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一来,马上就知道怎么做!——《做事的常识》

事情一来,马上就知道怎么做!

辩论类节目“奇葩说”

《奇葩说》第五季有道辩论题目是这样的——未来,会有一种芯片,可以让你一秒内获得人类所有的知识,你是否支持植入大脑?

来自武汉大学的陈铭在辩论中是这样说的,他获得做事并成功的过程:

信息,就是外部的一个客观的事实,并举例:这里有一瓶水,它现在7度。

知识,就是对外部客观规律的归纳和总结,比如:水在零度的时候会结冰。

能力,就是对知识的处理、运用。最后他举例说:未来的某个时间,我把什么味道的水,冰成什么味道的冰棒,卖给谁。

我很喜欢陈铭的这个说法。

没错,当你可以开始从简单的获取信息——再到坚持把信息总结知识——最后,再转化成你自己的能力,不断重复,这才是做事的常识。

温行知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熟悉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常立志+拖延症的典型。没错,名如其人,他不仅做事热度来得慢,温温的,而且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获取信息,知道而已,却行动迟缓得要命。

所以,尽管他在内心世界充满欲望,但只能保持3分钟热度,做事经常半途而废。对此他很苦恼,直到有一天,他读完《做事的常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缺乏做事的常识。从此踏上了火箭般的速度,很快拿上高薪了。

同学会天天喝他朋友圈的鸡汤分享得很眼馋。这一天,终于等到了同学会聚,在包厢里,大家都近不及待的催他分享。温行知从包里掏出一本书,我所有的成长都来自一本书,我今天就带大家来拆解这本书。


《做事的常识:事情一来,马上就知道怎么做》 作者 小仓广

《做事的常识:事情一来,马上就知道怎么做》作者小仓广,他是日本人力资源和领导力方面的专家。他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事情能做出成绩的三个关键习惯:开始、坚持、重复。

如果你像我当时一样遇到困难放弃,但会让你离目标越来越远,也会让其他人无法相信你,这么一来,做事情就会变得更困难。

作者告诉我们,只要掌握做事的常识,任何事情一到你手上,你就立刻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做出成绩,实现所有理想,并且更自己,过更美好的人生。

【阅读原文】能够坚持到底的团队和个人,不仅能得到最后的胜利,也会因为取得的得到更多的帮助。相反地,做事总是半途而废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很容易失败。
这个道理我相信所有人都了解,但大部分人却很难做到。因为做事能够“坚持到底”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只要对自己说“加油,要坚持下去”,就能做到。
想拥有这种能力,必须经过“开始”、“坚持”、“重复”三个阶段的训练。把一件事情做好的过程,就像驾驶一架飞机,从起飞到抵达目的地,中途可能会因为气流、天气、仪器故障等因素,不得不一再修正航道,才能让每一位旅客安全地到达目的地。也就是说,即便是通过精密仪器控制的飞机,也不可能笔直地朝着目标前进,还是必须经过多次调整,才能成功抵达终点。
所以,不需要把坚持作为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径,而是应该多尝试其他方法。

在拆页中,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很多人都知道,成功需要坚持,但坚持到底并不是不二法门。因为即便是坚持到底,也意味着,遇到失败仍要继续尝试重来。也意味着如果不开始,一面对失败就举双手投降,还是无法做事,无法成功的。

那么,我们普通人经常掉进无法做事的怪圈里,是因为没有去自己无法做出成功的原因,那么,究竟有哪些无法做出好成绩的原因呢?

通过原文,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不敢开始——我们常常不能遵守对他人的承诺,无法获得信任,不能遵守对自己的承诺,无法获得自信。把事情想的太复杂,给自己制造压力不敢开始。
2、不能坚持——凡事一遇到干扰就分心,我们就习惯性的想”明天再努力吧”。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这些都是在为自己找借口,为退缩找理由。
3、放弃重复——虽然我们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很少有人愿意去面对自己的失败,因为那证明我们是个糟糕的人,所以常常会试过一次就放弃,不想再重复,却不知道,其实放弃才是真正的失败。
所以,开始——坚持——重复,这样才能形成的良性上升循环,这样的循环远比简单的“坚持”更有效果。

1、我们为什么要养成开始的习惯呢?

要知道,心理学是分为两大不同门派的,这两大不同门派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分为两类:
“认知疗法”是针对心理层面进行治疗的,认为:必须先彻底了解自己的思想与行动,才能持续改变现状。
而“行为疗法”则是从身体动作出发,认为:是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动,渐渐改变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心理与身体原来就是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想要把工作作为,完成目标,心理与身体原来就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的“思想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 命运”。

这里关键就在于“行动”,我们可以从行动一心态,内建成功DNA。

2、我们为什么要养成坚持到底的好习惯?

“坚持”两字,说来容易,做到却很难。我们常常有很好的事前准备,有很棒的启动仪式,却常常虎头蛇尾,轻言放弃。

养成好习惯胜过只想试试看,而习惯的以让行动变成身体的反射动作,自然就能不用大脑,也不会出现让人退缩的念头。

所以,请你现在就抛开“暂时先试试看”这种作了就好的想法,下定决心 ,用行动控制大脑,自然能培养出坚持的习惯了。

3、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不怕重复的好习惯?

大家都说“人生没有彩排”,不过可以试错,珍惜每一次重来的机会,只要跑到终点,再狼狈都帅。

这样,结合原文,我们可以把做事的常识分为这样三步:
1、开始:经过谨慎评估,下定决心立刻执行
2、坚持:隔绝外在诱惑,让自己专心把工作做好
3、重复:面对失败,调整方法重新来过

举个例子:
在18年梧桐分舵筹备年会的前期,作为“品宣长老”的他拿到了年会的任务,包括组织年会、做主讲嘉宾、采购、统筹等工作。拿到的任务的时候是11月20日,距离12月30日年会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坦白说,拿到任务的那一刻,没有任务经验和思路。

起初,我对这项大工程感觉很有压力,不愿直面它,于是借口11月23日、24日要到北京参加培训,和分舵的小伙伴们说等从北京回来再说。

24日晚上一返程,舵主就催我,年会不能再拖了,必须马上开始。我才硬着头皮开始。当我用了一天的时间,把计划表拉出来,等把各项表格制作完成,确定了场地、采购物料、主持人、志愿者等各项任务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把年会当成一个项目来完成,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再想想我因为未知的恐惧白白浪费了近一周的时间,实在觉得好可惜。

在年会筹备工作和我的演讲分享逐字稿的过程中,忽发状况会不断的出现,比如中间我生病了,比如要到分舵去做观察家,比如要去看场地,比如要为拆研班准备作业……导致我的工作数次被中断。

经过我认真的反思,下定决心认真准备年会,尽量不分心。于是,我制定了详细的每日任务推进表,并推掉了外出的活动,还把一些家务分给家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好了很多,但还是有一些事情发生,比如年会的现场彩排、比如要参加社团活动,比如拆研班的作业,让我必须停下手上的工作。

面对这些情况,我把事情排了优先级,在调整方法之后,重新安心准备年会。

所以,通过行动——坚持——重复,我顺利的完成了年会的准备,确保了12月30日年会的顺利进行。

那么,请大家现在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是你很想要的事情,但因为找不到做事的方法和节奏,最后甚至还没开始,就做不到,然后放弃的事呢?

找到这些事件之后,按行动——坚持——重复这三原则,来改变自己,成为会做事的人。

请大家思考一下,我想你一定知道该怎么做了,请你现在就关掉脑海里太多对未知的恐惧,把全部的力量都集中在开始做这件事上,在遇到干扰时坚持,在遇到困难时重复,你会发现,做事会更有效率,当然就更容易成功。

这里我留一个小小的作业,大家可以把“做事的学识”这一问题的答案,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在微信里和我探讨。

事情一来,马上就知道怎么做,!感谢这么多同学对我的信任,另外,我为大家准备了这本书,放在前台了,一会大家结束了,都去领一本,希望下次同学聚会的时候,每个人都来分享自己的成绩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事情一来,马上就知道怎么做!——《做事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