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燕麦面包——面包日志190315

在之前一篇《到底做面包是应该用高筋面粉还是全麦面粉——面包日志181224》文章中我的结论是两种面粉都可以,其实大部分人做面包还是用的高筋面粉,因为这种面粉面筋含量高,面包更容易做的蓬松,用全麦面粉则要费好一番功夫。而高筋面粉做的面包营养就略显单一,我想试着在普通的高筋面粉做的面包加入一些别的谷物,看看是否能做成面包。

我选的是燕麦。百度一下燕麦的营养价值,说得都像神药一般,应该是没那么夸张,但至少营养比普通小麦丰富,适合作为主食,前提是对燕麦不过敏。

燕麦作为一种商品,它的形态也有很多,如燕麦粒、裸燕麦片、免煮燕麦片、烤燕麦片等,其中燕麦粒不适合用来做面包,它就是未经加工做的生燕麦,吃的时候需要煮很久,颗粒感很重。烤燕麦片一般经过深度调味,我也不考虑。裸燕麦片、免煮燕麦片应该都可以用来做面包,裸燕麦片就是把生燕麦压扁而成,加工环节少,一般煮个三分钟就可以吃了,营养流失较少,是做面包的首选。不过家里目前只有免煮燕麦片,只好将就一下了。

我之前也做过在面团里添加其他成分的面包,如地瓜、土豆、胡萝卜、南瓜等,这些食材本身含有一定的水分,而且又有一定粘性和弹性,与面团融合性较好。但燕麦是一种干性颗粒性食材,不知道揉进面团里会有什么结果,它本身应该占比多少,由于它的存在,是否需要调整初始面团的初始含水量,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未知的,这次我就先拍一下脑袋,凭感觉来决定面团的配方。

这次的面团:360克高筋面粉、40克燕麦片、270毫升纯牛奶、6克酵母、少量食盐、几滴橄榄油,这个面团的含水量按270/360=75%计算,未考虑燕麦的影响。和面时我先将除燕麦以外的所有材料放在一起揉,等面团起筋后再加入燕麦片继续揉大概5分钟,这时表面仍能看见燕麦颗粒。

隔夜发酵后,面团表面的燕麦颗粒少了一些,难道是被面团水分软化后吸收了?取出一部分稍微整形,盖上保鲜膜开始进行二次发酵。约一个多小时后,再次用手指按压确认面团的发酵程度。这次是缓慢回弹,发酵程度应该差不多,但它的体积没有膨胀到之前的2.5倍大小,最多两倍。

我觉得是面团整体的含水量偏低造成的,主要有两个疑点:第一,我之前计算含水量时没有考虑燕麦的作用,看起来燕麦具有一定的吸水性,消耗了本该属于高筋面粉的一部分水分;第二,我这次为了加强面包营养,用纯牛奶代替水,其实纯牛奶可以看作是由一些固体脂肪或蛋白质加上水的混合体,它的含水率也不是百分百,最多只能按87.5%计算,这样算下来我大约是多算了30毫升的水,少算了30克的固体配料,这一进一出还是差了不少,确实还是我之前考虑不周。

不过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了,不烤白不烤。200℃下烘烤35分钟后取出。可以看到在烘烤过程中,面团膨胀得不是很厉害,但是高度维持较好,没有出现塌陷情况,至少证明没有发酵过度。对于这种含水量偏低的面团,也许可以延长一点发酵时间,因为面团本身的筋度是足够的。

仙贝式外形,颜色层次感分明,内部组织稍显密实,但还是比较柔软的。关键气味真的是香啊,味道也比较甜,特别是外壳,又香又脆,不过燕麦的味道我没尝出来,因为未经调味的燕麦也是很淡的。总体来说,这次是比较成功的。

这次除了吃到了还比较美味的面包,也搜集到了一点有用的数据,比如干性附加材料对面团的影响。如果要认真分析,必须按照科学实验的方法,先决定研究某个参数,比如含水量,然后固定其他参数,也就是说,让面团内除水以外其他材料的重量保持一致,含水量从50%到80%变化,室温与空气湿度也要保持一样,发酵时间相同,烘烤时间相同,通过品尝不同含水量的面包,可以得出一个最优的含水量。

这种科学的方法一般人没有条件去做,那还剩一个方法,就是通过观察最终面团的性状来调整配方,也就是传统的经验模式,这个就纯看造化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牛奶燕麦面包——面包日志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