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的茶馆店

网络图片

小时候每到冬闲时,喜欢跟着祖父上街喝茶听书。老街的茶馆就在镇的最东头,刚踏入镇上的第一个热闹地方。茶馆旁边就是老虎灶,茶馆不仅仅是喝茶,也是听浦东快书、苏州评弹的好地方。茶馆一般下午才开张,为了占一个相对好的位置,农村人早早的吃完午饭,祖父就喜欢走到镇上的茶馆去坐坐,听听书,算是一年辛苦劳动后对自己的奖励。路不近不远,来回8公里左右,走到镇上时约12:00左右,叫上一壶茶,有时心情好还会要上一碟花生米。或许当时家里吃不到零食,总感觉那个时候的花生特别香,有一股阳光特有的味道。茶叶是要花钱买的,但是续水是不用花钱。你可以坐在茶馆里坐上一个下午都没关系,只要你愿意。茶馆里喝茶是次要的,主要是和一帮乡里乡亲坐在一起聊聊天,或者到茶馆主要是为了听评弹或听说书。其实对于祖父辈的老年人而言,他们识字不多,但听书没有任何障碍,说书的一般都用本地话,只是听评弹你总得要知道一点苏州方言,好在苏州话和上海话差别不是很大,听起来不是难事。听书无非是那些三国和隋唐演义的英雄故事,评弹听的最多的就是张恨水的“啼笑因缘”。自己对于历史的爱好或许就是在那时的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了。

那时的茶馆也就是书场,这个和四川成都那里的茶馆完全不同。进入茶馆你可以自带茶杯,也可以用茶馆提供的茶杯。每人手拿一个茶杯,也不用那么考究什么紫砂之类的。茶馆提供的就一个带有盖碗的白色杯子。喝了一会儿,那茶水博士就会过来续水,看他忙前忙后的,但他怎么知道哪位老先生需要加水,哪位不用呢?里面是不是有什么暗号和窍门?而且加水时,都是听书的老人自己把盖子拿起来,茶水博士再给你添水,而不是茶水博士一口气帮你干完?每次添完水之后,祖父也不说啥,就是用手指关节扣打桌面几下就算完事。这里面似乎搞得很神秘啊,里面有什么弯弯绕吗?走在回家路上,问祖父,他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只是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弄得我一头雾水,这到底究竟是啥原因,是不是有啥故事在里面呢?

后来无意间看了《山海经》杂志才知晓这里面的道道。用指关节叩打桌面,据说是来自于乾隆下江南。当年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进入一家茶馆。自告奋勇拿起桌上的茶壶给同行的一帮大臣们倒茶,这万岁爷给臣子倒茶,那应该是跪下磕头谢恩啊。可既然是微服私访,怎么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呢?有一个聪明的大臣,用自己的食指和中指的关节代替自己的膝盖,弯曲指关节叩击桌面,以示自己跪下磕头谢恩。另外几位大臣也纷纷效仿,这样的举动当然受到乾隆的嘉许,回到京城后还受到奖赏。自此以后这样的姿势就作为茶礼 的一种。至于茶馆中茶水博士的倒茶故事,据说也是有一个民间传说,清末期的八旗子弟,飞扬跋扈。就喜欢架着鸟导出溜达,有时一时好奇心上来,进入茶馆,把小鸟放在茶盅里,盖上盖子。茶水博士为了添水,一拿起茶盖,小鸟就啪啦啦的飞走了。原来哪怕就是一只家雀,他也讹人家店家是好鸟。店家自认倒霉,自此以后,续水时茶杯盖子自己拿起来,就是为了避免一些搞事的。慢慢地,这些都成了茶馆中敬茶添水的规矩。

家乡老街的茶馆早就不在,如今的七宝老街蒲汇塘桥南首还有一个茶馆或称之为书场,但里面坐的都是些白发皓首,几乎看不到年轻人,说书唱评弹的也都是些年逾古稀的人了。走过老街匆匆路过的行人有几个会驻足进去坐坐,看看,听听啊,真担心这茶园不久之后也会消失了。


2021.1.10 午,捧着茶杯喝着茶,无意间想起老街的茶馆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街的茶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