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许多人迫于环境压力,为了应付家里人,或是为了避免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与看法,将就为了结婚而结婚,结果往往导致结婚后不久因种种缘由离婚。抛开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来看,现实中确实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结婚,强制以结婚为目标,伪装改变自己,久而久之后暴露本性对方迟早也会受不了。我们从理论上找共性,看看哪些类型的人不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1 总带有挑剔眼光看人。 这类人往往喜欢用审视的目光对别人挑刺,凡事都有两面,看人看物都无完美,任何优秀的人都可以挑出几十条毛病,何况普通平民百姓。这类人往往有完美主义倾向(主观上完美),为人较刻薄,永得不到满足,无法做到宽以待人,普遍缺乏包容心和赞美心,不懂得感恩。同时他们因苛求过多而常常处于失望之中,抱怨不满成为常态,当着对方面指责数落或背地里向其他人诉说,他们即使结婚也很容易因为太多各种挑剔不满而离去。谁能够做到毫无缺点?所谓的完美也只是暂时没发现,何况有些缺点并不是客观上存在,而是这类完美主义者主观上认为必须该怎样怎样,另一半与之相处时时刻刻做到其预期结果几乎不可能,与此类人相处时间久后易感到厌烦疲惫,不再理会他们的抱怨不满时,就是两人关系的破裂之时。
2 基本以自我为中心。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公主病”、“王子病”。这类人有着等同“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信条,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有明显优越感,不自觉地表现高周围人一等。也许是他们成长环境养成的习性——过于自私,几乎从不考虑周围人感受,即使考虑到周围人最终也是为了达到他们自身的目的。他们喜欢受到众人追捧的感觉,习惯大家迁就于他们。他们一旦不满意会按照自己的兴致来办事,例如微信上聊天他们发一大堆文字语音给别人,别人没认真仔细看完或是漏看,之后聊天再提起相关内容对方不知道就开始数落对方不是,而别人发一大堆文字语音过来他们多半嫌麻烦无视懒得理会,更不会一句句仔细看完或听完。因为此类人从小到大身边不乏宠爱他们的人,所以备受异性追捧呵护多,也容易出现以他们为中心围绕着他们转的人,他们可能会从中挑选一个最喜欢的交往。然而过了热恋期,有多少人还能做到持续时时刻刻宠爱着他们呢?如果对方没有再像恋爱初期时那样宠爱他们,并不代表对方不爱他们了,然而在他们眼里,自我中心的地位变低,对方没有围绕自己转,他们很可能认为对方已变心,不如之前对他们那样好,还不如再换个更宠自己的人。这类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没有意识到,即使对方能宠让他/她一时,也难以宠让他/她一世,婚姻中两人是相对平等的,互相理解互相扶持才能长久,天平过于倾斜迟早会崩塌。当今社会中,有多少人能做到完全以某人为中心而放弃“自我”的?真做到这点的话,原生家庭、工作、日常社交能不受其影响么?
3 常常强加思想行为于他人。 我们也许听到过这类话语:“这道菜真好吃你怎么不喜欢吃?”“这部电影很好看啊,强烈推荐,你非看不可!”“我所做的都是为你好!”等等。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请勿强施于人,这些好吃好看或其它好的方面都是主观认知(当然其中也有大多数人赞同认为好,但并不是人人都赞同),好比买礼物送人,选购自己最喜欢的远不如选购对方最喜欢的。站在思想强加者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立场出发点往往没错,并且是好心,然而被强加者内心可能并不赞同,或者并不在意,这是因为被强加者的思想观念与强加者并不一致。例如某对青年男女,男方每天到女友公司来接她一起下班,因为他考虑到女友有时下班较晚、路上不安全,一起回家也可以多一些两人相处的时间,立场出于好心没错。然而女方持有的思想观念并不认同,女方比较爱玩好自由,下班后随时都有可能和同事死党逛街休闲等,大家都不带男友,她一人带着男友来会使大家拘束不尽兴,但她又不方便对男友直说,于是借以男友一路跟着她们也无聊尴尬浪费时间为由劝说他不要每天下班来接她。这时如果男方并不罢休,仍坚持以“为对方着想”的名义每天死缠着女友一直陪着她,影响到她其它正常的社交生活,则属于强加思想行为于女方,双方如果最后无法达成一致很可能矛盾会扩大升级。这里尤其强调打着以“为你好”的名义强加思想行为于对方的人群,如果对方并不领情,说明所谓的“好”仅仅是你们主观上认为的,而不是“受关怀”方认为的“好”,真为对方好,请尊重对方观念,以对方的意愿为准则。这类人比较在意别人认同他们的观念,习惯于将自己的思想好恶等一并加于对方,如果对方并不赞同,可能会引起争吵,并且这类人很难倾听对方解释,不容易接纳对方保留他们自己的观念,不求同存异。
4 控制欲过强。 “你在哪?在干嘛?”“发即时视频验证下。”“你明晚一定要和我到亲戚家,没得商量!”说出此类话的人表现得没有边界感,并没有考虑与他们交流的是人而不是他们的归属物,是人就会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和意愿。与控制欲过强的人交往会感到这类人缺乏一般人应有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的主观意愿、思想观念、不愿分享的隐私等等一切。行成此习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一直以来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导致强占有欲,而可控感是安全感的一种重要来源,能减少自身焦虑。这类人容易把另一半当作身旁的一个“物”来进行指挥操作,刚开始与这类人接触时,被控制者可能会产生他们是在时刻关注关心自己的错觉,一旦被控制者开始意识到对方的强控制欲并试图反抗时,两人的争斗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5 因情绪脾气产生的行为无法自控者。 当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易怒的暴脾气人越来越多,情绪很容易被点燃。当脾气上头时,人们往往会丧失理性,轻则摔砸东西,重则伤人害己。我们的确没办法做到完全不发脾气,但对发脾气产生的后果必须要能控制得住。一来脾气就开始对人对物动手,甚至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这类人结婚是对另一半产生危害极不负责的。他们当中多数人在事后会意识到自己不对,并表示道歉、懊悔内疚与发誓痛改前非,可一般无济于事,一旦相同的环境下再次点燃情绪仍然会做类似的事。他们知道自己有情绪问题,也想治好冲动的脾气,然而产生情绪压力的神经回路受惯性控制,在其主观上想改正又干预无效的情况下整个人往往处于一种反复无常的焦虑急躁中,神经时刻紧绷着,自然比一般人更容易一触即发走老路。这类人一旦成为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无法想象。
6 思想过于固执。 这类人完全听不进周围人任何意见,即使意识到自己是错的也要一错到底。在生活中人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完全不固执的人几乎不存在,并不是说人要做到完全无固执面,要看固执在哪方面。每个人的三观、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底线等基本都难以撼动,我们平时看文章看聊天对话等都会截选与自己思想观念相同的细看,其它不同的粗看或忽略无视,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带有选择性的固执,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有些方面如生活习性影响到周围人,这类固执就会使与之相处的人因无法沟通而头疼,矛盾升级之后往往是冷暴力。例如有些人喜欢电脑屏幕桌面干净整洁,一旦快捷图标多了乱了就感到心烦意乱,这类固执只影响到个人便无关紧要;有些人要求别人弄一日三餐必须餐餐有鱼,不然就不动筷子,这类固执影响到其他人,毕竟满足其固执思想的执行者是他人(即使是自行解决三餐,家里满是鱼腥味也会影响到他人);有些人习惯睡前玩手机,不然睡不着,原本只是一种生活习性,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强迫症,然而玩手机不出声音或戴耳机玩不影响同床而眠的人则一般不会发生矛盾,如果执意要外放声音哪怕开得很小影响到对方休息也易产生矛盾。有不同寻常的习性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这类人通常不会改变自己的习性,很少反省自己,即便反省也不会去改变,婚后也习性照旧,这类婚姻很考验另一半的包容程度。
7 无独立生存能力的人。 这里并非指因身体残疾而丧失了自主生存能力,而是指那些依赖寄生惯了、丧失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无法掌控自己生活方向的一类人。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只有不断变化是永恒的事。离开当前环境便无法生存,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这类人往往害怕改变,更害怕被抛弃,一旦被对方厌倦抛弃,他们会警觉到脱离寄生关系也许会影响自己生存下去,因此他们往往试图以各种方式相逼挽回,其中不乏有些人采取极端方式。其衍生出包括好吃懒做不断拖延者、好逸恶劳不负责者、眼高手低光说不行动者都属于此类人群,连自立都难,更不用谈什么成家了。
8 三观及其衍生思想奇特。 自古以来涉及到三观的话题都非常复杂,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三观,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世界观主要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当代人以唯物主义居多。价值观有六大类: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国内大多数人都属于经济型和政治型,以追求金钱权力、现实实用、支配他人等为目标,价值观不一样的人,互相之间如缺乏理解和包容,会觉得不可理喻。如理论型价值观的人会觉得宗教都是些虚无缥缈无法验证之物,不明白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去信仰;经济型价值观的人会觉得社会型互相关爱帮助没有实质意义,如果对方对于自己来说毫无利用价值则一般不会施以援助。爱情观的类型更多,可能一百人有一百种不同的爱情观,有的向往两小无猜日久生情,有的向往电视剧电影中的美满爱情,总之每个人对爱和婚姻观念不会完全一致。有些人活在其独特的非主流三观中,对此这个社会缺少包容。不按常规方式去思考去行动去生活的人,难免会被周围人指指点点归为异类,或者有些人试图以主观思维去分析理解他们,然而普通大众并不是心理医生,更不会去接近他们,对这类人产生共情,因此鲜有人愿意和这类人走在一起。
9 思想毫无主见者。 凡事听从周围人或人云亦云,他们的口头禅通常是“不知道”,或是完全说不上什么有用处的话,无独立思维能力,无目标信念,像个未成年的孩子一样。他们基本都是听从做事,例如顺从父母意愿,说什么干什么,不提到就不干,不设想预判未来,做的工作类型大多按部就班,不用动脑,久而久之养成了跟随大流,别人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的习性。他们几乎从不考虑某件事究竟该不该做、一件未知的事来了该怎么去应对、怎样将经常做的事能更完善提高效率之类的问题,自然也失去了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婚姻中无论男女哪方,必然都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靠某方父母或朋友来插手干预婚姻内的事。
10 好权利垄断者。 这类人和上一类人正好相反。有主见有想法没错,但过于自大,喜好独行大事指挥他人,生活上的“独裁者”,无视他人感受,则会令另一半甚至周围人都难以忍受。这类人往往缺乏共情,与人相处显得傲气强势,常常在其他人做事时指手画脚,好像自己的判断和所作所为从不会出错。譬如连买房、搬家等大事都和家人毫无商量,也不管对另一半和孩子的生活影响有多大,就一个人做出所有决定。除了上一类毫无思想主见者外,又有多少人能容忍这样的人呢?
11 溺爱粘人(热恋期除外)。 两人在恋爱过程中是有保鲜期的,不可能长久一直处于热恋期状态,过了热恋期便进入更为成熟的共生期,双方会更加默契和信任,也会意识到生活除了爱情外还有家人、朋友、工作等等,恋爱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两人减少在一起的时间,并不代表不再那么爱对方,更不代表双方关系的疏远。如果某方因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见不着对方总觉得放心不下,于是仍旧不停地粘着对方,影响到对方其它方面生活、丧失其它社交,则容易引起对方厌烦。人的社会属性是由儿女、朋友、上下级等多种角色复合而成,并不只有二人世界,即便结为夫妻也有独自行动权利和个人隐私权利。
12 挣钱机器。 生活需要赚钱,但生活不仅仅只有赚钱。打着工作繁忙应酬多等旗号长期不回家,和家人毫无情感沟通交流,除了给家庭提供资金外其它完全和家里无任何交集,不做任何家务、不教育孩子、不沟通聊天、不一起游玩、不以身作则等等。他们仅适合于只要有金钱保障、把任何事情都和挣钱挂上勾的人,等同于获得了一份终身保险赔付。而这类“挣钱机器”如果对挣钱本身的行为并不是那么热爱,仅仅出于生活迫不得已,当某天他们厌倦了不停挣钱的生活方式,换个生活方式而因此赚少影响到家庭原生活质量,与另一半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13 撒谎成性。 有些职业例如某些销售岗位,撒谎能使他们获利——稳定职位并得到丰厚收入,久而久之形成撒谎习性,只要能使他们在生活各方面获利,不惜将谎话用于朋友与家人中,有时为圆一个小谎而撒更大的谎,慢慢谎言的雪球越滚越大,某天他们长久精心编织的谎言被拆穿时,会感到之前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很多人会情绪上涨,拒不承认说谎的事实。这类人往往善于伪装表演,隐瞒欺骗,有时候甚至连他们自己都分不清真假,他们会从成功骗过对方中获得一种快乐满足感,有一种精神上的收益。没有多少人愿意成天活在谎言之中吧?
14 多情暧昧不清的人。 此类人分不清异性朋友的关系界限,对于暧昧的概念比较模糊,或是他们心知肚明装糊涂,想着此关系对自己来说还有利用价值、图某种感觉等等。暧昧和爱情类似,一般需双方情愿,互动时保持同一节拍,在两人眼中对方都处在深交朋友与恋人之间,或说是特别的知己。(有些情况下仅其中一方这么认为,另一方则在伪装欺骗。)在外人眼中两人关系明显超出了普通异性朋友。如果已恋爱或结婚,必须注意暧昧关系并不是以自己的异性交友尺度去衡量,而是以另一半对暧昧关系的界限来思考行动。
15 恐婚者。 除了结婚生子开销压力大、金钱成本高因素外,恐婚者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通常说的选择困难综合症,不知道选得对不对,以后是否还会有更好的人选,更害怕选错了人恋爱会分手,婚姻会失败,孩子会受罪等等,总之还没开始就以种种理由打退堂鼓;另一类是对与人发展成两性关系有抵触心理,他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人,从普通朋友发展成好朋友没问题,再往深走成为伴侣潜意识中会不自觉选择逃避。无论哪种原因的恐婚者,心理上都没做好结婚准备,主观上抗拒结婚。
16 总无安全感的人。 此类人存在一些信念,符合美国心理学家艾丽丝总结的十一种不合理信念的两条:事情非己所愿是一件可怕的事;人要对危险可怕的事时时刻刻保持提防警惕,顾虑到它发生。为此他们的应对策略是生活上处处小心,常想着将来,试图对自己或他人的未来都要有所把控,从而避免他们自己处于紧张焦虑、惶恐不安的情绪中。因此他们在生活中常常敏感多疑、瞎操心多虑、很难信任人,对别人的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习惯性怀疑一切,更别提主动对异性示好。这类人如果和其他人在一起,他们很容易出现第4类强控制欲所做的行为。
17 个人生活习惯过于奇特。 例如作息时间分段睡,晚上睡前半夜,凌晨两三点起来干自己的事,干累了再补休一会;个人卫生相当随意,收集大量无用垃圾,邋遢得周围人敬而远之;一酗酒即闹事,醒来都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的人。
18 过于悲观抑郁者。 他们心境低落,生活上处处消极,传播负面情绪影响周围人。在抑郁症非常普遍的今天,有些悲观抑郁者的行为并非他们自己的错,他们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加上环境调节来治疗,社会也需要多关注这一大类人群。
19 付出无回报,得不到对方即报复毁掉对方者。 不多解释,这类人实际上只爱他们自己。
20 没有情感,纯理性者。 此类人在全世界范围内极少,也许仅存于小说影视剧中的设定。
以上仅为普遍规律共性,现实当中并没有绝对的不适合结婚者,一个特别洁癖的人遇上同等洁癖的人、一个对任何事都毫无主见的人遇到一个好权力垄断者都可能拥有成功的婚姻,只是遇到另一个接纳并适应此独特性质的人相对困难。以上共性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偶尔出现一条或几条,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一直这样,则要给自己闪个警示灯,改变下自己,以便更好地适应婚姻。两个人能否在一起取决于优点是否互相吸引,两个人能否长久在一起取决于缺点是否互相包容。如果选择婚姻,则意味着多少需要改变下自己,一定要记住:多换位对方角度思考,不要总活在自己的观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