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口号为行动 — 读书笔记分享

【原文引用】

我们的父辈是听着“人定胜天”“一定会实现”的口号长大的,对他们来说,决心(加上坚定的眼神)本身是一种生存策略。我们的老师要求学生读书要写“读后感”,对他们来说,读后有没有行动并不重要,感慨(得强调真情实感)本身就能换取考试分数。所以,我们习惯表决心或发感慨,多过真实的应用和行动。
决心下多了,会导致“决心贬值”-非常像“通货膨胀”。说“我要”没用了,下次得说“我一定要”,再下次只能说“我无论如何必须要”。只有这样,自己才会重视,别人才会相信。
感慨发多了,会把自己活成“智者”,整个人都鸡汤化,特别擅长评论,擅长抒情,擅长升华,擅长泪流满面,擅长批评与自我批评······惯于表决心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自己很可能做不到;擅长发感慨的人往往把感动当成行动,还误以为自己的领悟力很强。

【用自己的话复述】

在我印象中,小时候去看爷爷奶奶时,他们的小县城上总能见到一些拉着红色横幅,白色大号字体的口号。有些顺口点儿的口号甚至还变成了他们的精神指导或生活口诀。但我那会儿太小,没有任何阅历,从来没想过问大人们这些口号大家是只管背下,自己去参透呢?还是说他们也有什么途径获取口号背后的行动指导呢?这个不得而知。

但我有体会的是,在语文作业里,老师让写的“读后感”,“观影感”,或是每周一篇周记里,结尾段建议我们都要抒发情感,或是表示决心,最好还能展望未来。只是我似乎没有一点印象自己写过任何要做事的步骤。但在那时这样构思的作业就是一篇合格的,能让老师入眼的作业。

书里说感概发多了的人,会把自己错认为是“智者”,而且很容易误导自己把感动当成行动,还感觉自己的领悟力不错。我想如果我们还不愿把自己从这些空虚的口号里抽离出来,等到生活和工作真正遇到困难时,怕是很容易就会被现实击垮。

【描述自己的相关经历】

还记得在我刚做校长助理的第一年,由于缺少管理经验,又想快速作出成绩,那会儿在每周开会前或后我都会给团队伙伴们整点鸡汤美文分享,希望能激励起大家的斗志,然后再侃侃而谈一些大道理,比如唠叨下大家应该要重视个人成长,要有危机意识,要打造不可替代的工作能力......每次一说这些的时候就能见到同事们呆滞的目光,或是一脸僵硬的附和,等会议结束后他们就好像刚从牢狱里释放出来,迫不及待的要活动手脚,迎接自由生活。

正是因为那会儿有做这个小领导的使命感,尽管我脑袋里还没有一套管理系统,想鼓舞士气但却不知道该给同事们如何引导规划目标和制定行动,以致大家都觉得我就只会碎碎念。后来我进行了很多反思也有试着找办法,我和自己说,“我承认自己不会管理,但我可以学嘛,在没有任何带队方法前,我可以把我喊的口号,自己行动先试试,最坏的情况就是我确实不适合做管理工作,但至少我用行动努力了。”

于是我勇敢的端起了自己准备的鸡汤,不仅饮用还专门花时间去读了一些管理类和个人成长类书籍,慢慢的我的眼界和思路在不停的学习过程中被打开了。我先从最简单的一些工作习惯改起,然后自己设计验收方式。经过半年时间的调整,我的工作效率出乎意外的提升,老板和同事也都看到了我的变化,甚至有同事还怕我,觉得我好像着魔一般,跟铁打的一样,每天不累还时常追着他们交工作。

我通过那大半年的自我学习和训练后,积累了一些成长经验,在后来的开会中我尽量避免和大家只画大饼,只谈理想,而更多时候是定下一个小目标,讨论出具体的行动和验收方式,和团队伙伴们一起去做。大家对我的评价也从此有了改观。

【目标 & 行动】

目标:

把自己本周定下的学习任务都能有质量的完成。

行动:

1)先整理写出本周常规的学习和额外布置的任务。

2)将写出的学习任务,贴在工作显眼处,时刻提醒自己。

3)定出每项学习任务的截止时间,设计验收方式,便于周日晚复盘。

你可能感兴趣的:(化口号为行动 — 读书笔记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