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小记

弹指间,跟着德哥他们在郊区垦荒拓野已一年半了。曾经的那片荒郊野岭,在我们的努力下,现已称得上是披红挂绿、瓜果遍地了。在大家的指导下,我也完成了由菜鸟到熟手的完美转换。口说无凭,上图为证。

最初的劳作,全靠双手
初夏时节的绿意
芽,花,果

鲜嫩水灵,滴金流翠

这块宝地是德哥野游垂约发现的,他吆喝大家周末去翻地种菜。最初,蛮多人都很感兴趣,毕竟,绿色蔬菜、田园生活的诱惑还是挺大的。可,一勘察现场,那高过人头的灌木杂草就吓退大多数人,只剩咱五六个人坚持着……

实话说,最初的劳作真是累人,第一天手上就磨出了几个水泡,锄头铁锹也不听使唤,好不容易把土整好了,下了花生与豆种,栽了几根辣椒与茄秧,也种了点薯藤,可谁知折腾了一两个月,除了几个辣椒与一大把花生,我啥收获都没了。看着其他菜友们那绿的红的辣椒、青皮紫皮茄子、长长的豆角丝瓜、直接菜地啃的黄瓜西红柿、用篮装的花生、用袋装的红薯……哎,同一片土地,同样的汗水,这收获的差异性也太大了吧?因此,我严重怀疑自己不是种菜的料儿。要不是菜友们的鼓励与调侃(说我种的是情怀),要不是过程的欢愉与快乐(周末种菜群一招呼,大家便齐聚菜地,边聊天边干活,累了树荫下休息唠嗑,偶尔还带娃带食物与野餐垫去跟大自然亲密接触,菜地都快成“农家乐”了……),要不是骨子里不服输的那股劲儿,我想,我是坚持不下来的。

“土地,她从不辜负辛勤的汗水。”记得小时候跟老爸去田间劳作时,他经常念叨这句话。或许,汗水跟汗水也是有区别的,很多时候,光有蛮力是远远不够的。种菜,不仅是个力气活,更是个技术活。我得多问问多学学才行。

听菜友们说秋冬季节的菜更好种,于是,我又重整旗鼓,翻土,施肥,下种,浇水,育苗,锄草……一有不懂就询问,问菜友问老爸问度娘,有样学样,最终,也有模有样了。冬天的红菜条黄芽白大葱大蒜生菜白菜香菜芥菜收获满满,今年上半年的辣椒茄子西红柿也很不错。不过,之前种萝卜闹了个乌龙(种子下错了季节,只长苗抽薹开花不长萝卜,结果大家的萝卜吃不完,我一个萝卜都没有),被秋华哥老婆笑我是做题不审题(下种不看说明)——瞎写一通(瞎种一通),至今,仍是菜地的传说。

有了收获之后,菜地的魅力增加不少,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种菜队伍。现在,咱那片菜地都有20来个菜友了。

不过,这个高温酷热的假期,真真不适合种菜。七月份还好,我偶尔抽空去菜地浇个水(得肩挑手提,是个累人的活儿),八月份嘛,天气热到出个门都需要勇气,哪还顾得上菜呢?!

昨儿等娃下晚自习时,听旁边有家长聊起这个高温反常天气,说那些地偏点儿的绿化带都晒焦了,菜呀水稻呀等农作化大量减产,我才想起,自己还有几畦菜在地里。辣椒啥的可能没了,南瓜总还是在的吧?

今儿赶早骑电驴奔菜地一看,呀,满眼苍黄,啥都没了。(不,确切的说是像我这懒人种的菜都没了,那些浇了水的菜仍倔强地活着,虽然,不像之前那般绿意葱茏,但,至少活着。)

自己种的秋葵VS别人种的辣椒

我转身往旁边那荆棘蓬草中找寻南瓜。它那藤呀叶呀啥的早已干枯得与蓬草融为一体,有几个南瓜,倒真是端端地在荆棘丛中,等着我把它们带回家。

盛夏的收获

走起,回家。待秋凉后再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菜园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