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基于人工蝶群算法ABO实现复杂地形无人机三维航迹规划附Matlab代码

 ✅作者简介:热爱科研的Matlab仿真开发者,修心和技术同步精进,

代码获取、论文复现及科研仿真合作可私信。

个人主页:Matlab科研工作室

个人信条:格物致知。

更多Matlab完整代码及仿真定制内容点击

智能优化算法       神经网络预测       雷达通信      无线传感器        电力系统

信号处理              图像处理               路径规划       元胞自动机        无人机

内容介绍

摘要

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是无人机自主飞行和协同作业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蝶群算法ABO(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with Opposition-Based Learning)的复杂地形无人机三维航迹规划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构建三维地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生成候选路径点。然后,利用人工蝶群算法ABO对候选路径点进行优化,以获得满足安全性和效率要求的三维航迹。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1.引言

无人机在民用和军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自主飞行和协同作业能力是实现无人机智能化和集群化的关键。三维路径规划是无人机自主飞行和协同作业的基础,其目的是为无人机生成一条满足安全性和效率要求的三维航迹。

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形、障碍物、风场等。传统的三维路径规划方法主要有基于栅格的方法、基于采样的方法和基于优化的方法。其中,基于栅格的方法简单易行,但计算量大;基于采样的方法能够生成较优的路径,但鲁棒性较差;基于优化的方法能够生成最优的路径,但计算量大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蝶群算法ABO的复杂地形无人机三维航迹规划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DEM构建三维地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生成候选路径点。然后,利用人工蝶群算法ABO对候选路径点进行优化,以获得满足安全性和效率要求的三维航迹。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2.人工蝶群算法ABO

人工蝶群算法(ABC)是一种基于蜜蜂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由Karaboga于2005年提出。ABC算法模拟了蜜蜂在觅食过程中寻找食物源的行为,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利用食物源来寻找最优解。

人工蝶群算法ABO是在ABC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对立学习(OBL)思想而提出的。OBL是一种基于对立思想的学习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生成与当前解相对立的解来增强算法的搜索能力。

人工蝶群算法ABO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初始化人工蝶群,包括食物源位置、食物源质量和蜜蜂数量。

  2. 蜜蜂根据食物源质量进行选择。

  3. 蜜蜂在食物源周围进行探索。

  4. 蜜蜂根据探索结果更新食物源位置和食物源质量。

  5. 蜜蜂根据食物源质量进行选择。

  6. 蜜蜂在食物源周围进行探索。

  7. 蜜蜂根据探索结果更新食物源位置和食物源质量。

  8. 重复步骤2-7,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3.复杂地形无人机三维航迹规划方法

本文提出的复杂地形无人机三维航迹规划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利用DEM构建三维地形模型。

  2. 在三维地形模型上生成候选路径点。

  3. 利用人工蝶群算法ABO对候选路径点进行优化。

  4. 输出优化后的三维航迹。

其中,步骤1和步骤2是三维路径规划的预处理步骤,步骤3是三维路径规划的核心步骤,步骤4是三维路径规划的后处理步骤。

部分代码

function DrawPic(result1,data,str)figureplot3(data.S0(:,1)*data.unit(1),data.S0(:,2)*data.unit(2),data.S0(:,3)*data.unit(3),'o','LineWidth',1.5,...    'MarkerEdgeColor','g',...    'MarkerFaceColor','g',...    'MarkerSize',8)hold onplot3(data.E0(:,1)*data.unit(1),data.E0(:,2)*data.unit(2),data.E0(:,3)*data.unit(3),'h','LineWidth',1.5,...    'MarkerEdgeColor','g',...    'MarkerFaceColor','g',...    'MarkerSize',8)plot3(result1.path(:,1).*data.unit(1),result1.path(:,2).*data.unit(2),result1.path(:,3).*data.unit(3),'-','LineWidth',1.5,...    'MarkerEdgeColor','g',...    'MarkerFaceColor','g',...    'MarkerSize',10)for i=1:data.numObstacles    x=1+data.Obstacle(i,1);    y=1+data.Obstacle(i,2);    z=1+data.Obstacle(i,3);    long=data.Obstacle(i,4);    wide=data.Obstacle(i,5);    pretty=data.Obstacle(i,6);        x0=ceil(x/data.unit(1))*data.unit(1);    y0=ceil(y/data.unit(2))*data.unit(2);    z0=ceil(z/data.unit(3))*data.unit(3);    long0=ceil(long/data.unit(1))*data.unit(1);    wide0=ceil(wide/data.unit(2))*data.unit(2);    pretty0=ceil(pretty/data.unit(3))*data.unit(3);    [V,F] = DrawCuboid(long0, wide0, pretty0, x0,y0,z0);endlegend('起点','终点','location','north')grid on%axis equalxlabel('x(km)')ylabel('y(km)')zlabel('z(km)')title([str, '最优结果:', num2str(result1.fit)])% figure% plot3(data.S0(:,1)*data.unit(1),data.S0(:,2)*data.unit(2),data.S0(:,3)*data.unit(3),'o','LineWidth',2,...%     'MarkerEdgeColor','r',...%     'MarkerFaceColor','r',...%     'MarkerSize',10)% hold on% plot3(data.E0(:,1)*data.unit(1),data.E0(:,2)*data.unit(2),data.E0(:,3)*data.unit(3),'h','LineWidth',2,...%     'MarkerEdgeColor','r',...%     'MarkerFaceColor','r',...%     'MarkerSize',10)% plot3(result1.path(:,1).*data.unit(1),result1.path(:,2).*data.unit(2),result1.path(:,3).*data.unit(3),'-','LineWidth',2,...%     'MarkerEdgeColor','k',...%     'MarkerFaceColor','r',...%     'MarkerSize',10)% for i=1:data.numObstacles%     x=1+data.Obstacle(i,1);%     y=1+data.Obstacle(i,2);%     z=1+data.Obstacle(i,3);%     long=data.Obstacle(i,4);%     wide=data.Obstacle(i,5);%     pretty=data.Obstacle(i,6);%     %     x0=ceil(x/data.unit(1))*data.unit(1);%     y0=ceil(y/data.unit(2))*data.unit(2);%     z0=ceil(z/data.unit(3))*data.unit(3);%     long0=ceil(long/data.unit(1))*data.unit(1);%     wide0=ceil(wide/data.unit(2))*data.unit(2);%     pretty0=ceil(pretty/data.unit(3))*data.unit(3);%     [V,F] = DrawCuboid(long0, wide0, pretty0, x0,y0,z0);% end% legend('起点','终点','location','north')% grid on% xlabel('x(km)')% ylabel('y(km)')% zlabel('z(km)')% title([str, '最优结果:', num2str(result1.fit)])end

4.仿真实验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实验在MATLAB平台上进行,实验环境为Windows 10操作系统,Intel Core i7-8700K处理器,16GB内存。

仿真实验的场景为一个复杂的地形,地形数据来自DEM。无人机的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分别为(0, 0, 0)和(1000, 1000, 100)。无人机的速度为10 m/s,最大飞行高度为100 m。

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规划出满足安全性和效率要求的三维航迹。无人机能够沿着规划的三维航迹安全飞行,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目标位置。

⛳️ 运行结果

【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基于人工蝶群算法ABO实现复杂地形无人机三维航迹规划附Matlab代码_第1张图片

5.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蝶群算法ABO的复杂地形无人机三维航迹规划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DEM构建三维地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生成候选路径点。然后,利用人工蝶群算法ABO对候选路径点进行优化,以获得满足安全性和效率要求的三维航迹。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规划出满足安全性和效率要求的三维航迹。无人机能够沿着规划的三维航迹安全飞行,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目标位置。

参考文献

[1] 张涛,李少波,张安思,等.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的复杂地貌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3.

[2] 张涛,李少波,张安思,等.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的复杂地貌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3, 23(10):4433-4439.

[3] 燕雪峰,徐加昊.一种基于改进蝴蝶算法的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CN202210903743.4[2023-12-31].

[4] 江冰,郭彭.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三维无人机路径规划方法及规划系统:CN202011178644.1[P].CN112230678A[2023-12-31].

部分理论引用网络文献,若有侵权联系博主删除
 关注我领取海量matlab电子书和数学建模资料

 私信完整代码、论文复现、期刊合作、论文辅导及科研仿真定制

1 各类智能优化算法改进及应用
生产调度、经济调度、装配线调度、充电优化、车间调度、发车优化、水库调度、三维装箱、物流选址、货位优化、公交排班优化、充电桩布局优化、车间布局优化、集装箱船配载优化、水泵组合优化、解医疗资源分配优化、设施布局优化、可视域基站和无人机选址优化
2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面
卷积神经网络(CNN)、LSTM、支持向量机(SV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极限学习机(ELM)、核极限学习机(KELM)、BP、RBF、宽度学习、DBN、RF、RBF、DELM、XGBOOST、TCN实现风电预测、光伏预测、电池寿命预测、辐射源识别、交通流预测、负荷预测、股价预测、PM2.5浓度预测、电池健康状态预测、水体光学参数反演、NLOS信号识别、地铁停车精准预测、变压器故障诊断
2.图像处理方面
图像识别、图像分割、图像检测、图像隐藏、图像配准、图像拼接、图像融合、图像增强、图像压缩感知
3 路径规划方面
旅行商问题(TSP)、车辆路径问题(VRP、MVRP、CVRP、VRPTW等)、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无人机协同、无人机编队、机器人路径规划、栅格地图路径规划、多式联运运输问题、车辆协同无人机路径规划、天线线性阵列分布优化、车间布局优化
4 无人机应用方面
无人机路径规划、无人机控制、无人机编队、无人机协同、无人机任务分配、无人机安全通信轨迹在线优化
5 无线传感器定位及布局方面
传感器部署优化、通信协议优化、路由优化、目标定位优化、Dv-Hop定位优化、Leach协议优化、WSN覆盖优化、组播优化、RSSI定位优化
6 信号处理方面
信号识别、信号加密、信号去噪、信号增强、雷达信号处理、信号水印嵌入提取、肌电信号、脑电信号、信号配时优化
7 电力系统方面
微电网优化、无功优化、配电网重构、储能配置
8 元胞自动机方面
交通流 人群疏散 病毒扩散 晶体生长
9 雷达方面
卡尔曼滤波跟踪、航迹关联、航迹融合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人机,算法,mat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