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重返职场,做好3件事才能迅速融入团队,重获领导信任

重返职场的我,被突如其来的状况搞得措手不及

2018年,是我职场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我完成了个人角色的转变,领到了职场妈妈这个新身份,与此同时,领导眼中一向认真努力的我,变成了因为怀孕生产频繁请假的后进分子。可以说,这一年我的人生喜忧参半。

同期考进单位的11个同事中,我的年龄是最大的,进入单位后就负责人事工作,虽然属于后勤服务部门,但工作可替代性差,很多我经受过的东西别人重新来做,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外,我们单位人员结构简单,从其他单位调入的老同志年龄都在40岁以上,不存在休婚假、休产假的问题,年轻人群体中,多数都还没有结婚,结了婚的女同事要么已经生完娃,要么还没有怀孕的计划,唯独我在进入单位第二年就接连完成结婚、生子两件大事。

按照规定,我们单位的产假是158天,由于我们单位距离市区较远,为了照顾女同志产后哺乳,我们在宝宝一周岁前都是只用上半天班。但由于我的工作岗位特殊,经常要参加单位的各种会议,拍照、写信息,而很多会议偏偏都在下午召开,这就给我回家哺乳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加上我产后奶水又多,宝宝拒绝吃奶粉,致使很多次我被领导留在单位开会,我和宝宝都很受罪。

身体上的难受还可以忍耐,可工作中经常被横挑鼻子竖挑眼却让我郁闷坏了。刚刚上班的第一天,单位一把手就把我叫过去,脸色非常难看地对我的工作进行批评,当时我刚刚上班,很多工作还没有交接,他却理直气壮地将其他同事的工作疏漏算在我的头上,在这种单位呆的时间久了,我也学会了嘴上装作不在乎,把各种想法都装进心里。但有些事并非你装作不在乎,就可以真的不在乎的。

工作中遇到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比较快

生娃之前,就有人对我说过,生孩子表面上看是你在努力养育一个新的生命,可实际上,这个小生命能够带领你内观自己,更加清楚自己性格上的弱势,更客观地看待自己。事实证明,这种说法非常有道理。

几年前,当我还在北京一家A股上市公司做市场工作时,尽管我想法天马行空,执行力爆表,但经常因为待人处事上过于急躁、挑剔计较被同事们诟病,当年,我的业绩奖金没少拿,但闲言碎语也没少听。后面到了现在的单位,1年多过去,发现这类单位最大的不同是,无论背地里为了利益争成什么样,表面上大家都要一团和气,否则一搞民主测评,你连一张票都没有,就实在太尴尬了。

原本人缘不错的我,为何休完产假回来,情况大不一样呢?我从自己身上找了一下原因,一是平时只上半天班,同事们下午有事找我,经常找不到人,一次两次还好,时间长了难免人家有想法;二是偶尔临时开会,我都已经到家了,而我不在自然就要让其他人顶上去,别人手里的活没干完,还要做我的工作,人家自然也不会开心。

这里插一个题外话,我们办公室有一位同事,常年不工作,在办公室玩手机、请客吃饭时她日常的主要任务,部门换了好几个,哪个也呆不长,不是嫌苦就是嫌累,奈何人家各种关系搞得好,领导也不说什么。遇到这种情况,就千万不要去跟她比较了,越比较心理越不平衡,就越觉得自己憋屈。不如直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尽量弥补自己的弱项,只有这样,才能快速解决自己的问题。

除了工作上的各种阻碍,生活上我也处在一种满头包的状态,孩子太小,母乳喂养依赖性强,没办法将他完全托付给奶奶、姥姥;每日通勤3个小时,身体极度疲惫,加上产后的各种身体不适,总是让心情感到很低落;自己的副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平时还要偷偷利用下班时间搞点兼职,对于一些社交活动力不从心……当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我开始出现非常严重的抵抗力下降问题,身体是最诚实的,这时,我再也不能欺骗自己忍一忍就好了,是时候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了。

生涯管理无需请人做,先靶向问题再一一击破即可

在对自己的职业状况与个人状态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之后,我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习惯和思考惯性进行了重新的检视,发现我之所以感觉到很累很疲惫,又没有收获到应得的肯定与认可,最大的原因在于我对于所有的事情,都处在一种肤浅处理的状态中,我似乎总在等待一项特别的任务,如果这项任务是由我完成的,就能够凸显出我的重要和不可替代,可事实证明,这个世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任务存在。

就像《深度工作》的作者卡尔·组波特说的,“你不需要一种稀缺的工作,你需要的是用世间少有的方式完成工作。”我将自己遇到的状况和问题进行了归类,发现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一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可实际上每天的生活两点一线,任务也没有完成多少。每天早晨7点起床,喂完奶收拾完出门7点半,到单位快8点半匆忙吃口早餐,一上午又要完成别人一天要做完的工作。领导有时候不问青红皂白,还将一些马上就到deadline的任务安排给我,导致我整个人疲于奔命,一上午连一口水都喝不上。如果事情没做好就回家,还会挨骂,搞得自己心情更不好,为此,我只能拼命压榨自己的休息时间,尽量把事情做完,而想要最好又变得更难,长此以往就变成了恶性循环。

二是工作越累心情越低落,越想去寻求低质社交和无聊消遣来打发时间,缓解压力。每天下午,都会约朋友同事,人家都要上班,我就等到别人下班回来,去吃饭、逛街、买东西,平时别人没空,我就刷购物网站,名为给宝宝囤货,实为自己胡乱消费派遣无聊。久而久之,不仅产后体重下不来,社交上面也没有更多的资源可以用,不过就是你来我往在一起聊聊八卦而已。长此以往,越来越觉得自己内心空虚,充满了负能量。

三是社交圈子固化,越是维护强关系越没有社交资源。我和老公的小家生活在一个非常团结的大家庭之下,每到周末,家人们都会聚在一起聚餐、打麻将,可以说,这样的亲戚关系属于一种非常稳定的强关系。虽说强关系维护得好让我们有归属感,但是同时也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没有时间去维护自己的弱关系,特别是那些刚刚认识的,身处不同领域的人,这样的人往往身后都有着可以互相置换的资源。

综合来看,这几个问题就是导致我低效工作、低质生活的根本原因,想要解决,就要各个击破,从改变自己入手,为此,我给自己制定了行为准则,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使用任务清单法进行精准的精力管理,保证在状态最佳精力最充沛时完成重要和高难度工作,其余碎片化时间完成重要度较低的工作。

其实,任务清单法是我一直在使用的时间管理方法,但在我产后重返职场这段时间,这个方法似乎不太好用。表面上看,所有清单上的任务是都已经完成了,但是有些任务只是我认为重要的工作,却并非领导认为的重要工作。做完所有的工作以后,往往很累,却没得到表扬和激励。

所以,我需要将时间管理变成精力管理,在和领导充分沟通过之后,来用自己的优质注意力资源完成重要的工作,不重要的工作可以在精力不那么充沛的时候去做。这样,不仅效率提高了,工作效果也更加显著了。

同样的,这个方法也适用于我在完成副业工作时。以前,总是习惯下班回来熬夜写文章、讲课,常常凌晨睡觉,身体机能受损,效率越来越低,更重要的是对于副业的热爱度也在直线下降。尽管眼前看赚到了钱,但长期来看却是得不偿失。

所以,在使用精力管理的方法之后,我不再熬夜而是换成了早起,早上4点半起床,利用1个班小时的时间来写文章,改讲义,6点钟再收拾一下准备上班,如果觉得困了,还可以在班车上补觉1小时,到了单位神清气爽,可以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再也没有那种挥之不去的疲惫感了。
2.放弃低质社交与消遣性娱乐,聚焦于主业和兼职,远离无聊八卦和聚餐

针对低质社交的问题,我提前对于自己的朋友圈进行了精简,先是原理酒肉、八卦朋友,再是预留出每周的社交时间,除了预留时间之外,不再单独花时间放在约饭上面。3个月之后,不仅我的业余时间变多了,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而且我的体重也在下降,毕竟外面的饭吃多了也不健康。

除了参加必须的社交活动外,我也不再花时间精力在没有产出的事情上,比如刷朋友圈、购物网站,花大量的时间去比价买东西。我主动关闭了微信的朋友圈提醒,坚持下来差不多有大半年没有发过朋友圈,也没有再去朋友圈里被被人眼花缭乱的美好虐了,能够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且更有产出的事情。2019年一年,#2019我的创作世界# 完成了一个头条职场号的运营,推出了一个精品专栏,还开设了四期写作培训班,帮助更多的小伙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兼职之路。

为我服务的甲方公司完成了50余篇文案任务的撰写、200多篇广告的策划与推广,带领50多位终身制学员集体变现10万+,尽管在我们这个领域我不是最高产,最会包装自己的,但是,我能够做到问心无愧,自己赚到的每一分都是良心钱。


3.定期维护弱关系,用心维护强关系。

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吾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有必要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多和这样的人交往,会让自己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帮助,也更能够让自己更快进步。而这样的人,往往都不是我们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这样的强关系,而是弱关系。

举个例子,我在2019年认识到的,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头条职场领域的@老夏分析师 夏老师,从我开始做专栏开始,他就毫无保留地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帮助我做规划与运营,在我专栏上线的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半小时以上的语音电话来与我沟通,甚至在我犯了错误时,像老师一样批评我,看得出来,他是真正用心地在提携我这个新人,给到我很多资源,不求回报地帮助我。

还有头条职场的问答大佬@老鬼归来,在我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更是用他的人生经验来给予我启发,指导我如何更好更快解决财务危机,并让我明白一些事业路上的,简单粗暴却十分管用的人生道理。此外,还有@头条职场几位人美心善的运营小姐姐,她们对于作者的帮助和服务,细致、用心是我见过的自媒体平台最认真负责的运营老师。感谢她们在11月底,为我带来签约头条的好消息,让我为10个月的头条运营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当然了,这些所谓的弱关系只是我们从联系频率上来界定的,对于这些优秀的人来说,占用他们太多的时间,会为他们带来很多的不便,所以,除了定期的诚挚问候,我也不太去打扰他们,但并不是说我会忘记他们,而是会常怀感恩之心,在他们需要我的时候,会第一时间做一点我能做的,给与他们最温暖的慰藉。要感激的人还有很多,篇幅有限,就不一一提到了。

距离2020年,只有短短的10天了,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在这10天完成2019年初制定的计划,而是应该用这10天对自己的2019做一个完整的,对未来有助益的回顾和总结。人生还在继续,最好的状态就是永远在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后重返职场,做好3件事才能迅速融入团队,重获领导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