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老师——致敬小朱老师及其团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韩愈

老师,一个多么伟大的称呼;老师,一个多么神圣的称谓。纵使天下人负我,我亦不负此使命。

                                                                               (一)

一个孩子,遇见明师是人生的巨大幸运;一名家长,遇见明师是教育路上的巨大支撑;一个家庭,遇见明师是家庭的重大幸福。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是关于小学毕业就出版书籍的。著名教育学者,家庭教育专家,生命化教育发起人张文质老师的女儿在小学阶段转学两次,换了三所小学。第一所小学,因为班主任管理班级极其严格,不但授予班干部很大的管理权限,甚至设置了一个奇葩的职务-桌长,管理同桌另一个同学。这样的管理让人感觉《1984》到来了,小报告、告状、批评、官威成为了充斥教室这个场域的主要能量,这推动张老师换了一所重点小学。新的重点学校,校长帮忙找了一名富有班级管理经验的资深女教师这样的“好班主任”,班级管理非常严格,特被重视各种各样的荣誉。班上要是有同学犯错,就要求学生抄《小学生守则》。越到后来,张老师越感觉到教学理念的陈旧,越着急,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自主意识的增强,强势的大人与渴望自主的孩子肯定会产生冲突。再三考虑,即使校长和“好班主任”生气,认为家长疯了。仍然再次换学校。第三所小学,班主任很快认可孩子的写作能力,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孩子多写。在老师的鼓励下,作家爸爸的引领下,孩子在小学毕业前就出版人生第一本书《在夜空中飞翔的精灵》。可见,明师对孩子成长影响之大。

还有另外这样一个未完的故事,正在不断的上演,我们谁都还不知道结局,但是值得期待。

一个月前,上小班的大宝第一次接受了家访。限定时间不够,晚上再约。再约便欲罢不能。从晚上10点半到凌晨1点半的三个小时,与小朱老师深入交流。交流我们共同孩子的情况,告知老师永铭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向老师请教困难问题的解决。从一个孩子的教育到整体教育,从幼儿园教育到家庭教育。交流内容越来越深入,越到后面,越探究儿童教育的真善美,探究教育者的付出与收获,分享彼此教育中的成就与困惑。几个小时的教育,足以看到一名老师的内涵与素养,可以判断永铭宝贝遇到了一名明师。孩子、家长和朱老师的故事还在继续,现实已经看到变化。上学两周回来,现在的永铭在社交技能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在小区能够主动寻求玩伴,能够与小伙伴一块游戏。上次交流,自己写的总结文章,常看常新,尤其是还没做到的,时刻警醒。

                                                                             (二)

对于每一个人,成长都是艰难、困苦、曲折、多难的历程。十多二十年的成长,任何事物都是从零开始,全新学起,得遇全方位关心的明师实属不易。然而一所好的学校,一所好的研究所,足以改变人的思想。

研究生三年,求学东北师范大学古典所。大三抱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报考古典所,立志追随吴老师,留学亚述学一流学府。可两年努力下来,认识自我,决定放弃。然而三年时光,古典所、图书馆和老师们彻底改造了我。张老师语言的不羁;晓东老师讲埃及史时候的激情和有关考古对遗址破坏的观点;郭老师对历史认知的透彻,都对我产生着深远影响。而恩师拱玉书因为身居北大,不能时常求教,每次老师来东师就立马抓住机会,与老师交流,甚至主动送老师上火车,一路上争取和老师的聊天机会。师兄王光胜博士不仅日常负责我们的课程学习,带着我们走进苏美尔语、阿卡德语的专业学习,而且在生活上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照。求学三年,师兄就请我们吃了三年的饭。还关心家属,帮助女朋友介绍工作。

东师三年,收获学业上的成长,习惯上的成长,情感上的成长。谢谢东北师大,谢谢古典所,谢谢老师们。

                                                                              (三)

孩子的一生,会换很多所学校,会有很多的老师。然而终生有两名绝不退休得老师,那便是父母。从孩子的孕育,到父母的沉寂,父母作为孩子的老师,绝无退休。有为孩子不断努力学习、思考、反思的父母作为老师,孩子何其幸哉。

作为父亲,我是孩子的第二位老师。这几年,为了孩子的成长,自身不断成长。为了更加的了解孩子,购买国际权威《儿童心理学》阅读学习,多少个日夜,被枯燥的文字薰睡着了,起来又继续;为了充分准备未来,提前了解未来两三年孩子的学习、游戏特点,提前从习惯、心理、性格方面酝酿准备;为了帮助孩子克服成长中的阻碍,同样问题遇到恩花老师求教,遇到欢欢老师求教,遇到朱老师求教,观察孩子反思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语言;为了培养孩子的多方面能力,求助MBTI、多元智能和各种绘本;为了与手机争夺孩子,带着孩子读绘本、逛科技馆、手工考古、玩自制纸张、看火山爆发……

在孩子面前,一方面我永远都是孩子的父亲,永远站在他的身后,支撑着他,“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什么时候,爸爸都爱你”;另一方面,直到死亡的那一刻,我都是孩子的老师,小时引领,成年陪伴,一旦孩子需要便出现在应该出现的地方。

学校可能犯错,老师可能犯错,我们便是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我们溃败,孩子便无力反抗。不断学习,更新头脑,努力匹配家长这个教师身份。

何其幸福,永铭在小班就能遇到这样的老师;何其幸福,我在求学中能遇到这样的老师;何其幸福,我能够成为自己孩子这样的老师。托起我们的生命,撑起我们的天地。大爱无言,感念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都是老师——致敬小朱老师及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