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28):选择大于努力,格局决定结局

原文: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译文:

所以,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善于创造有利“势”的将领,指挥部队作战就象转动木头和石头。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地势上就静止不动,处于陡峭的斜坡上就滚动,方形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势”,就像让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一样,来势凶猛,这就是所谓的“势”。

解读:

本段为《孙子兵法·兵势篇》的最后一段,是对《兵势篇》的总结,对“势”做了一个形象的概括,点明了战争中“势”的重要性,同时也认为“势”是可以人为造就的,用人之才就是用人之“势”。

孙子以“木石”为喻,说明想要以绝对优势战胜对手,就必须借用各种有利条件去造“势”。木石在平地上静止,相当于无“势”;木石处于陡峭的斜坡上,那就有“势”了。

不得不说孙子虽然不是物理学家,也不懂物理学,却已经在使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军事问题了。用今天物理学知识来解释,物体在平地上没有势能,搬到高山上就具有了重力势能,而这些都是可以人为改变的。

孙子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得出结论“择人而任势”,简言之,就是“用人唯才,唯才是用”。同时,孙子一并强调了“努力”的重要性,就如同“方与圆”,方容易竞争,通过努力变成圆,那就易得“势”了。

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备都算得上是一代英豪,他们的用人之道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三人之中,很多人认为刘备用人水平最差,我的观念却恰恰相反,认为刘备的用人水平是最高的。

相对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孙权有父兄留下的江东基业,而刘备根本没有什么基底,他虽自称皇族后裔,但世数悠久,已经沦落到贩履织席为生,最后却混到三国之一的蜀国之主,这主要就是靠他的用人之道。从最底层爬到最高层,这也是我认为刘备是用人水平最高的原因。

刘备在三足鼎立中能稳稳站住,最主要的就是任用了诸葛亮,不得不说诸葛亮在用人方面也有过人才能,但相对于刘备就差了一大截了。

比如说,对于派马谡守街亭这件事上,本来诸葛亮对街亭战略地位的认识完全胜过司马懿,但是在关键时候错用了马谡,导致全军溃败,差点使得全军遭受灭顶之灾。

当然诸葛亮确实有他的远见卓识,这又体现在派关羽守华容道这件事上,孙刘联合破曹之后,诸葛亮料定曹操必败走华容道。诸葛亮从大局考虑,若此时把曹操杀掉,己方难以与孙权抗衡,到时就不是三分天下的局面了,变成了孙权一家独大,为了稳定局面,于是定下“捉而放之”战略意图,但又不能明言。关羽是“忠义”之杰,诸葛亮派他去守关,收到了“一举两得”之效,若换上张飞,那蜀汉可能早就灭亡了。

由此可见,善于择人任势,可以造势,可以影响整个战争格局,成事在人,但要把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产生对应价值。

而在现代商业中,很多公司把销售业绩归根于销售人员的问题,忽略了“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的道理,简单地认为只要把产品生产出来,就交给销售人员去销售就行了,销售好与不好都是销售人员的问题。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个公司的管理层不行。

如果一个公司的产品没有借助外部广告宣传等先一步造势,对消费者来说,这些产品是完全未知的,根本没有在消费者的大脑里占有一席之地,消费者是不会买账的。与此同时,产品定价是否合理,质量是否过硬等等。这些都是管理层决定的,因此如果说产品卖不出去,主要还是管理层的责任。

反之,那些销售业绩好的公司,线上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再加上线下营销推广活动,预先就在消费者的大脑里烙下印记,一旦产品进入市场就能迅速占领市场,形成品牌效应。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不一一列举。所以说,对于用人,选择大于努力,所选择的人的格局决定了结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孙子兵法(28):选择大于努力,格局决定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