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第二场演讲随记

如何获得精彩人生

查理开篇先说了一个道理:要得到你想要的某种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这是十分简单的黄金法则。

还说了:自所不欲,勿施于人。拥有这种精神的人,不单单可以赢得金钱和名誉,还会赢得其他人的尊重。

查理还说他小时候明白的第二个道理是,正确的爱应该以仰慕为基础,而且我们应该去爱那些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先贤。

接着说了孔子的理论: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它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如今,终身学习的声音已经慢慢深入人心。这个时代实在变化的太快了。我们都不可以认识这个世界。查理说它的公司伯克希尔投资业绩现在能够这么出色。也是因为巴菲特和他不断学习才可以保持住。未来的伯克希尔还想获得这样的成绩,也是需要巴菲特和它不断的学习才可以这样保持下去。

怀特海说过:只有当人类“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人类社会才能快速地发展。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会发展,同理,我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查理也说了巴菲特和他绝大部分的时间是用来学习和工作的。

查理说了真正重要道理占每个学科的95%。这让我想起了华人科学家张首晟用哲学思想去考虑物理知识。他们从各个学科吸取所需要95%的知识,并将它们成为它们思维习惯的一部分。然后,通过实践去使用它们。这个跨学科的方法让查理工作和生活都带来各种好处。这和第一场的普世智慧是一样的道理。查理认为必须要拥有跨学科的心态,才能高效而成熟地生活。如果一个人不了解出生之前的事情的话,他就是生活中无知的孩童。其他学科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是为了考试,死记硬背,那是毫无意义的。而是学习到了,并运用到生活中去,形成思维框架。

又说了“要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虽然有点荒唐,但是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时候,用的就是平常常人比较少用的逆向思维。并举出了一个例子。人们想要帮助印度,这时候应该去思考“我怎么才可以伤害印度”,想出来了,就尽力地避免,这就是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不去哪里就避免死在那里,但坑到处都在,我们应该思考着更多。

什么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失败了。这时候,我们应该避免什么了。认为懒惰和言而无信是很致命的缺点,尽管你有再多的优点,有这两个致命的缺点,都会以失败告终。

“自我服务偏好”这种思 维也是非常难以避免,因为这是深入潜意识的,导致我们犯傻事。—我们认为“自我”有资格去做它想做的事情。

我们当然也要在自己的思维习惯中消除自我服务的偏好,别以为对你们有利的就是对整个社会有利的,也别根据这种自我中心的潜意识倾向来为我们愚蠢或邪恶的行为辩解,那是一种可怕的行为。你们要让自己摆脱这种心理,因为你们想成为智者而不是傻瓜,想做好人而不是坏蛋。你们必须在自己的认知行动中允许别人拥有自我服务的偏好,因为大多数人无法非常成功地清除这种心理,人性就是这样。如果你们不能容忍别人在行动中表现出自我服务的偏好,那么你们又是傻瓜。

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法律顾问曾经做过《哈佛法学评论》的学生编辑,是个聪明而高尚的人,但我亲眼看到他毁掉了自己的前途。当时那位能干的CEO说有位下属做错了事,总顾问说:“哦,我们在法律上没有责任汇报这件事,但我认为那是我们应该做的,那是我们的道德责任。”从法律和道德上来讲,总顾问是正确的,但他的方法却是错误的。他建议日理万机的CEO去做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而CEO总是把这件事一推再推,因为他很忙嘛,完全可以理解,他并不是故意要犯错。后来呢,主管部门责怪他们没有及时通报情况,所以CEO和总顾问都完蛋了。

遇到这种情况,正确的说服技巧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指出的那种,他说:“ 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人类自我服务的偏好是极其强大的,应该被用来获得正确的结果。所以总顾问应该说:“喂,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会毁掉你的,会让你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我的建议能够让你免于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种方法会生效的。你们应该多多诉诸利益,而不是理性,即使是当你们的动机很高尚的时候。

这两段都是原文摘除的,利益总是比理性来的那么有力量。

还有说了一个道理:“将不平等最大化通常能够收到奇效”。看上去有点懵。其实,可以这么理解就是将优势集中化。把越优秀或者更有效率的机器和武器放在重要的位置发挥更好的作用。如今,这个社会不是这样进行的吗。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家人或者你动手术,肯定希望是经验老道成功率高的人帮你完成手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查理芒格第二场演讲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