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型父母课程day2

课程主题:剖析与孩子在一起会生气的根源

雪娇老师和蓉儿老师的嘉宾分享过程中,简单明了地给我们展示了生气背后的想法以及有了情绪应该怎么做。

当我们感觉到不幸,觉得别人或者事情应该怎么样/必须怎么样,当我们自身无法接受,当我们产生自责内疚感的时候,当我们的想法不断酝酿升级……我们的情绪起伏会随之而来。

而父母都是有血有肉有情绪的人,而不是神一般的存在,当情绪来了,我们可以尝试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对自己说一声暂停,我们也可以跟孩子商量出一个手势,当发现妈妈要发火了,就对妈妈做个手势,提醒一下妈妈停下来。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以后,及时跟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最后以实际行动化解由于情绪可能带来的伤害,道歉或者拥抱一下对方。

唐芳教练再次教会我们以教练视角看待生气这件事。生气是一种情绪,首先要反思检视自己的情绪,觉察自己。看看自己的情绪来源是什么,是对事情的看法本身还是自己的儿时经历或者其他原因呢,透过反思觉察,看到自己的情绪及情绪背后的根源,以成长型思维来看待自己的情绪。

不同的人对教育有不同的理解和方式,家人之间也是正常的。彼此之间要做好沟通和教育分工,在对方管教孩子时不插手,让孩子适应每个人对待他的不同方式,对孩子也是一种成长。

情绪需要疏导而非控制。每个人有情绪都是正常的。在亲子关系方面,生气也是正常的,接纳理解自己,再去觉察/管理情绪。

检视自己

我最容易生气的时候:睡前,尤其时间晚一些了,洗漱等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完成。情绪来源:自身的焦虑,对孩子晚睡的担忧,晚睡对成长不好的执念。

下一步行动

1.情绪来了学会暂停,跟孩子好好说话

2.事后反思觉察,深挖自己的情绪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练型父母课程da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