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uo聊历史||佛教中国发展史
作者||yesuo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主要在西方,伊斯兰教主要在中东,而佛教则是在东方。东方主要的大国是中国,但为什么佛教不是发源自中国?
很多人会说佛教发源于印度,其实是一个误解,准确地说佛教发源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属尼泊尔境内),印度本土占统治地位的是印度教(以婆罗门教为主的宗教),本质上佛教是因为反婆罗门教而产生的,所以佛教在印度地位并不高。
大家都知道佛教的创始人叫释迦牟尼(佛陀),他的真名是乔达摩·悉达多,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
释迦牟尼生长的年代在中国为东周春秋末期,差不多正是道家创始人老子西行那时间段,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奉老子为教主,道教说你佛教佛陀是我道教老子的弟子。
为什么这么说?一个因为时间段正好与老子西行巧合,另一个佛教所宣扬的思想多与道教相通,中国本土思想先有道,后有儒墨法等其他思想,道的思想,也称黄老之学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千年之久。
佛教源于老子一开始是中国的佛教徒所说,道教顺势而为,说好吧,既然你自己说做我徒弟,那我就不客气了。
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佛教却是比道教先一步在中国落脚生根。
中国人历来敬祖宗不信鬼神,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来争去,各家对自己的领袖人物如老子、孔子、墨子等也只有尊重没有狂热地膜拜。
从什么时候起在中国突然有那么一群人膜拜一个人比敬自己的祖宗都狂热?
佛教传入中国有说在秦始皇的时候就开始了,但正式生根发芽则在东汉汉明帝的时候。
汉明帝有一天梦见一金人,有大臣解梦说你梦见的是佛陀。于是汉明帝派人去印度请来了高僧,用白马驮回了佛经、佛像,并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
就这样,佛教徒被中国的皇帝客客气气地请到了中国大地,刚开始中国人还是以好奇的目光打量这群佛教徒,生活简朴,清净寡欲,这不和我们道家修行的人差不多么?
寄人篱下,这群佛教徒知道要想在异国他乡生根,还得入乡随俗,于是就创造了一个“老子化胡”的故事,说老子西行其实是去了我们印度,然后就有了佛教,你们信佛就是信老子。
当时信老子的中国人还是很多的,特别西汉初期朝廷就是用的黄老之道统治,于是在中国信佛的人慢慢也多了起来。
到东汉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有个叫张道陵的人创立了道教,为了跟佛教抢客户,就对“老子化胡”的故事添油加醋,进一步固化了这个传说。西晋有个叫王浮的道士还专门写了一部《老子化胡经》。
这时候的佛教已经在中国根深蒂固,不需要借用老子的名号,当然更不能容忍道教高自己一头,于是又编出了“三圣东来”的故事,说老子、孔子、颜回都是俺释迦牟尼的弟子转生。
这下就闹大了,不但道教而且儒教都成了他佛教的弟子了。
三国时曹魏、东吴都信佛,刘备甘露寺招亲,大才子曹植则创作了“鱼山梵呗(bai)”,为佛曲的流传作出了贡献。
佛教在中国最兴盛的时代为两晋南北朝,大家都知道汉初用道,汉武帝之后独尊儒术,东汉末年人道紊乱,规矩没了,使得人们思想自由奔放,但灵魂无所依托,于是宗教有了市场。
整个三国、两晋,佛道是占了统治地位的,到了南北朝时佛教更是因为通俗易懂,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不需要多少文化,为那些外族统治者所青睐。
两晋南北朝时佛教有多兴盛?几乎所有的皇帝都信佛,民众更不要说,著名的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都成于那个年代,有一位皇帝更是不爱江山爱佛门,闹了出四入佛门的闹剧。
这位皇帝就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汉相萧何的后代。萧衍一生代齐建梁、勤于政务、节俭清廉,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但到了晚年他笃信佛教,建了很多寺庙,礼佛次数多了就想出家做和尚,皇帝任性,脱下皇袍换袈裟,赖在寺庙就不走了。
第一次么玩玩,三天后回去了;第二次正儿八经地换上袈裟在寺庙一呆就几十天,还给人玩讲经,后来群臣捐钱1亿元赎回;第三、第四次又分别出了2亿元、1亿元赎回。真是钱多无处撒。
萧衍迷上佛教可是认真的,他认真钻研佛经,找到了僧人必须吃素的依据,佛教弟子吃素的戒规就是从他来的。他又提出儒、道、佛“三教同源”说,这对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南北朝时虽然佛教非常兴盛,但也遭受到了重创,著名的“三武灭佛”有两起就发生在这个时期。一个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一个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南北朝时一统北方建立北魏政权的拓跋世家是鲜卑族人,但他们很仰慕中华汉族的文化,拓跋焘是北魏的第三位皇帝,在他手里统一了北方十六国,并大力推行汉化改革,遵礼义尚儒学。
拓跋焘用了个汉人崔浩,崔浩出生于清河崔氏世家,自比张良,是个人物,辅佐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祖孙三代。崔浩信道教,曾见佛教僧侣助起义叛军,所以劝拓跋焘废佛。
拓跋焘粗人一个,对崔浩言听计从,所以就大力灭佛。寇谦之曾苦劝崔浩不要杀伐过多,崔不听。后因北魏贵族阶层多信佛,且崔浩修国史叙述拓跋氏的发家史不避忌讳,犯了众怒,遭拓跋焘诛杀。
寇谦之,新天师道的领袖人物。道教自张道陵、张鲁祖孙以五斗米立教以来,经三国两晋的发展,因其教义晦涩难懂,所以教徒远没有佛教来得多,主要在统治阶级的上层流传,比如诸葛亮、王羲之、陶渊明等文人墨客。
西晋末年第一个在四川建立成汉政权的李雄就以道教首领范长生为相,到北魏寇谦之建立新天师道,得到了拓跋焘与崔浩的鼎力支持,一度成为北魏的国教。
北魏后来分东西魏,继而北周、北齐,北周武帝宇文邕又为何事灭佛?
宇文和拓跋一样都是鲜卑族,但到宇文邕这时候已经完全汉化了,无论你从外貌还是举手投足间已看不出异族的痕迹,这个要归功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改革。拓跋宏汉化改革不但穿汉服说汉语,与汉人士族联姻,连姓都改为元,称元宏。
宇文邕灭佛是因为实在看不惯佛教徒们的神神叨叨邪乎劲,你看一个个不劳而获,在那念经拜佛,神神叨叨,没事还聚众闹事。没人干活国库收入就减少,都去念经国家打仗就没人。所以宇文邕觉得佛教、道教都不是好东西,还是得以儒治国。
历史上著名的灭佛事件共有四起,称“三武一宗灭佛”。除了北朝的两位武帝,还有一位唐武宗李炎。一宗则指五代十国时后周世宗柴荣。
我们先说唐武宗。唐朝高祖李渊追尊老子为圣祖,自称老子后人,所以有唐一朝是以道教为国教的,我们说汉儒唐道,中国的两个盛世彰显了儒道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力度之大。后来宋明理学,宋朝、明朝虽以儒治国,但奉道的皇帝也是不少的,比如宋徽宗、明世宗嘉靖等。
唐朝虽说以道教为国教,但对佛教也不排斥,大家都知道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虽说唐太宗李世民与玄奘结为兄弟为《西游记》所虚构,但玄奘取经还是得到了唐太宗的大力支持,其后唐高宗的时候建大雁塔,武则天宠和尚薛怀义,唐玄宗之后的诸位皇帝则大都信佛。
唐朝安史之乱后,百姓流离失所,国家财政匮乏,相反佛教寺院却拥有大量土地,贵族与僧侣勾结,那时候的僧侣产业就如同今天的少林寺一样火旺。
到唐武宗李炎的时候,为了增加中央政府的税源兵员,终于向寺院经济开刀。当然李炎灭佛与他信奉道教有关,那位鼓动他的道士叫赵归真,支持他的宰辅则是李德裕。
后周世宗柴荣,若不是英年早逝,根本轮不到赵匡胤建立宋朝。柴荣灭佛不像前面三武对佛教有多少不满,他的理由很简单,国家打仗没钱,向佛主借些用。你佛慈悲,不是救苦救难吗?那就熔了佛像去铸钱。他还振振有词“吾闻佛说以身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有所惜哉”。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有点儒道联合起来欺负佛教的意味?事实上确是如此。道教和儒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虽说儒释道三教合一,但各教之间的斗争还是很激烈的,本土宗教排斥外来宗教,有时候还是难免的。
儒教本是入世的,所以你看朝廷上为官的那些个人基本上都是儒家的徒子徒孙。而道教和佛教是出世的,但如果它被皇权看中,也难免惹上世俗之气,为了名利毁了自己的清誉。然而道佛两家比起儒家来还是要洁身自好得多。
你们看朝廷中崇道的像姜子牙、范蠡、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等都是全身而退,口碑极好。那佛家有没有朝廷为官的呢?有,人称“黑衣宰相”的明代和尚姚广孝。
姚广孝是明成祖朱棣的宰相,燕王朱棣造反夺建文帝之位就是姚广孝唆使的,他的地位就相当于汉之张良、三国之诸葛亮。他的最得意之作是劝朱棣擒贼先擒王,轻骑直捣黄龙。和所有道家宰相一样,姚广孝也是丝毫不贪恋红尘,朱棣赐他府邸、宫女都不接受。
历史上和尚当官姚广孝不是孤例,元朝辅助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的刘秉忠也是位和尚,刘秉忠的主要功绩是主持元大都的设计建设,北京城市的雏形就是在他手里成型的,另外元朝的名称也是他帮忽必烈取的。
在推动中国历史的重大进程中,我们总能看到道家和佛家的身影,而这些人往往都能功成身退,留下儒家来治理国家。
最后,我们一起来盘点下中国历史上与佛教有关的著名历史人物。
首先当然是和尚出身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其次西天取经的唐僧玄奘,唐朝还有一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普法、测量子午线长度的天文学家僧一行、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人称“草圣”的书法家怀素,南宋出了位传奇的道济和尚(济公)。
另外,出家人对居家信道佛的人称“居士”,又因为道佛相通,所以有些既信道又信佛,很难分清楚,比如唐代李白称青莲居士、白居易称香山居士,宋代苏轼称东坡居士、欧阳修称六一居士,明代唐寅(唐伯虎)称六如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