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思考
请阅读以下关于三个小金人的故事,并思考:这给你什么启发?
曾经有个小国,派使臣到中国来,进贡了3个一模一样的金人,皇帝很高兴。
可是这个小国不太厚道,献金人同时,也出了一道难题:让受礼者猜猜,这3个金人中哪一个最有价值。猜不出来,金人就再拿回去。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皇帝想了不少办法,请珠宝匠来检查,称重量,看做工。结果,3个金人都一模一样,分辨不出高低好坏。
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不会连这样的小事,也不知道怎么办吧?最后,有一位老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小国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3根稻草,分别将3根稻草,插入3个金人耳朵里。
第一个金人的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冒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掉出来了;而第三个金人的稻草,掉进肚子里了,什么响动也没有。
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小国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Q1:什么是倾听?
A:
1、倾听, 在汉语词典中,定义如下:
凭助听觉器官接收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
由这个定义,我们知道,倾听不只是听见,而是听其音,得其义,是一个思维过程。
人们往往更重视说的能力,追求能言善道,却忽视了倾听能力的培养。卡耐基却不这么看,他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十倍也许夸张,但至少是同等重要。前置思考中,三个小金人价值比较,想表达的也是类似道理:善于倾听的人,最有价值。
2、我们每天都在听,但倾听能力未必高。
如上所述,倾听和表达一样重要,但在训练上,两者地位却有显著差异。
比如说,学校里会开阅读、写作课程,甚至也会提供演讲选修课程,但却从来没有开过一个“倾听”课程。因此,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其实“倾听”也应该有课程。
事实上,听和说一样,比读和写更难学。
原因在于,读可以反复读、写可以反复改,而口头交流具有流动性,说出去的话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
读和写有记录,具有永久性;而听和说,却稍纵即逝。当然,现在有录音条件,可以用来诊断说话质量,但倾听仍然不容易诊断。
因此,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听,但如果不重视,不刻意练习,倾听的能力,往往都只在低水平徘徊。
Q2:怎样提升倾听能力?
A:
1、了解倾听障碍。
通常来说,倾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项要求。
①察觉流露在口头和身体语言中的信号。
②准确地释义他人的观念、情绪和问题。
但这两项要求,却不容易做到,如果想要提升倾听能力,我们首先要认知,哪些因素会阻碍我们倾听。
首要的障碍,或者说倾听最困难的是,不带偏见、不带判断地,专注听对方表达。
研究显示,尽管我们总是说,自己在听,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在头脑中复述,同伴说完之后我们想要说的内容而已。
通常来说,阻碍我们有效倾听,至少有4点障碍:
①自以为知道答案
这种自以为是,会让听者对别人讲的东西,做出先入为主的判断,从而急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打断对方。
②急于想帮助别人
即使听者的想法有益,但由于听者在思考解决方案,就容易遗漏捕捉说者想表达的所有内容,从而干扰了倾听。
同时,在倾听时想要帮助别人,也意味着听者,已经对说者做出了某种判断。这种判断,由于形成过于快速,可能会出错。
③内心有隐藏动机
良好的倾听,是只为倾听而倾听。而任何隐藏的动机,都会减少倾听的有效性。
比如说,听者内心隐藏的动机,可能是想给说者留下深刻印象,或者影响他们,这都会干扰倾听。
④不同的表达习惯
每个人有不同的表达习惯,如果听者和说者互相之间不了解,就会降低倾听质量。
比如说,在解释复杂情境时,不同的说者,有不同的表达习惯和风格,来组织他们的想法。
有些说者更多地会注意事物之间的不同点,估且称为分散者。有些说者倾向于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估且称为集中者。
如果对话双方,一个是分散者,另一个是集中者,就很容易造成理解错位,从而容易出现一方打断对方提出自己观点的现象。
以上是常见的影响倾听的4点障碍,并没有穷举,抛砖引玉,读友们可以举一反三,自行总结拓展。
我们来看一段对话。
太太说:“邻居刚换了一辆Q5,唉。"
先生忍不住想说:“唉什么唉,等以后有钱了,争取换一辆Q7。”但是先生忍住了,他在努力学习倾听。
太太说:"你什么时候也换个车啊?"
先生不说话,脸色沉了下来。
太太接着说:"算了,看你现在的收入……估计也没希望。"
先生终于按捺不住:“什么叫没希望啊?你是千里眼啊,以后的事你都能知道?……"
上述对话中,太太在表达不满和失望,先生并没有真正在倾听,虽然并没有说出来,但内心里一直根据自身的立场,一直在反驳。
高质量的倾听,如前所述,是不带判断地集中注意力去听。这不是说不要判断,而是策略性延迟,将倾听和判断的距离拉开。
说者表达的内容,几句或者几段话,通常并不完整。听者在不完全信息下做判断,往往容易出错。
因此,高水平的倾听者,通常不急于判断,而是会表示肯定,并引导,启发对方把来龙去脉等各方面都讲清楚,直到自己认为,信息已收集完整,足够下判断。
但这不容易做到,尤其像上述对话中,对方有负性情绪时,听者觉得自己被攻击,就容易代入自己的立场,进而刺激自己开口说话,或反击,或辩白,或讲理,或显摆。
通常来说,当听者忍不住打断对方时,就意味着听者并没有专注倾听,而是根本忘不掉自己。
2、掌握倾听目标。
倾听并不是一句话都不说,而是要有适当的反应。
采用什么样的反应,选择什么样的表达,要根据倾听的且标而定。通常来说,有效的倾听目标,至少包括以下3种:
①让对方觉得安全
为了让说者放下防备心理,畅所欲言,投入到积极的交谈中,你可以使用类似以下言语:
“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件事情对你来说是个问题"
“我能够想象那是怎样的感受”
“我很感激你对我这么坦诚”
②让对方释放出来
为了让说者释放自我,你可以使用类似以下言语:
"关于那个,你还有其他的要告诉我吗?"
“你觉得那个怎么样?”
“你再详细谈一谈"
③弄清对方的意思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出现不明白对方言语含义的情况。这时,你可以选择适当的表达,消除你与说者间的隔阂:
“关于……我有点不太清楚"
“你刚才说的,我听的还不是很明白”
"当你说……的时候,你指的是什么?"
在要求别人澄清某个问题时,我们要注意,要保证自己的主观认识,没有掺和到自己的提问当中。
诸如此类,一个高水平的倾听者,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方身上,暂时忘掉自己,以对方为中心来制定倾听目标。
比如说,观察对方的微表情和肢体动作,判断对方是否心下有戒备,而不敢说出全部的内容,那么,就要想办法找到并消除对方的顾虑。
在倾听的过程中,根据交流的进展,信息收集量的增加,通常还要适时地调整倾听目标,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3、注意反馈要点。
如上所述,倾听并不是被动地听、一句话不说,而是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根据交流过程进行动态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听者还要注意,在言语和肢体动作上及时馈,至少要注意以下3个要点:
①保持积极倾听的姿势
看到倾听中的“倾”,我们脑海中就会产生一个姿势的图像,例如:面朝对方,微微前倾,与对方进行眼光交流、颔首示意等。
如果没有保持这种积极倾听的姿势,即便言语上鼓励对说,对方也会觉得,你并没有真正在听。
因此,听者要特别注意,不要一心二用,同时做其它事情例如,时不时刷手机。
②言语表达要足够简短
倾听时,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对方的言论。
因此,当你需要用言语来鼓励对方开口谈论时,你所表达的言语要简短,以便对方有充分的时间表达。
比如说,你可以使用以下表述进行鼓励:“再详细谈一谈”、“还有吗”。
③言语表达要足够具体
你需要让对方确信,你确实在听他们讲话。只有当你的回答,具体反映出他们告诉你的东西时,他们才会确信你在倾听。
比如说,你可以这样表达:“我听到你在说……”。
以上反馈的要点,也仅是例举,并没有穷尽,读友们可以自行拓展。
类似卡耐基这样的演讲专家,都非常重视倾听能力,事实上,真正出色的演说家,都善于通过高水平的倾听,来捕捉对方的需求,从而在措辞上进行相应调整。否则,就只是自说自话而已。
在最后,摘引一个问答,可以琢磨。
问题:为什么人只有一张嘴,却有两只耳朵?
答案:上帝告诉我们,要多听少说。
这个答案类似于脑筋急转弯,有点牵强附会,用意是,希望能够充分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
正所谓:无倾听,非沟通。
后置思考:
①倾听还原说者意思,读书笔记还原作者观点,两者类似吗?能否互相促进?
②为什么说朋友婚姻能否长久,关键是能否聊到一起?这与倾听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