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寒假社团之民俗

何为民俗?

百度曰: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简言之,民俗也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

作为我们寒假社团的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传统节日。

寒假期间正是春节前后。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习俗有所变化,那么你家或者说你的老家是如何过年的呢?不妨以适当的形式记录一下。

例如:除夕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你参与其中了吗?

第二、民俗文化。

提到莱芜的民俗文化大家肯定会想到莱芜梆子。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剧种,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是中国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中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艺术。莱芜梆子以莱芜为中心的鲁中腹地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具有很强的心理凝聚力,它代表了爽直粗壮的泰沂山区人民的性格特点。因此深受山东省莱芜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家乡戏”。2008年,莱芜梆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莱芜的某些村庄里总有那么几个“名人”,他们会唱几声莱芜梆子,每逢过年过节总要装扮了唱上一段,你可有幸一见?

在中国浩瀚的民间工艺中,莱芜锡雕工艺堪称一绝。它不仅有普遍的生活使用价值,也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可谓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土生土长,古色古香,风格独特,蜚声中外。

当然如果你的老家不是莱芜,你也可以搜集相关的资料来与其他的同学进行分享。你还知道其他的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吗?

第三、饮食民俗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不同的节日将人们往往是用不同的食品,长此以往,沿袭为俗。比如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大年三十的年夜饭。

大年初一一般都要吃素馅饺子,取一年到头肃静之义。家堂的供桌上一般都有漂亮精致的“花馍馍”。

在你家里,有没有节日必吃的饮食?

中国自古就有“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民间传统,民俗是最贴近身心和生活、并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通过寒假社团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了解自己身边的民俗,了解它的形成、延展与传承的演进过程,然后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视频资料,给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寒假社团之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