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制造了你我的恐惧?

前文说到,痛苦是因为对真相的对抗。首先是意志较量,我希望世界按照我的想法运转,而当世界没有这样运转时,会有情绪上的痛苦,进而转变成身体痛苦,痛苦之身由此形成。

而它形成的源头,正是我们对自己想法的自恋。越是自恋,越是对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对关于别人该如何的想法执着,越容易导致巨大的痛苦,甚至是疯狂。

痛苦之身形成,有一个恶性循环。我们更不接受自己的情绪痛苦和身体痛苦,和这些痛苦对抗,由此构建了无比复杂的心理防御机制。

结果成了一个迷宫,而我们的痛苦之身也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

清楚了这些问题的产生过程,化解的方法就是反着来。首先知道自己的想法系统就像一个保护层,它们不是真理;

其次接受自己身体痛苦和情绪痛苦的存在,深入到伤痛层中,好好去感受它们,不对抗,让其自由流动;最后放下自己的想法,又穿越痛苦之身后,也许就能进入到所谓的真我中。

图片发自App

苹果与刀子的隐喻

前文说到过一个关于苹果的隐喻,这里重复一下:

想象你有一把锋利的刀子,你非常善于使用它切苹果,这件事你做的太漂亮了。那么当苹果切好后,你舍得放下这把刀子吗?

刀子,是思维,苹果,是痛苦之身。

说到这儿打个岔,想到了让武老师印象极深的,关于苹果的比喻。一个是牛顿的苹果,一个是希腊神话的金苹果。

希腊神话中的金苹果这个故事,你可能很熟悉,不和女神厄里斯设了一个局,让帕丽斯王子从赫拉、雅典娜、阿芙罗狄忒三位女神中评选“最美的女神”,他选择了阿芙罗狄忒。

美神为了奖励他,让他得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海伦,而赫拉和雅典娜则给帕里斯王子的特洛伊国送去了灭国灾难,这真是最凄美的痛苦之身。

另一个苹果的故事你肯定更熟悉,砸到牛顿的苹果,引出了伟大的思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是“向思维认同”。

这只是一个玩笑,现在讲讲关于苹果和刀子的隐喻。

这里的意思是,要小心你那些特别引以为傲的品质,这些品质最初多是用来处理痛苦的。

图片发自App

如果你太爱你的那些引以为傲的品质,那么为了滋养它,你会不自觉地重复追寻一些类似的痛苦,因此你不断陷入到人生轮回中。这些相似的痛苦,就是你引以为傲的品质的养料。

如果陷到这样的逻辑后,我们就成为了受虐狂,不断主动追寻一些类似的痛苦来虐待自己。

武老师的一位朋友,常因为自己所在的外企公司里,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焦头烂额。有意思的是他的人际冲突,都发生在和下属的关系中。

他的这些故事无一例外都有相同的逻辑:他很有耐心,没有领导架子,充分考虑对方需要,很讲礼貌,但越来越多的下属对他越来越不尊重。

他几次找武老师诉苦,听多了武老师也有些不耐烦说:他们之所以这样对你,是因为可以这样对你。

他表示不理解,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武老师解释说,每个人都喜欢做有用的事,而不喜欢做无效的事,如果你的下属发现,他们可以不尊重你,那他们就会越来越不尊重。

也就是,如果你只会使用耐心、没架子、充分考虑对方需要等方式对待下属,而没有一点儿霹雳手段,那就是在教你的下属对自己不尊重。

听到这里,他说明白了,但他觉得自己就是无法用霹雳手段对待哪怕任何一个人,他认为,正是因为一只使用这些让“别人感觉好的方式”才赢得了现在的职位,所以如果让他放弃以前的做法,他也会觉得很难。

图片发自App

武老师赶紧对他说,没有说要你放弃以前的做法,你的“让别人感觉很好的方式”会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很有效果,只是你只使用这一种手段,这太单调了一些。

所以你可以再继续保有这一方式的同时,再增加一个新的方式,这样一来,你就会灵活很多。

他心中是有这样一个固定的对话模式:“我为你们考虑很多,你们能不能为我考虑多一点,你们这些自私的坏蛋,你们肯定不会考虑我的需要的。”

用前文讲的投射性认同的abc来分析,他的a就是“我为你们考虑很多”,b是“你们能不能为我考虑多一点”,c是“你们这些自私的坏蛋,你们肯定不会考虑我的需要的”。

显然,他是一名迎合者,而当他构建关系时,就会将这个内在的对话投射到外在关系中,而对方也会不自觉地认同他的投射。

这就是说,他的下属之所以不考虑他的需要,对他不尊重,根本原因是他在教他们这样做,而他随之产生的怨气,也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他的这种内在对话模式,也是在他自己家中形成的。他在家中是老大,下面有弟弟和妹妹,父母一直疼爱弟弟妹妹,并要求他做一个尽责的大哥。

图片发自App

但无论他做多么好,父母仍然是疼爱弟弟妹妹远胜于他,而弟弟妹妹好像也总是不领他的情,这让他心中总憋着一肚子怨气。

每个成年人的人生,都是自己营造的,只是这种营造,是一个轮回。轮回,在武老师看来,是为了给自己制造机会,解决此前不能解决的问题。

例如在他的原生家庭中,作为缺少力量和资源的孩子,他不得已用了迎合的游戏,为自己赢得了一些被家人看见的机会,但也积攒了怨气。

现在作为成年人,他有力量和资源,就有了机会可以去觉知并改变自己。不过如果他没有觉知自我,而是非常执着地认同自己的这个迎合逻辑,那么他就会失去这个机会。

内心的钩子

苹果和刀子的隐喻,讲的是每个人自己范畴内的东西,而如果从关系的角度看,则可以看到另一个隐喻——内心的钩子。

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投射与认同的游戏,就像是一个人要去你家挂衣服,但你家里必须有钩子才能挂得上,假如你根本没有钩子,他发现没地方挂衣服,自然就会放弃。

山冈庄八的历史小说《德川家康》中,有一个传奇的和尚,他年轻时自称随风,许愿给日本带来和平,并游遍日本拜见了许多诸侯。

可是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引起纷争,四十来岁时,他领悟到这些纷争是自己的心勾起的,深以为耻,决心改变这一点,并起了新名字叫天海。

图片发自App

从那以后,无论他走到哪里,用什么语言说话,再也不会引起纷争。最危险的一次是他去劝说北条家。

当时,北条家想对抗已基本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天海想劝说北条家顺应天下大势,不要发起无谓的战争。

他说的话很直接,几次令北条家领主北条氏政非常不愉快。如果换作别人北条氏政早就喝令属下杀死对方,但北条氏政发现他好像就是对天海起不了杀心。

这是因为虽然天海说话直接,但是既不投射杀心,又不认同他杀心,所以他既不会在北条氏政心中去挂“杀心”这件衣服,北条氏政也无法在天海心中挂“杀心”的衣服,杀心也就无从生起了。

这是小说中的情节,似乎听起来不够靠谱,但这种故事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

武老师曾给一位国企中层做简单的咨询,这位男士有个女儿,他重男轻女的父亲,执着地想要一个孙子。可是,他在国企,当时不能生二胎,如果生就只有辞职这一条路。

其实他和妻子都很喜欢女孩,已经有了女儿,所以不太想再要一个孩子,但是他的父亲使用各种极端手段逼迫他。

例如几次把家里砸了个稀巴烂,甚至还威胁杀人。他非常恐惧,知道父亲的暴虐性格,真担心父亲会干出这种事来。

那时武老师还没有正式做心理咨询,于是犯了咨询师的大忌,给他接连提了十多个建议,而他一一否掉了。

当最后一个建议被他否掉后,武老师突然感觉到,房间里有一股极为沉重的东西,气压都变得很低,武老师知道那是恐惧。

图片发自App

于是,请他谈谈恐惧。这是他儿时无比痛苦的体验,父亲经常打他,这让他对父亲埋下了浓烈的恐惧。他之所以一一否掉武老师的建议,并非是理性,而是这份儿时的恐惧所致。

给他提的最后一个建议,让他自己一遍遍地回忆并体验这些恐惧,让凝结住的恐惧在他身上流动,并请他一定记住,这时你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

他花了多天时间,一遍遍去体验恐惧,潜移默化中,开始有变化发生。

当时他们在北京做的咨询,等他回到家时,外表看他还是他,但一遍遍体验过恐惧的他,内在已经发生了变化。

他回家没多久后,父亲竟然主动提议,不想和他们一起住了,想在他们所在的省会城市,租一套房子住。

过了一个多月后,父亲再次说和你们住一个城市,真没劲,我要回老家,你在老家县城给我买一套房子。

也就是说,这位父亲不再干涉儿子小家庭的事情了,这是这位男士以前完全不敢想的好结果。

这个故事武老师认为,是因为他抚平了恐惧父亲的“钩子”,结果父亲就不再去他心里挂“恐惧”这件“衣服”了。

总结

1.要小心你那些特别引以为傲的品质,它们最初多是用来处理痛苦的。如果你太爱这些品质,那么为了滋养它,你会不自觉地重复追寻一些类似的痛苦,因此你不断陷入到人生轮回中。

图片发自App

2.每个成年人的人生都是自己营造的,这种营造是一个轮回。轮回是为了给自己制造机会,解决此前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成年人也有了力量和资源,就有了机会可以去觉知并改变自己。

3.人和人之间的投射与认同的游戏,就像一个人要去你内心挂衣服,你内心必须有钩子才能挂得上,而假若你根本没有钩子,他发现没地方挂,自然就会放弃。抚平你内心的钩子,就会发生变化。

思考

洛克菲勒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和构建师。而心理学在帮我一步步验证这个预言。

对方之所以那样对你,是因为你教他那样对你的。好犀利、好残酷、好无情啊。重复是为了给我改变的机会,我却把重复当作宿命。

小心那些你引以为傲的品质,它们最初多是用来处理痛苦的。成就你的也必然限制你,加害你的也必保护你,黑暗就是你的蜡烛,你的边界就是你追寻的起点。

图片发自App
是什么制造了我的恐惧?
是你吗?我为什么会恐惧你呢?
你和我一样,内心脆弱,却带上了吓人的面具。
我透过你的面具,看到了你的恐惧。
透过你的恐惧,看到了我的童年。
我想对你说,我们都长大了,可以保护自己。
不再需要面具,也不再需要恐惧。
请让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我的归我,你的归你。

谢谢你的支持,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什么制造了你我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