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实验-群精华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

又到了我们的共读时间,今天我们来读一本有趣的书《白熊实验》

看到这个书名,你脑海中第一反应是什么?

北极熊!

对啦,我的脑海中浮现的也是一只笨拙可爱的北极熊。

那我们现在也来做个试验,现在请大家不要再想刚才的白熊。

请问你的脑海里现在出现了什么?

是不是白熊又回来了,即便你告诉自己不要再想?

越是不要做、不要记得的事情,却往往越会做,越会回想,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白熊效应”。

为何我们越是想压抑一个想法,它就会越根深蒂固地盘踞在我们的脑海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下“想法”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人是一种高级的动物,高级体现在我们有意识,

我们不仅能进行认知,还能进行元认知。

认知是指我们所做的思考,而元认知是用来表达对思考的思考。

我们试图赶走“白熊”的时候,认知会首先反应“这是白熊”

紧接着元认知会告诉你“不要想白熊”,当你否定的时候,势必会想到“白熊”

这个时候,它就成了那个最强烈的意识,能把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想法唤醒。

更要命的是任何一个想法都能让我们拐个弯再想到“白熊”,经过一次次地想起,再想把它赶出脑海就难了。

那我们如何才能把白熊踢出去呢?

很多人都会试图把脑海中产生的不好的想法和情绪直接压抑住,但这样的做法常常会带来更大的反弹。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压制没用,那我忽略它不就行了?”

回避导致拖延

没错,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拖延

刻意地用别的事情来麻木自己,只能舒服一时,我们忘了最重要的一点,把想法抛在脑后不等于问题就不存在了,暂时地遗忘那件让人烦心的事,也不等于事情就解决了。

所以,自我分心仅造成了拖延问题,还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自我分心能让我们遗忘的,除了不好的想法之外,还有我们自己。

自我分心会让我们慢慢丧失掉思考的能力

这样看来,我们为了把“白熊”赶走,常用的两个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和危险,那么怎么做才能科学地抛弃不想要的想法,战胜强迫和焦虑思维呢?

方法一:思维的远程控制

利用环境摆脱“白熊”,用改变环境的办法阻止“白熊”进入脑中。

方法二:拥抱“白熊”

比起压抑和逃避,直面“白熊”是更有效的摆脱“白熊”的方法。

正面看待不想要的想法,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彻底地思考它们,是处理生活中绝大部分挑战的普遍而自然的方法。

主动思考不想要的想法之所以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它们,是因为我们从情绪的抑制中解脱出来了,当我们承认自己问题的时候,就放下了隐瞒他人的心理负担,情况就会有所好转。

问题之所以是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恐惧和逃避。

如果我们勇敢地直面它,并能够找到解决它的办法,那么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生活如此美好,希望每一个进取者都能摆脱“白熊”的困扰,远离强迫思维,做自己心灵和思想的主人。

《白熊实验》金句:逆境,是倾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涛;它又是锤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

周末愉快!拥抱熊熊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熊实验-群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