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沟随行记

那趟大泉沟的收心之旅都有些什么呢?

我是小麦团队的随行摄影师麦芽妈,我将从三个层面,对本次活动再做一个梳理和总结哈。

层面1:从状态上看,这次户外体验是对孩子们“自然缺失症”的纵情弥补,一个新鲜吸入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们暑期囤积的无处安放的能量释放,一个畅快呼出的体验。

来,看视频/照片。

古藤秋千,石礅桥;老树奇石,蝙蝠洞;

被小小探险家们惊醒的蝙蝠,在头顶诡异的盘旋,莫名的湿凉的空穴来风让孩子们捂着心跳,尖叫又欢笑着跑出洞。这些不曾体验过的,各项感官的新奇经历,刺激孩子们的想象力无限飞扬……(8岁轩轩有些紧张又无比期待的问我:“老师,晚上12点,我真的可以变成蝙蝠侠吗?!”。小男孩骨子里藏着追求力量,正义和勇气的渴望。“嗯,我也好想知道,不知道蜘蛛侠会不会一起来呢”。

山谷沟壑之间,拙朴的独木桥让孩子们摇摇摆摆体验了“2只羊过河”的真实情境;而间距有些大的稳稳的石礅桥,无形中考验着小龄孩子的判断能力。谨慎的乐乐攒足力气,努力的跨过几块石头后,指着下一块说:“我有些怕这个。”“哦。看起来它比其他几块的距离都远一些。你观察下还有其他办法过来吗?”“我可以从下面走,虽然这些小石头有些扎脚,但我能站稳。”

山谷里汩汩的溪水,将岩石冲刷的光滑圆润。清澈见底的潭水诱惑了12岁的少年。少年一次次忘我的体验着岩石冲浪的快感,鼓惑了弟弟妹妹们扑通扑通跳进小水潭。在这僻静的山谷里,水潭估计也很久很久不曾被如此热烈的拥抱了吧。而溪水里发现的2只小螃蟹,成为孩子们又一个意外惊喜!

我若不是职责在身,也真想跳进去,把自己放到山水间嬉戏。

美国作家理查•洛夫《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揭示了现代儿童与自然之间“令人惊异的断裂”。他提到一个术语:大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这不是一个医学诊断,而是当代人在心理和生理上远离大自然的普遍现象。大自然缺失症会造成感官的逐渐退化,造成例如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乱和抑郁现象等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病态。间接地,它则损害着儿童的道德、审美和智力成长。

而我看着孩子们在山谷里的一呼一吸,看到他们与自然之间亲密融合, 我在想,若是能一直保持对生命和自然的敏感,长大后的他们,会更加关心地球环境和人类命运。这部分获得,是社会情感里的高纬度感知。

层次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次将项目制学习与社会情感相结合的户外体验。我看到本次活动跟以往的截然不同,更重视孩子在群体中的发展。

上车伊始,老师就开始运用一系列的社会情感游戏,调动群体力量。比如:邀请一位你不认识的小伙伴坐一起,看着ta的眼睛,和ta对视10秒钟,然后给ta取一个非洲名字……认识下小伙伴(你是谁,多大啦,在哪里上学)

作为龙跃的搭档,我被他用最喜爱的动物“小白兔”冠名啦!第一次拥有如此卡哇伊的代号哈哈。而在了解对方的环节里,他没有对我提任何问题。我只好主动问,你知道我是谁吗?……我知道啊,你是麦芽妈呀。……我不只是麦芽的妈妈,我还是我自己呀,我有我的大名呢。龙跃只是笑着,依然没有对我提问题。

那一刻,我相信孩子不是不愿意和我链接;而是他的认知与思维模式和我们不同。感受他的友好就是了,暂时不必过多强求。

下车之后,自发分组,每个小组通过游戏及头脑风暴的方式,从最初的公约制定,到具体的内容分工及为自己的约定负责任,一天过程被分解成不同项目,例如分组,准备午餐,午餐后收拾,准备回程等等。老师引导孩子做了详细讨论和预案。

在游戏,以及事件进展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有默默承担整队物资运输,乐于担当的奉献型队长;有统筹规划分配有序群策群力的带头人;有小小年纪被关照却又能看到他人需要,主动分担的小队员;也有缺乏团队意识,被分配工作时表示“我从来没有做过”,但最终愿意参与群体工作的小菜鸟;有感到旅途辛苦但不愿意掉队坚持不放弃的小强驴……

野餐的工作,促使他们将头脑中的知识用回真实的生活。我看到ta们走到小溪上游,小心翼翼打来最清澈的山泉水;看ta们试着用大小不一的小石块,自制精细分层的滤水器;看他们第一次使用野外炉具,各种摸索终于成功点火;也看着他们餐前准备,餐后收拾的劳动分配。

在整个过程中,面上所看到的是一次徒步、溯溪和野餐的户外活动,不同的是老师在必要的时候会召集孩子在一起,引导孩子们就遇上的问题开展讨论,支持他们提出解决方案。

活动结束前,老师们再次运用群体功能,在总结中帮助他们提升思维能力。比如:你觉得自己今天做的特别好的地方是(具体的事情)?如果再有机会一起出来,你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是什么?(这个过程中老师只倾听,不评判不建议)你对你的队长满意吗?满意的地方是哪里?如果不满意,请送一份可以帮助他变得更好的礼物(建议)。

这个环节我听到特别有趣的是,6岁的弘博提出“队长有一点点不好,总是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不让我们做……但是队长总是喜欢帮助别人,我想滑到水潭里玩,他都会抱着我”。嗨,小孩儿,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看到队长低着头悄悄笑着呢。

从老师的提问中,让我感觉到即使我是一个工作多年的成人,用在我的工作中也是非常受用的!可惜要拍摄,不能听到全部的细节,有些遗憾!

最后一个层面,从表象上看,我们在炎热的夏天,带着孩子们翻山越岭去山沟里野餐。

然而,我们,所有人,吃上了这辈子最好吃的方便面!!!

在凉爽优美的山谷里,用清澈的山泉水,煮沸的香菇鸡汁面,完全媲美旅宁鸡汤啊!还有那诱人的蕃茄红烧牛肉面,嗯,有位一开始就声明自己不吃泡面的小姑娘,愣是干干净净吃完一碗继续添,成了我们一时的笑谈。

我想到底是啥原因,让我们的胃如此爱上“荒野厨房”呢?是这里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还有汗水的味道吗……到底是啥,谁知道呢?倘若家有爱挑食的小孩儿,送ta来体验下“荒野厨房”的美妙,或许从此就改变ta对就餐的感受呢。


以上是一个随行摄影师的笔记,一个人的观察维度是不够的。

小麦教师团队具备专业的儿童观察素养,活动结束后,老师给到父母当天孩子状态的反馈,这些可以让父母对孩子多一些不同角度的认知。因为亲子之间的同一观察维度对孩子是不够的。孩子心里一些简单因果,可能指向我们都根本没留意的一些细节。

至于观察资料的价值,看看家长反馈就可以管中窥豹了(图片)

再次回顾,我的味蕾又升起那碗孩子们给我盛来的鸡汁面的幸福。感谢孩子们,让我能看见天性中那些追求美好、卓越的能力。

如果你也感受到自然缺失的危机,想要拉近生活与自然的距离;如果你希望孩子在社会情感上进一步发展,让孩子在正向的群体中成长学习,欢迎时常和我们在一起。

即将来临的小麦森林“周末学校”,帮助弥补现行教育的不足,将是你的不二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泉沟随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