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收集】郭嘉宝藏第三季4

八、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千二百年,【广汉三星堆】     

浩瀚星空,动静无常,二十八星宿环列四方,日、月、五星在此栖息。日出草木、月未隐落时分,蜀王行走于星空之下,徒见三星汇集在月亮周围,相互依偎,或许他从未想过三千二百年后,令人所仰望的“三星伴月”竟是当年他停驻的那片土地。时间对天上的星辰何其慷慨,长寿是神树与金乌的特权,而我们的祖先却不知何为生就要经历死亡,他们试图长出翅膀通往上天、敬畏万物,盼与鬼相通,既遥望故土又试图走得更远,他们加紧脚步,打点生命,在洪水来临前、在神灵降罪前。创世初期,是什么给了古蜀先人无穷的勇气与希望,人神共舞诡谲迷雾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情感,生与死,善与恶又因何走向消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三千二百年——广汉三星堆。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三星伴月,若有神明俯瞰古蜀,古蜀先民用目光丈量天地,用青铜描摹神祇,东西文明聚散一隅,诸般造化汇于一地。

1、金杖

守护人:刘浩存、雷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

守护历史,守护求索初心。

这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零公里的坐标,它就设立在三星堆的遗址上,这个一直被认为“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之地远比我们想象得更为通达。

三星堆是这样一个地方,它让我知道,中华文明远比我想象得更丰富、更海纳百川,不知道那个手持金杖的人曾走过多远的路,又是如何走进了中华文明的海洋。

李白面对难行的蜀道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诗句中提到的蜀地两大部族鱼、凫一起建立古蜀国、鱼凫王朝的原因一直是人们想揭开的谜题,千百年来,多少人像李太白一样魂牵梦绕地想去追寻这故国文明。

金色如光,以杖为神话,那遥远的想象是我们试图探索着文明始端不断向上的力量。三星堆的万种可能有太多今人的意料不到,蜀地传奇的唤醒不曾停步,而未知则叩问不止。

中国与近东文化交流主要有三条线路,其一是经河西走廊西行的北方丝绸之路,其二是经北方草原西行的草原丝绸之路,其三是从成都南行的南方丝绸之路。巴蜀文化与近东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就是经由南方丝绸之路进行的。

金杖及三星堆文化更像我们深入探索中华文明多元格局的罗盘,探索源于未知的神秘,而前行源于永恒地探索。如果说伟大的文明最吸引人的一点是什么,那应该就是神秘,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也幸好有一个神秘的三星堆。

2、青铜纵目面具

守护人:大张伟、姜鹏(FAST“天眼”项目总工程师)

守护历史,守护极目古今。

古蜀国的历史过于神秘,但我知道他们曾真实地存在过,认真地生活过,也曾努力地想要看到更大、更远的世界。

虽不知青铜纵目面具从何而来又为何深埋于泥土之下,但我们相信它的身上可能承载着古蜀人对已故亲人的无限思念,盼与鬼神通,生死相守护。

人类从蒙昧到文明是从仰望星空开始的。纵目代表着三千年古蜀人以眼观天的初始阶段,而天眼则是设电发射望远镜发展至今的最新成果。中国人讲敬天法祖,我们这几千年来其实从未变过。

人类从未停止探索宇宙的脚步,西汉天文学家下闳制造了观测星象的浑天仪,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第一台天文望远镜,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WilliamE.Gordon提出建设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澳大利亚射电天文学家约翰·奥沙利文发明了Wi-Fi。

拖过青铜纵目面具,我们可以看到三千二百年前的古蜀人对万物心存敬畏。透过“天眼”我们看到的依然是满怀期待的眼睛和对未知的敬畏之心。不忘祖先,不忘来路,遵循着千年不变的志向,踏寻未知世界,这是梦的尽头也是梦的开始。

3、一号青铜神树

守护人:张晋、梁旭仲(前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局长)

守护历史,守护美美与共。

巴蜀大地的山水孕育了人们独揽九天的想象力,为中华文明的童年增添了一份鸿蒙而壮阔的诗意。

我想,我们的祖先一定是一群极度浪漫的人,拥有瑰丽而灿烂的想象力,才能将这磅礴的山海、浩渺的宇宙都放进一棵神树之中。

神鸟如日,神树通天,这关乎信仰的图腾给了古蜀人无穷的勇气和信念,当远古的风吹过三星堆时,那阵阵的声响证明着一个独具一格的青铜时代在四川盆地达到巅峰。

二十年前以一号青铜神树为代表的跨文化交流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远播四方。二十年后的今天,不同文明之间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各民族的文化真正做到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能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我们才能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九、壮志谐风雅,咫尺筑天堂,一千年, 【苏州古典园林】

2500年前,伍子胥相天法地,根据天上星斗遍考地理水文,修成一座阖闾大城,这座城头枕古运河而眠,永远做一个水汽氤氲的梦。自此,天上的星辰不变,它也不变,变的唯有时光,哪怕战火覆盖,焦土之后重来,它仍然风流富贵冠绝江南。这是由一群行为低调、心眼儿灵活的人创造出来的文明。苏州处处皆是梦,处处有惊喜,就像步移景异的苏州园林,更像是古为今用的苏州博物馆。白墙、飞檐、小桥、庭院,一切由传统而来,又得以现代化完美演绎。也许走进来便穿越回过去,你想遇见谁,唐伯虎又或文徵明,还是奶娘怀中的林黛玉,他们与这里有着怎样的故事,而园林深处,春色又为谁如许。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一千年——苏州古典园林。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吴中大地,水润物阜,文风鼎盛,艺匠天工,孕育了苏州古典园林,这株华夏文明的风雅之花,它构天人之和于市井之内,纳古今之恒于方寸之间,走入苏州古典园林,你才能叩响千年姑苏的门环。

1、真珠舍利宝幢

守护人:蒋欣、黄丽虹(苏州博物馆高级工艺美术师)

守护历史,守护聚工臻艺。

两千五百年前,吴王夫差凿下了开挖大运河的第一锹,苏州从此成为往来通达、舟楫如梭的水上之城。

有人说手工艺之所以珍贵就因为它们代表了那些匠人的生命中一段被物化了的时间。

真珠舍利宝幢不仅展现了苏州工艺的精美绝伦,更见证了自古以来苏州这座城市的繁华和美景。我们期待着当代的苏州匠人能够延续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并将我们民族的工匠精神传之后世、惠泽子孙后代。

2、文衡山先生手植藤

守护人:郭晓东、詹永伟(苏州市园林管理局原副总工程师)

守护历史,守护园韵文心。

都说园林是文人在大地上的画。

站在紫藤树下,我感受到江南四大才子的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他们的落寞、他们的愤懑都化成了江南山水间纵横的才气,又随着这株四百年年年开花的紫藤开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相传四百多年前,伴随着拙政园的建成文徵明在园内种下了一株紫藤,历经四百余年的风雨,这株“蒙茸一架自成林”的紫藤见证了拙政园的起落沉浮,沧桑巨变,依然是生机勃勃、亭亭如盖。

文衡山先生手植藤扎根拙政园的一角,见证了江南何以江南,自明以后,吴中才子辈出,与园林彼此成就,创造出了东方美的典范图景。

苏州的古典园林就如同一架覆盖着整座古城的紫藤,它缠缠绕绕、牵牵挂挂,孕育了江南文化的气脉,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廊一柱、一窗一门都凝聚着独属于园林的荣耀,并在吴中大地上镌刻出淡远悠久的岁月章回。

3、微缩明式家具

守护人:邓婕、吴琛瑜(苏州市网师园管理处主任)、张慰人(苏州园林设计院原院长)

守护历史,守护襟怀清气。

从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苏州园林到简洁优雅、返璞归真的明式家具,这些文人设计师早在几百年前就深谙了简单是最不简单的道理。

提起苏州,人们总会想起园林里那些多姿的湖畔奇山、迷蒙的吴门烟水。而对于老苏州们来说园林里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屋肚肠”。

那看似普通的一张桌、一把椅,却把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们心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一次联通在了一起。因为园林,明式家具被赋予了独特的意蕴,又因家具,园林得以被世界所看到,文明的进程、文化的传播都在这一件件家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十、【国宝盛典】

上联:鹤鸣九皋声震四方寰宇

下联:鹿游一刹光照万古千秋

横批:天佑中华

一副对联写不完我们对祖国的祝愿,一季节目也说不尽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彩壮丽。

本季节目曾提开篇之问,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曾为世界文明贡献过什么,而今天的我们又该为后世子孙留下些什么?走过九座历史文化遗产看到二十七件国家宝藏,透过这些中华文明标识,我们体认着祖先 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的优秀传统,更有责任留下价值突出、内涵丰富的历史信标,以飨后人。

1、  宝刻渊薮,汗青永照,九百三十年,西安碑林

【颜氏家庙碑】

裴建平(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

揭晓嘉宾:周秉德(周总理侄女、中新社原副社长)

历史上的方方面面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比如说敦煌第220窟的初建者就和碑林的孔子庙堂碑有密切的关系。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我们称之为最早成熟的汉字,而西安碑林真草隶篆书可以说是一部上接甲骨文的汉字发展史,这也正说明碑林文化的千年延续、博大精深。

总理用颜体亲自书写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背面的碑文。总理曾经说过,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目的就是纪念死者、鼓舞生者。而颜体正是承载了颜真卿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忠烈精神,与我们纪念人民英雄是一脉相承。

周总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继承了我们祖先的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并且把它视为民族的灵魂,而碑林承载的正是五千年文明的根与魂。

石刻冀垂,经年累月中挑剔一撇一捺的奥妙,穷究一横一竖的执着。碑林是文字的宗庙,颜氏家庙碑则是这宗庙的横梁,笔画勾抹在方寸之间,下指人心,上通宇宙,颜真卿书写了汉字与华夏文明的本色,方正笃定,横平竖直,在每一位华夏儿女拜访时抚摸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与先祖的血脉将在一瞬间贯通。

2、  守婆娑净土,乘雪域雄风,一千三百年,西藏布达拉宫

【《清代布达拉宫红宫修砌图》】

索南航旦(西藏布达拉宫管理处副处长)

揭晓嘉宾:拉巴平措(原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张名片,超越时空的布达拉宫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联系到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布达拉宫的资料是非常丰富的,以建筑、文献、艺术和科技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包括了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考古、语言文学、藏医藏药、天文历算、音乐、舞蹈等多学科的文化。

中国大地上的五十六个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经济相互依存、情感彼此亲近,多彩的中华文化正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

《清代布达拉宫红宫修砌图》描绘了数千名工匠修建红宫的过程。巍峨的宫殿层台耸峙、气势磅礴,依靠山势修筑的藏式建筑伟大结晶克服了地理的束缚,更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曾经难以逾越的天险,已被天路化为通途,后人的建设不需再挑战自然。布达拉宫这座奇观,将永远诉说我们曾经面对险阻创造的伟业垂于无穷。

3、  逴跞古今,并鉴四大文明,一千七百年,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第220窟】

苏伯民(敦煌研究院副院长)

揭晓嘉宾: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几代莫高窟人,铸就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他们是保护石窟、守护文明的代表,也是我们今天守望文明、保护好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一种不竭的力量和源泉。

莫高人是来自五湖四海,可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敦煌,那种强烈的使命感让所有的中国人铭记于心。

敦煌莫高窟,因供奉家窟而兴盛。220窟,更是对美的极致表达,黄沙难掩,名传万里,壁画之下隐藏着过往盛世,中华民族宏大的精神世界,这里描绘着故事,流传着事迹,一幅幅壁画,将仙乐奇景带到人间;一尊尊雕塑为丰神俊彩落下真身,先人留下跨越时空的华美思绪,推动着后人在艺术中塑造我们今天的模样。

4、八表同风,开启中华大一统,两千二百年,秦始皇帝陵

【秦陵铜车马】

李岗(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

揭晓嘉宾:张艺谋(中国电影导演)

七国纵横,铁衣交错,战国争鸣的尾声,迎面而来秦汉大一统的战车。秦扫六合,汉并天下,为持久而惨烈的战争画上了四百年的句号。华夏民族依赖着尚武的民风和发达的手工业,缔造处华夏文明进程的第一高峰,大秦因此不朽,古老文明的记忆中,铜车马搭载着万世不辍的理想,永远奔驰向前。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案收集】郭嘉宝藏第三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