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人患有“小丑”病吗?

越是表面开朗的人,越有可能是抑郁症患者。临床心理学上,把它叫做“微笑抑郁症”。他们表面在笑,心底却在流泪。

—共鸣社区的精选文章—


《烟火里的尘埃》有句歌词:“笑得开怀,哭得坦率。”第一次听的时候感觉被击中了要害。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16岁少女活泼可爱,却突然选择自杀,最后留下一张纸条揭示她自杀的原因。普通的手写纸条上写着“I’m fine”(我很好),可其实倒过来看竟是“help me”。原来,她早已发出求救信号,只是无人能懂。

越是表面开朗的人,越有可能是抑郁症患者。临床心理学上,把它叫做“微笑抑郁症”。他们表面在笑,心底却在流泪。

可能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都像触到心底什么东西一样吧。人都有相似点,而那个相似点就是渐渐对世界产生的麻木感。如果出现这种现象,那么当事人的世界就会岌岌可危。

一个同事过生日,订了一个包厢,邀请了公司的所有人,当然也包括我。其实我不喜欢那种场合,却也不想因为拒绝而显得自己特立独行。我们在里面载歌载舞,玩得很是尽兴。我也刻意地融入进去以显得合群。

那天玩得很晚,结交了很多朋友,也加了好几个朋友微信。散伙之后,我孤身一人走在寂寥的大街上,却在那一刻才感到释然。

然而,第二天,昨晚的其中很要好的一个发微信过来:“昨晚玩得好疯,你有没有喝多?”一句简单的问候,竟然让我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回应他。其实我对他并没有什么印象,打在键盘上的“还好”,两个字又好像有点冰凉,又被我改为“嗯嗯,你呢,我没有喝多”然后,配上一个滑稽的表情发了出去。

后来他越聊越激动,我越来越被动。

其实真正的我真的一点都不合群,而原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除了刻意去一个地方专门在之前就设计好表情投入进去,才会显得游刃有余。他们是真的融入进去了,在那种氛围,他们玩得尽心释然。

我专心表演得小心翼翼,明明也都不熟,但也不显得生份。为了不让自己显得特立独行,我装着很合群的样子,像是真的就是他们其中一员一样。和他们疯狂地玩了一晚上。我知道只有我没有真心地去玩,也没有发自真心的狂欢。

习惯了一个人独来独往,凡事都一个人干,生怕麻烦别人。白天格格不入,夜里和孤魂野鬼做伴。有朋友说我高冷,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面对人,面对那种氛围,自己也不是主角,明明都没有关注我,但就是感觉不适,感觉和他们格格不入。我可能是自闭吧。

甚至突然哪天破天荒被人表扬,我也觉得他们是恭维或可怜我。我虽然并不会因此快乐,但还得热情地回应他们那些谬赞。在人群里也不喜抛头露面,觉得会招惹不必要的麻烦。我像个怕事的人,怕陷进的又是一场虚伪。因为我表演过。

每次看见他们开开心心地聚在一起,我都会逼着自己强制性地撤离出来。其实我是很想和他们做朋友的,我羡慕他们之间是那种真正的朋友。

就像习惯了黑夜的野兽,突然陷进光明,我会愕然。

最近,公司新来了一个主持,他们都叫他猴哥,因为瘦得像个猴精一样,每次上台他都是最闪的那一个,穿着夸张,明明是个主持却像一个喜剧小丑似的,表情浮夸,语言风趣幽默,逗乐着台下的观众。

那天,我和他对视了一番,那像猴子的面庞虽然此时正开花大笑着演讲着台词。我却对上那双眼神,里面满是寂寥和哀伤。在那一刻觉得和他有共鸣,被他的眼神惊到。心里暗想:他一定是一个很苦涩的人吧。

有次,一台下客人故意调侃他说:“台上的,那是只猴子吗。”他不紧不慢说:“五岁那年,小时候我妈带我去动物园玩,我掉进了猴圈,我妈愣是找了我半天。”

台下的那个比较皮的客人,顿时被他逗地哈哈大笑,而我却仿佛看见了那个隐藏在笑脸之下的那个卑微的人。卑微如尘如我。 

后来,我把那些人定义成小丑病患者,小丑的含义具有“孤独”,“演戏”,“可怜”,“卑微”,“偏激”的元素在里面。笑不能开怀,哭不能坦率。他们内心渐渐模糊,有一句话说:“面具戴久了就摘不下来了。”

可是,他们最初也是很快乐的一个人,怎么就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小丑的特征,那是一种病,得治,药就是阳光和爱。药引是“身边人”。

肉体想睡,意识却清醒,那是患绝症之人。

肉体醒着,意识却想睡,那是患了小丑病。

若沾其中一样,必会痛苦不堪。

两者不均沾,即无绝症,即使两者均沾,也愿你都能好好活下去。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在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得不到你怠慢过的今天。我知道你崩溃绝望,但是想想你见到的只是天空的一半,还有另一半天等着你发掘去发现。

也许你们正深处于的境地特别像他们,请做到每天坚持拉出那个陷进深渊里的自己一点点,每天一点点。

愿你看见的是完整的天空。

作者:小二

来源:共鸣社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共鸣社区(gogmin)

你可能感兴趣的:(身边的人患有“小丑”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