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坎马美脊,亟心,下首,薄蹄和曳 (六)

原文: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解释】坎卦有水,沟渎,隐伏,矫輮,弓轮等象征.在人则有加忧,心病,耳痛,血卦,赤的现象.在马则有美脊,亟心,下首,薄蹄,曳的现象.在车则有多眚的现象.又有通,月,盗的现象.在树木,有坚多心的现象.


马具有矫健的身姿和高贵的气质,在现代交通工具诞生之前,马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简直是无可取代的。据说,马最早是在北高加索地区被古印欧人驯化成功的。从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遗址,考古出现有马的遗骸,从而推测在我们中国,马的驯化历史至少也有8000年以上。


马是人类较早驯化成功的动物之一,故《周易》古经中多次出现马的形象。“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这是《说卦传.坎》中的五匹爱劳动的马。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坎有劳苦之象,坎水流不息,劳而不倦之象。“坎者,……劳卦也,……故曰,劳乎坎。”流动,低下,溺。坎心阳,一阳处于二阴之中,如二心团结一致。“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说这些可以看出来坎马取水象而且都是劳动的马。


为曳马:

曳本义:拖,牵引。简简单单的解释一下,曳马就是拉车的马,也可能是战车,也可能拉驿站的物质,可能是农夫拉着丰收的庄稼,总之曳马是拉车的马。在深刻看看曳字的解释就理解了。曳,臾曳也,臾曳:束缚捽摔之意。——《说文》。车轮曳踵。——《礼记·曲礼》


为薄蹄马:

为什么薄蹄?我认为有两种情况,一种可能是劳动拉车负重,古代道路多是沙石路,走路时间长把马蹄子磨薄了。另一种可能是我在农村见过给马蹄子钉马掌,也称打马掌时 。把马匹绑在木柱子上固定身体,不让它动,反过马蹄向上,钉马掌煎要把马蹄上老的角质物割下来,才能钉新马掌。孔子那个年代没有铁器,所以我觉得第一种可能性比较大。


为下首马:

我去户外徒步爬山,那一次称了一下背包的重量,背包十多公斤,也就是我这一天会背着二十多斤的物资去爬山,一天下来至少要走上七八小时。当然背包是越走越减轻,水和午餐会在途中逐步的被消灭掉。这不是重点,重点爬山上坡人必须身体前倾,低头使劲用力。

马也是一样的除了低头吃草,饮水之外,每当它负重前行,拉车上坡时必然会是低头使劲,所以是下首马。如果因好东西吃的你头都带不起来,那你一定就是匹贪吃马。


为美脊马和为亟心马:

这两匹马取的是坎为水,而水的性质是川流不息,劳而不倦之象。取象流动,低下,溺水。坎心阳,一阳处于二阴之中,如二心团结一致。“维心亨”,“乃以刚中也。”

我想美脊马除说它的脊背外形漂亮之外,它更想表达的是这种马脊椎内运函有力量,负重的能力,耐劳和向上的精神。

亟(拼音:jí、qì)的基本义是敏疾,又引申为紧迫、急躁等。一说本义为急迫,作副词,表示时间,相当于“急、赶快”。亟心马,它是匹马的性情暴躁、难以驯服的马,一但被驯服它将忠心耿耿的对待争服者,当争服者有危难时它会挺身而出,同时亟心马具备冒险精神。

那时能驾马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由此后世还出现了一个叫做“洗马”的官职,为天子或太子洗马,还是可以引以为荣的事呢!

孔子教育学生有“六艺”之说,作为其中之一的“御”,其实说白了就是驾马赶车之术。有一次孔子还和他的学生们开玩笑说:“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论语·子罕》)也就是说,如果哪一天自己混不下去了,就去赶马车!

庄子的《庄子·外篇·马蹄》“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看来这五匹马躲了伯乐之手,或者伯乐就没看上它们。


~~如果你觉得我写的不错,能够给你带来些许快乐,或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加关注哦,并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赞赞赞赞美之词,哈!那会激励我今后写出更多好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易经》坎马美脊,亟心,下首,薄蹄和曳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