好好读书多傍几张证书在身是不是就不至于承受踏入社会一边工作一边还要不停学习的双重压力?

当然,那个阶段无比矛盾的还有一件事:高考。在任何一次的挑灯夜战都会换来同等时间的害怕承受,害怕和预期的效果不一样更害怕只要再努力一点点也许就能够得到是不是真的。

最后,你一定听过这句话吧,“如果我可以不长大,爸爸妈妈可不可以不要变老。”以前说这话被大人叫做“有良心”,现在你还说这话就只能说是你“太天真”,天真地把很多明知不可能的事情寄托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上去,因为我们怎么可能不长大,父母怎么可能不变老。

虽然,一讲到时间过慢一点最心疼的一定会想到亲情的力量,我好像很少写一些关于父母和代际问题,就好似摆在每个家庭真实生活前面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有得到势必伴随着失去,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也许陪伴是唯一一件适用于所有家庭关系之间无法舍去的那一步。

至于时间嘛,该珍惜的就握紧,该浪费的就别留恋,一张一合之间,都是你的人生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时间过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