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3

旅行之感

我很羡慕现在的小孩们,虽然年纪小,但已经走过祖国版图的半壁江山。初中那会,想出去省外走走,但家里头的经济让我只能想想。

大学毕业后才开始尝试着走出去,有机会看看外面世界。今年国庆空档,和友人去东北玩了一趟。这是第三年自己做攻略,自主出发的旅行。

这几年,可以看到很多关于旅行的真人秀在电视荧屏上,旅行逐渐从奢侈品转变了刚需品,不再只是富人们的专利。

周边很多朋友一提到旅行,第一反应是没钱。其实,与经济条件相比而言,更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没有想出走的动力。

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更在乎『精打细算』,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需要衡量它的时间成本与金钱成本是否可以从回报里获得甚至反超。而旅行大抵就成为最没有意义的事情。

而旅行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如今旅行大多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完了之后在朋友圈打卡。旅行仿佛变成了机械化的任务,到指定的地点完成规定的动作。

苏岑曾经说『人在旅途中,都在忙着认识各种各样的人,以为这是在丰富生命,但其实最有价值的遇见,是在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会懂,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

2016年6月,毕业旅行成了我第一次旅行,目的地是杭州和乌镇。去之前,边做攻略边憧憬。等到出发时,才发现许多问题接踵而至。比如,行程距离安排的问题,酒店的地址没有选好,景区的交通问题,这些很琐碎的标签却是贴在『旅行』看似很梦幻的字眼上。并且在那个当下,这些事情是需要直面并解决的。那一年,旅行教会我周全和不逃避。

2017年10月,第二次旅行选在上海。这次所有攻略都做得明明白白,但因为太过紧密与圆满,前两天行程像是走马观花一样并不走心。第三天开始,我和友人削减了行程,开始学会慢下来的感受这座城市。那一年,旅行赋予我生活需要弹性的道理

今年再次出发时,对于旅行中所带来的种种期待甚至大于旅途风景本身。在去到长白山前一天,酒店人员告知我们因为大雪,山上已经封山一周,第二天能不能开山还不一定,加上当天辗转乘车的疲惫,那种沮丧与不安甚至于焦躁,与第二天得知可以进山的那份欣喜和雀跃,都是旅途中所带来的真实感受。

回程的时候选择了火车,长春到厦门将近27个小时,出发之前很多人说火车环境多么多么恶劣,以至于还没做火车之前我就相当抵触。然而,当预期的情况很糟糕时,它带给你的感觉也就不会太差。我很享受睡在中铺上随着颠簸慢慢睡去的那个夜晚,也很享受聆听火车上的百种人生,大多故事不过归家与思念,平淡却有味道。这一年,旅行让我有了对未知事物更多的期待感




一趟旅行的意义就像在给自己的人生做一次加减法,它不是单纯的风景所给予,也不是靠着金钱堆积消费才能承载的,它是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的过程,它更是自我能力叠加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