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社交—酒香不怕巷子深


在当今社交工具发达,人人可以通过各种自媒体展示自我的年代,喧闹浮躁成为了一股主流风气。即使这样,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内容,依然是大家乐于分享的。

通常在一个聚会中,讲得最多,最善于表达的人,无疑会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但也常有不善言辞而一语惊人的现象。

写作是一个深化一个人的思想,提升对社会认识的好方法,同时也可以说是一种被动社交,你不用四处投稿,文章写的有水平,自然人家会找你的。我最初练习写作是在博客上,有转发的文章,有自己写的。发现有些文章莫名其妙的阅读者过万,后来知道,被推荐到了某某栏目首页。比如,讲国内交通的文章,讲婚恋观的文章,因为经历过中外对比,感悟深,自然吸引人。

所以说,采用被动社交的人同样可以获得成功。他们这样做并非出于无奈,相反,这是一个非常明智和正确的选择。因为内向成长者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擅长与事物而非与人物打交道。

科学研究证明,内向者与外向者在生理机能上有显著的差别。比如,内向者头脑中的血液流动路线更长、更复杂,犹如很多蜿蜒的路径,因为他们的血液聚集在离脑干更远的前额叶和布洛卡区——负责计划、思考和语言处理的区域,而外向者头脑中的血液聚集在离脑干更近的负责感官印象和感知情绪的区域。

换句话说,内向者更倾向于使用理智脑与外界互动,而外向者更倾向于用本能脑和情绪脑与外界互动。


如图所示。由于理智脑运行时非常缓慢且耗能,所以内向者与外界互动时往往反应迟钝,且社交之后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恢复能量——这也是内向者通常不喜欢社交的原因。而本能脑和情绪脑正好相反,它们与外界互动时反应快速且不容易疲惫,甚至还能从社交中获得能量。

另外,内向者与外向者体内的神经递质分泌也有所不同。内向者体内

好的作品确实会自己“走路”。

这句话成立的关键是这个作品要足够好。它要好到能让人眼前一亮,让人觉得醍醐灌顶、能传递极度的美,或对他人产生巨大的帮助,且有长久的生命力。这样的作品很难被外界模仿或代替,因此需要创作者持续专注、持续打磨,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脑力。这对擅长与事物打交道的内向成长者来说是一个喜讯,因为他们更有可能通过创造优质作品来打造自己的“价值护城河”。事实上,无论是内向成长者还是外向成长者,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就和影响力,最终都要过创造价值这一关。

当然,我们也不能自视清高,轻视主动传播的力量,但更好的传播一定发生在我们拥有足够多、足够好的作品或价值之后。所以,在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时候,不要太担心自己没人关注,我们只需专注于自己的作品与价值就好了。当有一天,你能用作品惊艳众人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向你投来目光、伸来双手。那时,无论是主动宣扬还是借助专业的传播力量,你都更有可能让自己的影响力产生裂变。

在现代竞争环境的影响下,大多数人已经不再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老话了,人们似乎都愿意跑到巷口主动招揽生意。这在商业上是行得通的,因为商业竞争非常激烈,商家需要主动出击、占据市场先机才能更好地活下去。但在个人成长领域,依然认为这句老话更加可行。因为个人成长与商业发展的竞争模式不同,它有更大的时间宽容度和强烈的个人属性,它允许我们慢慢地变好,让我们不紧不慢地“雕刻”自己的作品。

同时,我们还应该具备这样的洞见:越是在传播手段发达的社会里,越要坚守价值。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不缺乏传播途径了,但价值依旧稀缺!

想想看,在一个人人都拥有传播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发朋友圈、拍短视频)的世界里,大家最缺什么?

缺好东西!

只要是好东西,人们就愿意主动分享。

就像深山里有一处风雅之地被某个“网红”发现,他的分享便会引得无数人前来围观打卡。而现在很多“网红”的日常工作就是不断更换打卡地,分享更多好东西,借以维持自己的流量,但风雅之地一旦被曝光,它就可以持续引来客流,不再寂寞。

当然,风雅之地只是一个比喻,它代表某些天然或人工作品,只要自然或人为地建设它、改造它,它就可能成为一处名胜。如果你暂时无法成为像“网红”那样有魅力、有影响力的人,那就专注打造自己的作品和价值吧。毕竟容颜易老、魅力易逝,而由人创造的思想、价值和美却可以长期存在。

等有一天,当你手握它们从幕后走到台前时,就算你缺少魅力、不善言辞,人们也会认认真真地听你说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动社交—酒香不怕巷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