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被害人宋国

齐、秦两国称帝,最终被迫都放弃帝号,接下来有展开了一些列的围绕着宋国的操作。

宋国作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国家,一直存在于纷乱的世界中,跟其他国家一样,自从建国以来也辉煌过,也落寞过。最终却不明不白的消亡在大国纷争之中,虽然宋国灭亡对于七国大势,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作为当事国一定也有足够精彩的历程。

宋国历代君王暂且就不提了,单独说一下宋国末代君主,也就是被齐国和苏代称呼为暴宋的那一代国君,也是被秦昭襄王说特别喜欢的那一位,他到底干了啥。

宋国这个国家,处在诸侯强大的时期,可以说诸侯崛起的经验一点没学到,反而是弑君自立这种事干的倒是来来回回,得心应手。

这个末代君王叫做君偃,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这个悲哀的君主死后居然连个谥号都没有。当然了也可以理解,毕竟当时宋国灭亡之后,各国接着就打破头了,谁也没闲工夫去给一个亡国君主定个谥号吧。

君偃这个国君是捅了哥哥的刀子,自立为国君,这个君偃的哥哥也就是上一任国君,逃跑到了齐国。这应该也是以后齐国攻打宋国的借口之一了。

至于说到这个末代国君的功过是非,他的业绩载于史记的就是君偃十一年的时候,他已经不满足自己公侯的称号,自己封号为王。

宋国自立为王的那一年,根据六国年表记载,这一年的机会选的很好。正是齐湣王六年、秦昭襄王七年的时候。

这一年同样发生了一件大事,六国合纵攻秦,但是齐国没到,而宋国选择这个时候称王,无疑是给六国拖了后腿。

关键是六国攻秦由余齐国刷了个滑头,变成了五国攻秦,这样一来不仅没有把秦国按死在地上,反而是让秦国追着一顿暴揍。

姗姗来迟的齐国,不但没有相助五国揍秦国,反而遵从了强者法则,柿子捡软的捏。把五国一顿揍,这样一来五国攻秦变成了齐、秦夹击三晋。

而宋国这个新晋的国王,既然敢称王自然也是野心勃勃的人。在双方打的不可开交时候,这个宋王偷偷点上了偷袭的技能点。

把齐国一顿揍,得了五座城池,把楚国揍了一顿侵占了三百里,这还没完,又把魏国也打了一顿。反正就是连战连捷,一时风光无两,就凭这个战绩应该可以吹一辈子了。

当然抛开战绩不说,就从这交战的几个国家看来,宋国虽然是小国,但是他的邻居可都是大有来头的,这么做无异于虎口拔牙。

不知道宋国这一番操作是不是授意于秦国,但是从客观上来看,确实为秦国好好出了一口恶气。这也难怪秦昭襄王说他喜爱宋国,毕竟当年这个君偃可是帮了他大忙的。同时这也是为什么诸侯各国都痛恨宋国的原因。

至于太史公后面记录的君偃一系列的恶行,最终被诸侯称之为桀宋,这不过也就是说辞而已。而至于这些事情的真假,当然也就很难去判定。比如说太史公记载,这个君偃沉迷酒色。

要知道所谓色字头上一把刀,只要沉迷其中难免性命堪忧。但是纵观这个君偃的一生,他是打败了他的哥哥继位的,而他的哥哥在位四十一年,就算是他的父亲在临死时生下的君偃,那么他篡位的时候也要四十二岁了。

要知道这个君偃在位四十七年,最终被赶下王位的时候逃跑到魏国,最终死在那里,这么算下来这个家伙最起码活了九十岁。那么一个沉迷酒色的人,在乱世之中怎么活到的九十多岁。

太史公还记载了,君偃用箭射装满血的牛皮袋,称之为射天。这种事现在理解不太了他为啥这么干,为什么这个干就会被称为桀宋。还有就是这个君偃不听大臣劝告,而且还会射死提意见的大臣。

这种事是真是假尚且存疑,就算是真的,其实在那个时代也是司空见惯而已。秦国把商鞅五马分尸,齐国把苏秦五马分尸,吴国把伍子胥弄死了,杀大臣这种事实在是数不胜数。而君偃之所以留下桀宋的名声,无非就是得罪人太多了而已。

君偃以一个小国的国力,牵扯进各大势力的纠纷,本身即使壮举也是灾难。不过话说回来了,宋国的灭亡也是早晚的事,而所谓的战国七雄也不过是比宋国灭亡的晚一点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秦之被害人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