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刷牙不积极,《牙婆婆》来帮忙

场景重现:

如果你想让小朋友好好刷牙,然后去给他讲,什么是“蛀牙”,那就糟糕了……

一个从来没有得过蛀牙的小朋友,一个从来没有看过牙医的小朋友,他们怎么可能知道这些事情很可怕呢?

讲道理时,一定避免用一些专有的名词、概念。

虽然说小朋友在语言学习阶段、在成长阶段,需要家长不厌其烦地重复很多东西。但是【重复】绝不等于【磨叽】。

还有一句妈妈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几乎可以说是口头禅的一句话: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怎么就不去做……

听不懂、听不进去、听了但很快就忘记,是在小朋友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最常发生的几种状况。

我们小时候如此,我们的孩子小时候,也是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儿童对很多道理的理解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好的习惯却要从小做起,这成为了很多家长的难题。大家注意,这句话里面有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点。 就是说,习惯要从小养。

但是,讲【习惯养成的道理】,小,却听不懂。道理要慢慢懂,习惯却需要立即执行。这个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由于孩子对道理的不理解,导致没有办法很好地执行好习惯,所以家长通常会采用严厉说教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好习惯。严厉说教,不给你讲为什么这么做,是应对这种矛盾的最简单的手段。如果大人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用自以为孩子能听懂的话去沟通,最后的效果也总是差强人意。

严厉说教有没有用?有用。有时候有用,有时候没用。但是严厉说教结果的关键点,不在于有用还是没有用,而是在于,听的人(孩子),心情不好。

那么,怎么样可以帮助妈妈们快速掌握跟宝宝们沟通的技巧呢?

不说教、不示范,而是采用“共情”的方法,充分利用孩子的想象力。

我们用一本书来举例子——《牙婆婆》

翻开这本书,马上看到前环衬的部分。

不是像大部分书那样,这个位置可能会有一个纯色或者花纹的环衬。

《牙婆婆》这本书的前环衬、后环衬,有四个独立的小漫画,而且非常非常的有趣。

这四个小漫画有什么作用呢?它让故事中的牙婆婆,形象变得更加立体,更加真实,让小朋友真的相信,有这样一位婆婆存在。这对于我们这本书或者说这类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条。

所以作者连环衬都利用上了,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让小朋友们,真的相信故事内容。

牙婆婆身轻如燕,挂在小舌头上眺望远方,还拿舌头当蹦床。阿嚏!纵然牙婆婆身手敏捷,也禁不住一个大喷嚏——直接被小主人喷出了牙齿之外!

这个小漫画暗示,牙婆婆原来是生活在人们的嘴里的。

下面来到了书的扉页,故事就已经开始了。我们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左脸上面,有颗痣。在说“我吃完啦!”

原来这个小朋友叫小真。她很喜欢吃零食。

吃完饭还不行,还得来点餐后甜点。这家伙,吃完还得唆了唆了味儿。

小真满嘴食物残渣,没有刷牙就要趴趴睡觉了!咦??!!这个露出一个小脑袋的人是谁?

蹡蹡!牙婆婆来啦!走起路来一阵风~

小朋友这个时候估计就要张开嘴照镜子或者拽着你问:“有牙婆婆吗?!”

这个时候,你就告诉她:牙婆婆呀,白天睡觉晚上工作。白天呢,她睡在你的耳朵里。看!这就是她的家。然后去讲里面的细节。有柜子、牌匾、桌椅、花草,细节是充实想象的重要武器。

晚上,等你睡着了,牙婆婆就要出来打扫你的牙齿。牙缝、牙齿表面、咬合面……牙婆婆都打扫得闪亮亮!

不过呢……画风一转,要是小真同学这么听话的话,那可就好了。

前面大家也看到了,小真这个同学是“真”的不爱刷牙,所以牙齿这么干净的时候,少之又少。大部分情况下呢,她的牙齿是这个样子的:牙婆婆用一夜的时间,怎么打扫也打扫不出来,而且一把老骨头,要累散架子了。

于是……牙婆婆……暴走了……


让我们来看看,温顺婆婆变身暴躁婆婆,会怎样吧……罢工!变身说唱歌手!敲大鼓!牙婆婆彻底崩溃了!

牙婆婆暴怒了,小主人也一定要遭殃了。而且她不好好刷牙,牙婆婆也无能为力,所以……

牙痛得哇哇大哭!

蛀牙来了,是摆脱不了看牙的结局了:

看牙什么的,最恐怖了……

不过,看完牙,小真的牙齿就恢复正常了。牙婆婆也变回了温顺婆婆,一直陪伴这小真慢慢成长。

假设,小真如果一直没有好好刷牙,长大、变老后,会怎样呢?假牙婆婆就会替代牙婆婆的工作,把你的坏牙全部拔掉,然后换成满口的假牙牙套!

通过右脸的痣,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就是老年后的小真。因为她不好好刷牙,于是戴上了假牙牙套。如果打个喷嚏,牙套会不小心喷出去;如果遇到自己爱吃的酥饼,假牙也咬不动,总之很不方便。

    这个时候故事就讲完了,我们就来问问听故事的小朋友:怎么样?要不要好好刷牙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刷牙不积极,《牙婆婆》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