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类型

安全型依恋:

感到安全的时候,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感到不安全的时候,会自然从联接中寻求安慰。婴儿在重聚时的反应而不是分离时的反应,更能表明依恋是安全型还是不安全型。安全型婴儿,不管在分离时如何难过,与母亲的再次连接让他们几乎瞬间就得到安慰了,而且很容易继续玩耍。这种灵活性与复原力,是与母亲良好互动的产物。足够好的母亲反映了敏感性/非调谐性,接受/非拒绝,合作/非控制性,提供情绪上的可获得性/非疏离

回避型依恋:

儿童在陌生情境中对母亲的离开出奇的淡定与漠不关心。不停的探索周围环境。这种表面的平静让人误认为孩子一切安好。但研究发现,这种分离情境中,儿童的心率与安全型儿童一样是加快的,而且皮质醇水平(身体主要的压力荷尔蒙)在实验过程前后明显高于安全型儿童

这种表现解释为表面上的冷漠及实质上依恋行为上的缺失都是一种儿童防御性反应,也就是认定自己想要得到照顾和安慰的主动需求都毫无用处,所以,他们放弃了要求-当自己的需求受挫时,这样不仅避免了被拒绝的可能,还躲过了想把母亲推的更远这种让自己害怕的愤怒。

回避型婴儿的母亲表现:会主动拒绝婴儿的连接要求,孩子很悲伤时,母亲行为是退缩的。对情绪表达的抑制,对身体接触的厌恶,及对实际身体接触时的粗鲁唐突。回避型婴儿在母亲怀抱里时,不是紧紧的搂着母亲或黏着母亲,而是显得松软无力。

矛盾型(抵抗型依恋):

对母亲离开时表现出极其痛苦和悲伤。不再探索周围环境,生气类型婴儿再与母亲重聚时,表现出即想连接又拒绝的行为-从挣脱母亲怀抱到大发脾气。被动型婴儿只是很胆怯或很含蓄的向母亲寻求安慰。这重聚并不能缓解婴儿的苦痛。好像即使母亲一直在场,他们也像在一直寻找一个缺失的母亲。

母亲的表现:母亲的可获得性一直是婴儿无法预期和不经常拥有的。尽管他们没有表现出身体上的或口头上的拒绝。但他们对婴儿发出的信号不敏感。

混乱型依恋:

当抚养者被婴儿体验为安全港,也同时体验为危险的来源时,会导致混乱型依恋

儿童先天的预设是受到惊吓就逃向父母,而现在却卡在是靠近还是避开这两个矛盾之间。而儿童对父母的依赖使他们无处可逃。

婴儿不仅在与愤怒或虐待的父母互动时,体验到父母确实让人害怕,还有一种是婴儿在互动时体验到父母自身也在受到惊吓。尤其会导致婴儿混乱的情境时,父母在对婴儿的反应中出现了恐惧,父母的反应要么是退缩,要么是撤退到精神恍惚中。

混乱型婴儿反应出一种体验到“无法解决的恐惧”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策略上的瓦解

研究发现,这些依恋历史,都或多或少的,都与后来的儿童期,青少年期及成年期的发展结果有关。

日常行为表现:

具有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更高程度上表现出自尊,情绪健康,自我复原力,正性情感,主动性,社交能力,游戏中更集中的注意力

回避型的儿童(看上去经常闷闷不乐,傲慢或对抗的),容易引发别人愤怒的控制性反应

矛盾型儿童(看上去经常即黏人又不成熟)容易被过度宠爱,被当做更小的孩子看待

回避型儿童容易欺负其他孩子,而矛盾型儿童则是经常被欺负的,安全型既不欺负别人也不被人欺负

回避型依恋被认为和强迫的,自恋的及精神分裂的问题有关。矛盾型依恋则与歇斯底里的或表演性的问题有关。

你可能感兴趣的:(依恋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