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傈僳族,文化瑰宝灿若星河,可惜知道他的游客不多,值得探究

蚕子在桑叶上行走,小编在地球上旅游,嗨,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说到德昌的旅游资源,傈僳族的民风民俗真值得去了解了解。

从广泛意义上讲,傈僳族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文字分为新老傈僳文,普遍信奉原始宗教。

在中国,傈僳族是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主要分布怒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区,也就是中国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

四川德昌傈僳族是由米易县迁徙而来,经年累月后定居在了德昌的金沙和南山两乡,人数大概貌在7000-8000人左右。

德昌金沙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左右,国道108从门前蜿蜒而过。南山乡在德昌县中部偏南,距县城25公里左右,有县道直通,来去也十分方便。

德昌傈僳族很会过生活,不仅勤劳善良,而且勇敢聪明。过去以农耕和狩猎为主,如今男人不狩猎了,却成了野生毒蜂的克星。他们一直延续着捕养野蜂的习俗,走进德昌县傈僳族居住区,你会发现许多傈僳人家的房前屋后悬挂着马蜂窝,马蜂来回飞舞,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

说是一道风景,对傈僳族来说可能是,但对前去游玩的客人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平时看见蜜蜂在身边转悠都会大呼小叫的城市中人,对野生毒蜂更是畏惧,所以最好别轻易去招惹它们。

傈僳族女人善编织火草麻布、手工羊毛腰带,手工缝制、刺绣的女性衣裙尤具特色。中老年人的服饰刺绣,线条、图案简单、明快,显得古朴大方;青年服饰,鲜艳夺目,对比强烈,讲究色彩选择、图案的搭配、绣饰繁缛、精细,体现出独特的风格。

傈僳族刺绣取材特殊,其纹饰方法多样、图案选择广泛,绣饰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它纹样丰富、技艺精湛、技法独特,是中华民族刺绣文化的宝库中的亮丽奇葩,对于研究傈僳族的服饰工艺、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精神信仰具有重要的价值。

​傈僳族喜爱歌舞,无论婚、丧、庆典均要唱歌(对歌)跳舞。其婚礼极具神秘色彩,入洞房须由伴郎伴娘与新郎新娘同睡一床,共度良宵。

他们还善做各种民族乐器。竹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弹篾”,是一种以吹或拉弦舌而发音的微小乐器。在竹口弦的外筒刻绘花纹等,既可作装饰,又可随时抒发对生活的感情,因此,系傈僳族妇女最喜爱的随身佩戴之物。竹口弦的制作,全凭制作者的经验与悟性来确定其音高、音色、音准,蕴含丰富的科学认知,是傈僳民族能工巧匠杰出智慧的凝聚,具有较高的工艺与审美价值。

傈僳族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等都离不开葫芦笙。德昌傈僳族妇女喜欢弹口弦,男子喜欢吹葫芦笙,葫芦笙多为自制的五管葫芦笙。德昌县金沙乡和南山乡的傈僳族成年男子大多都会制作葫芦笙,师承关系以家庭为单位,传男不传女,代代相传。葫芦笙的音律、音色、吹奏技巧独具特色,是我国民族乐器宝库中难得的珍品。

除此而外,德昌县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并独具风格。傈僳族原生态歌舞、服饰、婚俗、阔时节、口弦、葫芦笙、火草织布技艺、民间文学等等,都是本县最具民族特色的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其文化的独特性和珍贵性,目前德昌傈僳族先后申报成功1个国家级、9个省级、4个州级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如今金沙乡和南山乡也在积极打造民族特色旅游业,除了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游客的眼球外,时尚项目的引进与自身文化瑰宝的融合再次提升了傈僳族旅游文化的品味,受到前来旅游观光游客的青睐。

德昌县乐跃镇沙坝村的傈僳水寨就是典型例子。这是一个玩水的地方,特别适合亲子游。水寨以“傈僳山寨山泉冲浪”为特色旅游项目,水寨漂流、水上乐园等项目颇受游客喜爱,为了保障孩子玩的安全,园区内还有专门为儿童准备的冲浪玩耍区。

在这个国家3A级景区,你可以在水中尽情地嬉戏,跳起“嘎且且撒勒舞”,品尝独具特色的傈僳族美食。带给你的不仅仅是娱乐,还有傈僳族光芒四射的民族文化。

你不想去体验体验!

​(图片寻自网络,仅作文章配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德昌傈僳族,文化瑰宝灿若星河,可惜知道他的游客不多,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