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说心理有阴影的那位小学生

刚上四年级的她,胖嘟嘟的,脸上是和她这个年纪不相符合的类似中年妇女的斑斑点点。她并不出众,所以见了几次面我才凑合着能叫出她的名字。让我记住她是源于那次她闹脾气,老师和父母都劝说不了,爸爸吼她的声音影响了其他老师的教学,所以我上楼解决问题。

我最初是想让她和爸爸一起进空教室沟通,这样不影响其他人。倔强的她不肯,靠着墙角不停地抽泣,我拉她她硬把手抽回去,身子带着抗拒,嘴上恶狠狠地说:“我不去”。爸爸在一旁添油加醋带着明显愤怒的语气说:“她就那副臭脾气,谁说都不听,在家就那样…”看爸爸那样子,我说:“家长不然这样吧,我和孩子聊聊吧。”爸爸见我认真的样子,点点头同意了,随后进入孩子代课老师的办公室和老师沟通。

不知怎的,看孩子那个样子,作为有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感觉到孩子平时缺少来自家庭的爱和温暖。想到这里,我的母爱开始泛滥,我想给孩子一些关爱,但我又知道以孩子目前的状态,她不会接受十分突兀的关怀。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和孩子交流。我把手放在孩子后背上,轻轻地拍打着,试图通过这种缓慢拍打的方式缓解孩子抽泣的情绪。孩子并没有止住哭,我一边给她擦鼻涕,一边轻声地安抚她。我也在努力着想让她进空教室,以免其他家长看到产生不好的影响。孩子有些排斥,我没有强迫她,就那种陪着她。过了大约五六分钟,我再一次让她进教室,她没有太拒绝。我半拽半拖把她拉进了教室,她不肯坐凳子,倚着教室门抽噎着。由于我还有其他工作要做,我还她说:“老师还有事情要处理,我先到楼下去,你一个人在这里好吗?”她摇了摇头。我换了一种方式:“老师下去处理一个事情马上就过来好不好?”孩子依然摇头。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的陪伴起了作用。我再一次让孩子坐下,并表示自己会坐在孩子旁边。孩子听着我的话没有特别拒绝的意思,我再一次拽着她的手把她拉倒凳子前,半按着她坐下。我在孩子耳边轻声说:“老师也搬个凳子坐下来,你能和老师聊聊吗?”孩子思考了几秒钟,说:“把门关上。”我顺手把门带上了。我告诉孩子我还有事情要做,只有五分钟的时间可以和她聊天。我刚搬好凳子坐下,孩子哭的更加厉害,边哭边说她的家庭。

“我不想回家,不想看见我爸爸,我讨厌我爸爸。”

“嗯,你不喜欢爸爸,能告诉老师是因为什么吗?”

“我爸爸总是吼我,不让我看电视。昨天我就看了一小会电视,爸爸不让我看还把电源都拔掉了。”

“嗯,爸爸不让你看电视让你很生气是吗?”

孩子并没有搭话,不停地抽泣。我拍拍她,又开始问她:“你看电视之前有和爸爸妈妈说你要看会电视吗?爸爸妈妈可能是希望你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还没有等我说完,孩子就接上说:“我和我妈说了,我就剩一门语文作业没有写,明天写。”孩子说的明天就是周六,一般学校是不上课。

“那妈妈看到爸爸把电源拔掉有说什么吗?”

“我妈什么也没有说。在我家我爸要是不开心他就对所有人吼。”

“你刚才说到不喜欢爸爸,那妈妈呢?你喜欢妈妈吗?”

“我不喜欢我妈妈,我觉得我妈妈特别讨厌。”

作为一个母亲听到孩子这么评价她的妈妈,我的内心特别难过,这也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你能说说为什么不喜欢妈妈吗?”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刚学会走路。我们去一个广场上完,一个比我大一点的小孩推了我一下把我推到了,我就又推他一下。结果我妈出来只看到我推那个小孩,然后对着我就是一顿打。”孩子说到这里时,痛苦的让人心疼,仿佛那件事情在她诉说的时候又发生了一遍。接着她说:“那个广场很大,有好多小朋友,他们的家长,还有老奶奶。我妈打的特别厉害,其他人都看到了。这件事情在我心里已经有阴影了,我特别恨我妈,一辈子也不原谅她。现在在家里他们天天在家里吵架,我就是出气筒,我觉得我不是他们亲生的。”

一个四年级的孩子,用“阴影”、“恨”、“一辈子”、“不原谅”、“不是亲生的”这样的字眼时,我的心里咯噔一下。我抱着孩子,希望给她一些温暖。而后我像想起来什么似的,问她:“爸爸妈妈平时会抱抱你,拉你的小手吗?”

孩子斩钉截铁地说:“没有,从来没有。可能很小很小的时候有,自从我上小学就没有了。”

我问孩子:“你觉得爸爸妈妈怎样做,会让你原谅他们呢?”

孩子说:“做什么我都不原谅。”

“如果他们经常抱你,拉你的手呢?”

“不会的,他们不会那样做。即使做我也不原谅。”

孩子这种再次强调的否定的语气,反倒让我看到孩子对于父母的爱的渴望。在聊天的过程当中,孩子爸爸趴在教室窗口看了一下,推开了门,我对爸爸说:“我和孩子再聊会。”爸爸看到孩子坐在凳子上,脸上由最初见到他时的恨铁不成钢的气愤变为的温和理解。由于时间不早了,我没有和孩子聊太多。后面孩子还提到“妈妈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求我去做,要求我做到完美。”

看孩子的状态,让她现在回家肯定不可能。一个人在教室里面肯定会胡思乱想,于是我邀请她和我一起下楼但又和她设定了时间。在此之前我还是问了问她自己的想法:“你想回家吗?“孩子坚定的摇了摇头。我对孩子说:“你和老师待一会,等一个小时之后我让爸爸来接。你不可以不回家,不回家肯定不行。”我没有给孩子选择的余地,孩子表示赞同,她小声但坚定地说:“等我爸走了我再下去。”我出去楼上楼下看了一下确保孩子爸爸不在校区内,就拉孩子往外走。孩子很警惕,说:“我爸走了吗?”我说走了。孩子跟着我下楼在接待室里坐着。

下楼后我找到孩子爸爸等联系方式,告诉他孩子要晚一点来接。直觉提醒我需要把刚才孩子和说的事情告诉家长,看到家长回复说就在校区外面等孩子时,我走到门外和爸爸聊了一会。爸爸对孩子说的事情表示认同,也坦言日常对孩子缺少关爱,他也很担心孩子现在倔强又带着愤怒的性格对她以后的生活不太好。我给了爸爸几个小建议:

1,在乎孩子的感受。孩子想要做的事情,先不要急于否定,哪怕这件事情在我们大人看来对她多么不好。不轻易否定就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是在关注她说的话,家长在乎她。

2,设立规矩。比如看电视,要提前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电视。比如作业写完。如果孩子在作业没有写完时特别想要看,家长肯定要进行制止,严格执行标准。在快到周末时,可以让孩子适当放松,孩子想看电视,可以让孩子说想看多长时间,家长进行把关。比如,孩子想看两个小时,家长就要进行干预,双方协商,最终可以商定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或者根据情况就让孩子看两个小时,分时间段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是孩子的表达以及沟通能力。

3,多拉拉孩子的手,多抱抱孩子。虽然她已经十岁上了四年级,她依然是孩子,需要父母的怀抱,需要父母适当的肢体温暖。

在和爸爸沟通之后,我找到孩子,和她说:“老师有个事情要和你讲,虽然讲过之后你可能不理老师,可能恨老师,我也要告诉你,因为我要做一个诚实的老师。”做了这个铺垫之后,我告诉孩子,她和我讲的一切话我都告诉她爸爸了,最后提到:“爸爸很爱你,妈妈也很爱你。”如我所设想的,孩子并没有生气,反倒很开心。上楼去收拾东西,等着我最初和她约定的时间到来,和爸爸一起回去。虽然我提到爸爸就在门口可以现在就跟爸爸回家,孩子还是坚持等到我和她协商的时间。

时间到了,爸爸来接她,她没有理爸爸,一个人背着厚重的大书包先走了。在我过了一两个小时出去吃晚饭碰到孩子和她爸爸时,爸爸很开心地说:“她想出来吃,就带她出来吃饭。”孩子明显是又哭过一次再擦鼻涕,但声音响亮的和我摆手说:“老师再见。”望着那对父女的背影,我感慨颇多。

其实我并不确定在未来的日子里爸爸和妈妈最终会通过什么方式和孩子交流,也不确定将来某一天孩子的阴影能否被消除掉,她能否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以及内心的自责。我只是觉得,父母孩子一场,大家都是修行者,需要一起努力,互相倾听,这样才能让孩子内心的阴影少点再少点,父母的自责也会少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我说心理有阴影的那位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