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颐和路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梧桐敛去喧嚣,

漫步颐和路,

将时光穿越,

民国风情渐起随即转浓。

那些斑驳的岁月,

在耳旁跌宕,

将一丝丝、一阵阵厚重的余音,

一点一点地轻轻摇曳。

图片发自App

缓步走在黄墙老榆的影下,

浮华落尽,

脚步自然而然缓慢,

因为在这里一切都快不起来。

那映入眼帘的青瓦飞檐,

在惊叹和沉思岁月的涟漪。

托着执著的信仰,

将蕴藏在黄墙后南京的世事沧桑,

仍旧演绎。

图片发自App

在这条路上,

凝聚着现代都市的井然 ,

也保留了这城市最深刻的历史印记。

颐和路、颐和路,

谁在春的梦寐里默默地陶醉!

(2018.4.30,于南京鼓楼区颐和路)

【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首都计划”,作为民国的高档住宅区,国民党的高官名流,外国的公使馆云集于此。主要是指江苏路、宁海路、北京西路、宁夏路之间围合而成的一片区域,在这片37.8万平方米的区域内,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建筑仍有225幢,分布在以颐和路为中轴线的大小不等的12个片区内,这些洋房千姿百态,宛如万国建筑博物馆。这儿曾经是民国公馆区。据统计,公馆区有蒋纬国、马歇尔、陈诚、顾祝同、汤恩伯、阎锡山、马鸿逵、汪精卫、杭立武、邹鲁、薛岳、胡琏、周至柔、钮永建等名人公馆18处。这里还有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葡萄牙、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使(领)馆8处。这些名人故居和使(领)馆,其院落和建筑各有特色,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故事,刻录下了历史的变迁。

这儿的建筑参酌古今,兼容中外,融会南北,相比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的“西化”,堪称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这些建筑早已超出了建筑本身的意义,成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颐和路这里绿树成荫、环境优雅,街巷纵横交叉,整体规划布局合理。民国已成往事,物是人非,让人感受到建筑不仅仅是凝固的音乐,更是凝固的历史。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颐和路公馆区是一部读不尽的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步颐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