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体会

  10月20、21日我参加了由福建教育出版社主办、仓山小学承办的以“改进指导策略,提升阅读素养”为主题的教学观摩活动。两天共听了12节名师课、专家讲座,收获颇丰,下面我作分享。

一、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

2017年高中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所以,语文课应以学生的实践为主。

二、教改动向

1.“让学习真实发生”的教学理念已成趋势。

教育学院四附小吴志诚老师上的《刷子李》、黄秀精老师上的《金色的草地》,都是倡导静默的课堂。课堂上,老师讲得很少,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思考、学习。这样,让课堂节奏慢下来,把身子蹲下来,把头低下来,把犯错的机会、体验的过程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没有轰轰烈烈、没有热热闹闹,但看似平静的课堂下,却涌动着孩子们思维汹涌澎湃的浪潮,孩子们的思维得以重新建构、发展、提升,这,难道不是让学习真实发生?

2、群文阅读是方向

先看李祖文老师上的《那些年,那些老师》:①出示一首儿童诗,猜估计是谁写的?——一听就知道低中年级的小朋友;②再举一个例子:与同学吵架,老师马上过来解决问题,老师先把那位同学拉过一边,问他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并安慰他。

问: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老师?为什么想起这么多老师?——没有个性。③两段文字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一个是共有的,一个是独有的;④寻找他们的不一样(群文阅读):《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老师》;⑤寻找他们的一样;⑥我准备如何去体现“不一样”。

引导学生对这三篇选文进行群文阅读,可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与内容来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实现学生自己的意义建构、能力建构。

  再如戴建荣的《马背上的歌谣》这节课,用吟唱的方式学习了《敕勒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辛弃疾的《破阵子》,以马为线索,在又唱又跳中把这三首诗串起来进行了比较阅读。

    再如台湾的陈丽云老师,上的是《渔歌子》,但也进行了拓展阅读——与柳宗元的《江雪》比较阅读;用张志和哥哥张松龄劝张志和的诗来进行比对,以加深对张志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些老师不约而同地都采用了群文阅读策略,管一斑而见全貌,群文阅群是今后教改的方向。

3、整本书导读是新课型

仓山小学江珊老师上了节整本书导读课《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流程是这样的:

①从一本书的构成部分开始猜起:书有封面、封底,还有封面后留有一个尾巴的,折进去的部分叫什么?(飘口)封底伸出来像舌头状的又是什么?(勒口)(所设问题新奇,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②本节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整本书的导读课,看封面、封底、飘口、勒口,看谁能找到最多信息。

③看目录,看写巧克力工厂的相关章节,猜猜发生了什么事?

④你圈画的是哪章节?猜一猜写的是什么?

⑤要去巧克力工厂,但要坐一个奇特的交通工具,猜,到底是什么?

⑥读“玻璃大电梯”这一章节,找出神奇的地方圈出来,一会儿交流神奇小妙招;

⑦除了电梯,还有哪些地方神奇?——神奇糖果。神在哪?

⑧若让我们开始研制、发明,你会发明怎样神奇的糖果?——学生先写,后交流。

⑨播放一段视频,看书中的维奥莉特,在吃了糖果之后,她身上发生了怎样神奇的变化?——脸开始变色,身体逐渐膨胀……

⑩与查理有同样经历的有四个孩子,最后只剩下查理,为什么?

鼓励大家去阅读罗尔德.达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要大胆地想象,大胆地猜测,共享猜读的乐趣。

      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要会运用语言文字,首先就要增加语言积累,丰富语言经验,所以,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就成要求,那么整本书导读课也将会是今后教研的新课型。

三、现代语文教学的误区

①将课文内容作为课程主要内容。

表现在依课文而教,没有分板块。把课文分析完了就完事了,没有从课文中抽象出属于语文的共性的一些内容来教。

②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知识课

学完一篇课文,归纳了语文方法就以为学到位了,其实那只是让学生体会而已,体会了,不等于学会了。要学会,一定要练。语文的要求,远非仅仅知识,其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仅学知识,只是冰山一角!

3、将讲读分析作为主要教学方法

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靠老师的讲提高的。而是靠学生自我建构的,是依靠训练才能练出来的,所以要在实践中训练,方是正道。讲,作用确实很有限。

四、对我的启发、指导

1、要多朗读、多积累。朗读、积累是语言运用的基础,尤其是在人生的小学阶段,一定要多读、多背,为以后的学习运用打下坚定的基础。

2、多阅读、多思考。这样才能熟炼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多练、多写。熟,能生巧,写多了,手熟了,就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课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