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苏东坡(马逢睿)

苏东坡,确实是北宋文坛的一大名家,而同时,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林语堂先生,中国著名学者,写下一本苏东坡传。虽然林语堂先生只是说“以此为乐”,但是我们可以在书中找到种种评价,都是偏向于苏东坡的,这也就说明了林语堂先生是敬重、偏爱苏东坡的。

在书中,好几处都是作者“偏袒”苏东坡的表现,就像谈及王安石变法时,作者关于苏东坡的就写得不多,而这为数不多的内容中都几乎说的是苏东坡对时局起到帮助的事件,就如苏东坡“赠予的‘三不足’”;也偶尔批判两句当权派的失败,就如“王安石的悲剧是在于他自己并不任情放纵,也不腐败贪污”。不过,作者也很好地将这份偏爱藏起来,向读者还原出当时的变法事件和苏东坡的原貌,将事件真实的一面显露出来。

虽然东坡是一个被世人公认为“乐观派”的诗人,但当他在与弟弟子由道别时的深情,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视弟如手足的人。“征帆挂清风,别泪滴清颍”,“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等等的诗句都可以表现出他对子由的一片深情。这片深情,可能是出于与弟弟分离的不舍,可能是出于对弟弟前途的担忧,也可能是出于不知何时相聚的惶恐,这便流露出东坡对弟弟的关心。

在“乌台诗案”被捕再被释放出来后,东坡也开始,就如书中所说,由“壮年”的“稚嫩”,逐渐变得老练起来了。东坡,从一开始的无友不交,到后来对一些人起了警觉心,这便是他改变的一点。在以前,他没有苏夫人提醒,无论是什么朋友来找他也是一样的态度;而现在,苏夫人不在身旁提醒,他也自己分辨——“对不太亲密的朋友,他是一个回答发;对最好的朋友,他是另一个回答法”。对于同自己一起被贬、同甘共苦的朋友,他表现出一种坚定的态度,好像在和朋友们说不用安慰他;而对于当时仍在做官的章惇朋友,便表现出悔过之意——见风使舵,防止更多的麻烦,确实是再不过好的一个办法了。

作者,在书中,把很多现在不为大众所知的关于苏东坡的信息,通过文字传达出来,这就是对这位宋代文人的最好的缅怀。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为人知的苏东坡(马逢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