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 | 尝试留给别人“第二次机会”

在张德芬的《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里看到两个有趣的问题,摘录如下:

问题一:如果你知道一个女人怀孕了,她已经生了八个小孩了,其中三个耳聋,两个眼瞎,一个智力有缺陷,而这个女人自己又有梅毒,请问,你会建议她堕胎吗?

问题二: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你的这一票很关键,下面是关于三个候选人的一些事实:

候选人A:他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而且会星象占卜学。他有婚外情,是一个老烟枪,每天喝8~10杯的马丁尼。

候选人B:他有过两次被解雇的记录,每天要睡到中午才起床,大学时吸大麻,而且每天傍晚会喝一大夸脱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位受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只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这些候选人中选择谁?

先说第二题的答案。

候选人A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候选人B是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候选人C是德国杀人魔希特勒。

你选择了哪一个候选人?A,B,还是候选人C?如果是C,那么你就是选择了希特勒当领袖。

那你会建议第一题那个妇女去堕胎吗?如果是,那你就杀了贝多芬,因为那个女人是贝多芬的母亲。

这个故事给你一些什么启发呢?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依靠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来做选择。

尤其是在工作中,或者是结交朋友和找对象方面,很容易就因为一些价值观念的不同,代入一些先入为主的偏见,导致很容易就给对方贴标签,就一味地去排斥对方或者拒绝靠近,从而也断送了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可能和机会。

然而,这个世界并非总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或者是面对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别因为对方和自己的观念不一致,也别因为对方或者事情不在自己的预期内就过早地贴标签、下定论、做决定,或者一味地去排斥对方或者拒绝靠近。

张德芬在书中告诉我们,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始终留给人家“第二次机会”,或是给事情一些时间,让它自然去发展,成形。

首先,开阔自己的心胸,允许不一样的存在。同时,尝试去接纳各种不同的人、事、物,也就是说当你在生活中面对不同的人、事、物的时候,先不以个人的主观判断,也不带任何个人偏见的去接受它,仅仅只是不带有任何情绪的去接受这个事实,这个已经发生了的人、事、物。

不因对方的不一致而排斥对方,或者拒绝靠近,你就仅仅只需要去接受这个事实,不做任何的抵抗。然后,其他的就交由时间,让事情自然地去发展,你只需静观将要发生的事情。

其次,打开自己的思维,允许并接受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思维方式的存在。并尝试用跟自己一贯的惯性思维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和问题,以及这个世界。

不把自己困在狭小的空间里,也不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自己设定的框架里。

打开它,让所有的不同相互碰撞,产生连接,或许它会为你打开一个新的奇妙的世界,带给你更多前所未有的奇妙之旅。

正如书中所言,当你的心胸宽大了,当你的思维发生更多连接了,你的成见自然不深,更多好的,正向的能量和事物将会流向你,让你对这个世界有更多地安全感。

                                                            ---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认知 | 尝试留给别人“第二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