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我

该如何定义“我”,弗洛伊德创造性地把“我”分成了三个:本我——最原始的我,比较任性,只会说“我要……”;超我——道德的我,和本我相对立,只会说“我应该……”;自我——和事佬,负责协调本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用车夫赶马车来比喻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我是马,提供最原始的动力,它以为自己控制了马车的前进方向,但是能力有限;自我是车夫,牵引着马车,却并不是决策者。马车去哪儿,完全是由车上的客人决定的,超我就是这个客人。当马受惊了,或者客人的要求很奇葩,又或者客人需要赶时间而马跑不动了,马车夫就会比较崩溃。


本我追求最原始的欲望:吃、喝、玩、乐、性。如果小孩子饿了哭了没人理,他们的本我就会缺乏力量,会以为自己是无能的,就像匹瘦弱的跑不快的马儿。


超我是父母权威的内化,它通过羞耻感和肮脏感起作用:如果不做/做某些事情/被打了某个特征标签是肮脏的,会被人耻笑,它就会事先阻止这些行为,或者事后通过产生内疚感进行自我惩罚。超我中充满的各种真理、偏见和谬论,都是孩提时代从父母那里通过仪式感的完成或者未完成学到的。超我也会根据其他人投射的标签来组织。比如,朋友总是说:“你每次都迟到。”超我就会内化这个角色,“原来我是一个拖拉的人。”我们通过不断地重复进行确认,深信不疑后,身体的感受都会发生变化。


当超我对自我不满意时,便会把自我对象化,并进行攻击。它的目的是通过看不起自己,来让自己看起来更好。当超我是个怪胎时,问题就会层出不穷。有个案主(男),有严重的同性恋倾向,同时又很恐惧同性恋,想过自杀。寻根究底,发现他的单亲母亲有“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一信念。受母亲影响,他对此信念深信不疑,于是造成的后果是,首先他厌恶自己男人的性别角色,从而有了同性恋倾向;而喜欢的男人属于“都不是好东西”的范畴,从而感觉活不下去了。


超我由两部分组成:良心和自我理想。良心是指儿童受到惩罚后所内化的经验,是不做某些事情和事后内疚等心理特质的动力。自我理想是儿童受到奖赏后内化的经验,是教育的产物,是早期生活中向父母和其他的重要他人取得认同的结果。


超我发展不足会导致人没有道德底线,就是所谓的“自私的人”“没有上进心的人”。然而超我发展过度也有问题,比如,“我(超我)的字典里没有‘失败’这个词”,一旦遇到失败,精神支柱就会瞬间瓦解。


理想中的我(超我中的自我理想)和现实中的我(自我)常会出现分离,如果差异过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