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我们画出精彩

长沙市芙蓉区大同第二小学  张新蔚

      每节课,都是一则故事,教师、学生都是故事的主角,也是故事的导演。这样的故事不是用来消遣的,而是让教与学的生活拥有更多的理解和关注。

2015我们在香港交流

    倪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整节课孩子们滔滔不绝的跟同伴交流着:支形图、线段图、示意图、实物图,在彼此的碰撞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不止一种。刚要做练习,下课铃响了......整节课只解决了一道例题低效?高效?我无法评价,只是觉得这节课老师说得很少,孩子收获很多。

教学片断摘录:

  创设情境:今天阳光明媚,我们一起去公园春游,你们愿意吗?去之前,同学们要先准备好午餐——面包。我们先到面包店去看看吧!

  根据情境,自主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课件出示教材53页例4主题图,“每次能烤9个”不出示)

教材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获取数学信息;汇报获取的数学信息;(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式解答。 [90-36=54(个)]

    引入新课。 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同学们掌握得非常扎实,如果老师再加上一个条件,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你还能解决吗?出示每次能烤9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设计意图:此处简化了例4,仅提供两个条件让学生提问并解答,既回顾了以前学习的一步计算解决的应用题,又为后面寻找隐藏的中间问题埋下了伏笔。 )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想法,并用画图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想法。

学生作品选登:

倪娜老师的学生课堂生成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具体怎么落实呢?怎么去提升学生的能力呢?在倪老师的这节课堂上,就充分彰显了孩子的绘图和读图的能力。以数解形,以形助数。简单地说,就是孩子通过自己画图,读懂同学的图,这与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紧密关联,孩子们在绘图时候的无拘无束的自我表达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在上面这道习题的解决过程中,孩子们在画图中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教与学的故事。明显可以看出①②③组同学画的图都用了最直观的方式表达——每次能烤9个面包,特别是③组同学还特别辛苦的把每个盘子9个表示出来,典型的实物图。④⑤⑥组的同学比前面三组同学的思维更进一步,他们开始用条形示意图表示。孩子们慢慢学会了在数学的角度观察思考,势必经历了绘图、发现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过程,从而解决问题。⑧号同学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在第一次尝试的过程中遗漏了4次怎么求出来的,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补充上,并清晰的表达了总数90个面包需要烤10次,而已经烤了的36个需要4次,那么没有烤的需要10-4=6次。⑦号同学采用的支形图清晰的表达了90个面包分为两个部分(烤了的和没有烤的),同时在没有烤的部分中呈现需要的条件和问题,这样将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有效的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我们认识到数与形的结合是数学学习永恒的主旋律,只要我们保有强烈的绘图能力的培养,然后持之以恒的去落实,孩子们能力的养成就不会是神话,数学课也会越来越精彩。

(文中学生课堂生成素材由北京市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倪娜老师提供)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学课,我们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