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 最难将息

图片发自App
共读《曾国藩传》三

做人处事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如果说犯错是成长付出的代价,那么改错就是成熟的过程。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

曾国藩在官场没有优势可言,背景不深厚,钱财不富裕,不圆滑,不聪明,但在京城做官的十多年里,仕途升迁迅速,十年期间连跃十级,创造了当时的官场记录。

除了成绩好之外,曾国藩快速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交友之道,他把择友当作是人生一件大事。

在老家的时候,曾国藩最大的遗憾是交不到有质量的朋友,进京城后,他为人处世不够周到,常常得罪人。

而在立志做圣人后,他不断反省自己的缺点,与人相处总能站到对方的立场,并乐于助人,因此朋友越来越多,并受到众人推崇,逐渐成为京湖南官员的领导。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在上下级交往中,很是注重分寸,从不失态。

在当时有一位得宠大臣穆彰阿,他随没有什么建功伟业,但此人善于对皇帝阿谀奉承,也喜欢延揽人才,他曾是主考官,和曾国藩有师生之谊。

在与穆彰阿的交往中,虽然他很欣赏曾国藩,但曾国藩并没有过于喜出望外,攀附权贵,只是保持正常的交往距离,所以后来穆彰阿倒台,曾国藩并未受到牵连,这也是他交友的原则之一。

后来曾国藩在统帅湘军时,遇到特别支持他的权臣肃顺时,曾国藩和他并未建立私教,当时慈禧发动政变。肃顺被杀,曾国藩一样并未受到影响。

他做事的风格从不取巧,踏踏实实,不走捷径,不走偏门,事实证明,曾国藩非常明智。

而曾国藩在仕途的顺畅,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道光皇帝对他的欣赏,原因有三点。

1.曾国藩和皇帝脾气相投,言行一致,朴实无华,不油腔滑调。

2.工作认真,尽职尽责,恪守本分,从不缺勤,主动分担。

3.道光皇帝是非常崇尚理学的,而曾国藩潜心学术,热心公益,在皇帝心中形象高大端正。

人生磨炼

曾国藩曾雄心勃勃地想做出一番建树。但后期的政治环境让他经历了困难重重,大清后期,官员们大部分都在混日子,只有曾国藩很着急,他痛恨这种浑浊的官场风气。

此时,道光皇帝去世,血气方刚的咸丰登基,皇帝上台后,同时发布消息,欢迎给朝廷提建议。

曾国藩心情兴奋,觉得等来了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随即写了封《应诏陈言书》,指出京官的毛病所在:

1.但是退缩,不敢担责。

2.关心小事,不注重国家发展。

3.官员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

4.必须培养人才,应对复杂的国家形式。

皇帝一看,见解很好,大为赞赏,不断的给予曾国藩特权,处理各类事务。

面对皇帝的肯定,让曾国藩大受鼓舞,接连更加深入指出了大清所面临的问题,财政紧张,军队懒散,曾国藩竭尽全力的为这个国家出谋划策。

事实证明,曾国藩还是天真了,新皇帝没有雄才大略,做事更是有始无终,但在责任感的驱使下,曾国藩直言批评了皇帝。年轻气盛又自尊心极强的皇帝,怎么会容忍他人对皇家的威严挑衅。

从此之后,皇帝对他的态度急转直下,不断的让曾国藩难堪,在他得罪皇帝的同时,把他的同事也得罪了,他先后批评了大人物,官越大,他越不怕,最后的结果,多人与他撇清关系,他成了京城人人唾骂的人物。

在京城最后的一段日子,曾国藩相当痛苦,想回家却有家回不了,现实的问题居然是没钱做路费。

原因是清朝低薪制,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一个是靠家里补贴,一个是靠官场灰色收入,但曾国藩很明显,前者家庭没那能力,后者不屑去做。直到皇帝派他去做乡试正考官,他才赢来了可以回家的机会。

人生有潮起潮落,在低谷时,需要坚守和面对,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的经历着,经历着顺境时的喜悦,也经历着逆境时的苦涩,但当你在人生低谷时,请不要放弃,风雨过后有彩虹。

你可能感兴趣的:(乍暖还寒 最难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