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头条更没有价值观的,是趣头条

在滴滴尚未下线顺风车,昆山龙哥的刀尚未掉到地上的时候,有一家上海企业默默地提交了IPO申请,这距离他产品上线刚刚时隔两年多。

2016年6月8日,是他产品1.0上线的日子。五个月前,快播的王欣刚刚在庭审现场喊出那句震耳发聩的“技术无罪”,引得一众用户身体抽搐。当张一鸣说出“算法没有价值观”,已经是一年多之后了,也许因为用户,也许因为产品,只换来了听众们的一片嘘声。于是在几个月后,也就是2018年的4月11日凌晨宣布关闭内涵段子,并严申“技术也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这些似乎与我们的主角无关,因为大家对他的热议集中的词语,不是“价值观”,而是“下沉”。因为25天以前,他接受了由腾讯领投的2亿美元的B轮融资。

这家上海企业叫趣头条,有趣的趣,头条的头条,也许头条这个名字太过高调,所以和喜欢发通稿的同行不同,他们不喜欢上头条。他们一贯的低调,让人感觉就像没穿底裤但裤裆开裂而不愿和大家一起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一样,但有这种感觉的人一定因为所处区域问题而带来的无知,当新闻同行在会场上高呼新闻价值的时候,他们正在检视乡政府大院院墙外刚刷好的“看趣头条,赚个小酒钱”的标语。当一个人刚刚在微信中分享某新闻人对新闻行业反思的时候,微信消息提醒是微信群发和微信群内趣头条的链接。他的低调,总会让你想起务实的农夫,勤勤垦垦地播种除草施肥灌溉,到了收获的季节,脸上洋溢着韭菜丰收的喜悦。这景象总与道貌岸然,油头粉面,高呼并践行新闻应该有价值,新闻应该有使命的同行形成鲜明对比。



关于他们低调的原因也有很多猜测,归结起来,多以两点为主:不想高调/不敢高调。

不想高调的原因在于都不是直接促进业务,你又不是目标客户为什么要让你知道,这是没有高调的必要。

不敢高调的原因当然不是怕被人笑话,而是怕被人模仿。我不知道这种猜测是否准确,不过在趣头条浮出水面,引起大量关注之后,涌现出了很多相似的XX头条之流。



但是大家在探讨其模式,亏损,护城河这些之外。我忽然想谈谈形而上的价值观。

趣头条拉客方式比较明了——给钱,内容质量也比较容易概括——很一般。不是武断,进入主页面与同行做一个对比,高下立判。内容质量低是硬伤,标题党,暗示性等内容横行,内容过于单薄,这是必须承认的前提。

首先趣头条把三四五线人群作为目标群体,说他们这个群体很大,更要关注他们的需求,而且三四五线城市的人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希望他们的空闲时间“看趣头条,赚个小酒钱”。

按照这种思路想下去再结合现实做对比,会发现认识上的矛盾。

1,把满足三四五线需求,等同于内容质量低。

2,低内容质量之下,用户在用时间、流量与人脉与你进行交易进而获得微薄奖励,当作平台的福利,同时平台得到低成本的获客。

但是在下沉的说法之下有两个似乎自带正义性的前提:

1,提供的内容是用户喜闻乐见的,你所认为的质量低,是带有知识分子的自矜与对三四五线人群忽视的傲慢。你觉得歌剧和交响乐好,就不允许他们听听小曲小调。这是自诩的阳春白雪对下里巴人的狭隘观感,

2,奖励机制是为人拓宽收入来源的,他们的时间是富裕的,金钱是紧缺的。同样的用户时间可能在别的应用上浪费了,不如用趣头条还能有钱赚。

若说看待趣头条的时候,不应该带有知识分子的自矜与一二线人士的傲慢。也许拼多多这么为自己辩护会有人表示同情的,但是资讯不是电商商品,讨论之前必须明确的基本事实是,这是一个新闻资讯平台,新闻资讯平台传递信息,知识,看法与价值观。

不然为什么呼吁新闻价值的回归呢?

这应该是趣头条作为一个新闻资讯平台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

基于此提出三点:

1,做新闻平台而内容低劣,不能以受众为辩护

2,若将低劣内容与人群划分挂钩,是对精英主义的追捧,人群的歧视

3,以金钱引导,接受低质量信息,将奖励的吸引力等同于内容的吸引力

再接下来要做一个假设,甚至要面对的问题是,用户用趣头条,不是因为爱他的内容,而是他的补贴。

标题党,封面暗示党,猎奇党,无论对于谁都想点进去看看,代表不了用户喜欢。

与今日头条这些相比,趣头条更像是删减掉精品深度的内容,加大社会板块的内容推送的平台。

本来很多资讯平台在算法利用,自媒体涌现之后渐渐混乱,讯息垃圾与价值观垃圾也越来越多。而趣头条的得势,让资讯市场越发像比烂的平台。因为我们看到老牌资讯平台开发新产品线与趣头条进行这个市场争夺的时候,不光选择复制网赚的模式,同样选择学习其呈现单薄内容质量的现象。

如果说提供三四五线人需要的内容,别的他们不爱看,不喜欢看,看不懂。那群人可能会喜欢下里巴人,但不证明没有阳春白雪的需要。又根据算法,成了信息茧房,于是内容越来越差。当以为三四线城市喜欢抗日神剧,一味地拍抗日神剧,于是他们只欣赏的了抗日神剧。以为三四五线的用户更喜欢下里巴人,一味地提供下里巴人,也成了他们只喜欢下里巴人的导因,这是以人群划分而产生的歧视。

甚至需求本身就是不太好的开脱,比如有嫖娼需求的人在,平台而去充当皮条客的角色是不光彩的。

平台的内容难免不带有一种主观臆测,当内容质量不高,点进去之后,依据算法再提供相应内容足以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做一个类比,主观臆测叫做经验判断,也叫做我觉得。我觉得女孩子应该会喜欢针黹女红,你把他周边都放的是针线刺绣,于是她刺绣的越来越好,但可能他会成为一个音乐家也说不定呢?

没有新闻担当,若以用户群体为低质内容辩护是第一重恶。

以钱去引导人去读低质信息以形成用户习惯,本身就是一种恶。

以低质信息匹配相应人群,画上等号是另一种恶,不如我们取消补贴之后看用户更喜欢用哪个平台好了。

三四五线人空闲时间很多,正好可以让他们赚钱,于经济来源本身就不多的他们无疑拓宽了新路。暂且不论这种收入本身的微薄与否,我当然相信假使关停趣头条,会有好些个用户反对。但是民众的支持,不是在支持趣头条自己,而是趣头条所能提供的资金奖励。

不如我们让所有平台都去补贴,看用户更喜欢哪个平台好了。

提供奖金作为”小酒钱“不能证明正义本身。

用户资源和平台之间做的交易,看似用户与平台都是获益的一方,但本质上对不得不接收低质信息的用户是极不公平的。

没人反对你给用户钱,但绝不同意以此作为自身的辩护。

给用户钱也不是一个新闻资讯平台的价值所在,这也许对自身收入与资本的意义更大。

与此同时,谁又说下沉不是一个好故事呢?

如果想说从未将低质内容与人群画等号,但是这从来都是一个事实判断,看平台的做法如何才是重点,就像性侵之后说我其实不想这样的,我老婆那么漂亮。

也许趣头条回应此类指责的最好方式不是反驳,而是感谢监督,并称会不断提升。但是几个月前来自政府的督促并未见太大成效,不知是内容业务水平受限,还是心理的不平衡?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头条更没有价值观的,是趣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