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校园时代的学霸,可能混得还不如你?第一点就让他们不快乐

为什么一些从小到大都很优秀的学霸,长大后却过得并不好?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思考过的问题。

我不是在提倡 “读书无用论”,大部分学霸都出落得不错,但总有那么些特例,让人困惑。

为什么有的人,名校毕业,却一直活在迷茫中?

读书没有明智吗?

从学霸到迷失,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期的《人心观察室》,小于(化名)说出了她的故事。


01

“生活就是受苦,做什么工作都一样”

小于的简历,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学霸,中学是全省名校,大学是全国 Top10 的 985高校,各种英语比赛获奖……

不仅成绩好,还多才多艺:钢琴十级、校啦啦队的队长、参加过数不尽的舞蹈比赛、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

两年前硕士毕业,她找到了一份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并顺利拿到北京户口。

这份工作虽然平时挺操心,但最吸引人的就是有寒暑假,每年假期她会出国旅行,拍很多美美的照片。

但是在这么多优秀面前,她却说,一直过得很不开心:“生活就是来受苦的,做什么都一样。”

她说:“我从来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好像都不喜欢。”


02

定格的人生,“你只管好好学习就行”


我问她:“小时候有想过长大想做什么吗?”

“没有想过。妈妈一直跟我说,只要我好好学习,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一辈子就不用愁了。”

“所以从小到大,我对工作啊、理想啊,都是模糊的,只要好好学习就够了,其他的我都不用想。”


小于说,从记事起,自己就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独生女备受宠爱,爸爸在市政府谋职,妈妈是老师,家庭条件很好。父母也从来不吵架。

所有人都觉得,她“理应”幸福。

“小时候我也确实过得挺开心的,没心没肺的开心,毕竟学习对我来说是很简单的事。”


白天上学,每门课都能考第一;

晚上回家,除了做作业还要练一个小时琴;

周末去少年宫,钢琴和舞蹈,都能成为主角。

在她看来,父母也不算严厉,至少从来不打骂她。

但是她能感觉到,自己必须样样都做到最好,否则爸妈就会不开心。

“还记得小学有一次英语演讲,我没有拿第一。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爸爸的眼神,仿佛全世界都黯淡了。他没有责怪我,但是我知道,我让他失望透顶了。后来中考时,我终于考了全市第一名,我才再一次看到父亲眼睛里的那种荣光。”


她一直都是父母眼里的骄傲,而这份骄傲,是父母的全部,她丢不起。

在直升机父母的“加持”之下,小于除了学习,没有太多的决定权。

听 Mp3 不可以;跟朋友玩到太晚不行。

开学时,父母让老师安排最好的班级和座位;中考、高考,父母安排好报哪个学校和专业。


03

迟到的叛逆期,却也逃不出父母的期望


上大学之前,小于的叛逆期似乎迟迟没有来到。但是上了大学,她像重压下的弹簧,一下子反弹了。

她开始学会说 “不”。

不顾父母的反对,跟一个外国同学谈恋爱;

参加学校啦啦队,每天去表演和比赛;

……

每次跟家里打电话,她似乎都在跟父母争吵。

但是她也渐渐发现,除了学习,很多事她都很难掌控。


“考试和学习,对我来说是最轻松的。我总以为只要摆平了学习就风平浪静了,长大了才发现,人生还有各种挑战和压力,远超出我的掌控。”


当她要踏入社会的那一刻,她突然感到恐慌:“我好像没有什么想做的工作,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带着这种迷茫,她还是进了体制内,找了一份很稳定的工作。

回头想,虽然一直在叛逆,但似乎逃不开父母的影响,自己变得越来越像父母了。


最像的,就是对于未知的恐惧:

“从小到大我听到的目标,都是要努力进入体制内。现在的我,对未知的环境,根本不敢去尝试。”


如今,小于已经工作两年多了,大城市的体制内工作,并没有父母想的那么轻松。

她每天的工作压力都很大,起早贪黑上班,周末有时候还要加班。

“每天下班,我都特别疲惫,不想跟任何人说话,别的女同事们经常边吃饭边聊天,我只想躲到角落里一个人待着。”

我问她:“有没有想过换一个工作呢?”

她想了想,说:“我也挺矛盾的,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是我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或者说,我觉得换一个工作也一样累的,没有所谓理想的工作。”


04

“最优秀” 背后,是空心病

小于绝对不是这个社会的特殊。

实际上,我们身边有太多太多的年轻人,都在面临这样的困境。

他们可能从小到大都是学霸、履历优异,但是进入社会后却显得不知所措。


我们并不是说名校毕业找不到工作、或者工资太低之类的极端现象,而是想说,他们可能拥有着外人看来体面的一切,但是却患了 “空心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

北京大学的徐凯文老师曾指出:“北大有 30% 的学生有 “空心病” —— 缺乏价值观,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


这些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学霸,但是却缺乏具体的目标和兴趣,只知道要做一个“最优秀”的人。

小于的成长经历,让我想起一部电视剧 ——《你好,旧时光》里的大班长凌翔茜,高考前面临崩溃的她,曾对妈妈喊出了一段扎心的话:


“哪个孩子最优秀、最大方、最乖巧,我一定一定要占一个最字” —— 这句话,似乎 “空心病” 的病灶所在:喜欢什么不重要,只要做 “最优秀” 的孩子,就好了。

他们确实做到了,考第一名、上最好的大学……但是一旦进入社会,这个 “最” 的标准没有了,剩下的就只有迷失。

父母告诉小于的目标,是让她进入体制内工作。这听上去是一个目标,但实际上是空洞的,它是一种看似稳定的幻象。

体制内具体做什么工作?

我自己的兴趣是什么?

我适合做什么?

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

这些问题从来不曾得到回答。

05

真的存在理想的工作吗?

在英国有一所很特殊的学校,名叫 “人生学校”,校长是剑桥才子阿兰·德波顿,他办这个学校,不关注孩子的成绩,而是开一些看起来很奇怪的课程。

比如有一门课,就叫《理想的工作》。

这门课如今出版成书,我看了书里的内容,深受启发。那些看起来非常具体的练习,正在解答我们的疑惑。


为什么一些学霸长大后过得迷茫、闷闷不乐,那是因为他们找不到所谓的理想是什么?

千万别被 “理想” 这个词吓到,我们总以为这种东西很虚,很遥远,但是阿兰德波顿能用非常具体的方法,帮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一步:回到过去找快乐


请回想一下童年时期,你最爱做的三件事,并努力回忆你做这些事的具体场景。

比如:“我比较内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大概就是看漫画书了,有一年大年三十,书店居然还开着,一个人都没有,我躲在里面看一整天特别爽。”

或者 “小时候特别喜欢用纸叠各种东西,有一年我手工做了一个风铃,上面挂了纸鹤、小船还有铃铛,送给了我最好的朋友,她特别喜欢。”

当我们让小于回忆时,她说:

“小时候每次去跳舞都挺开心的,好像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一样,我跳得全身都是汗,却不觉得累。”

你也可以试着描述这样的三件事,然后,请把这些句子提炼成 “我是一个喜欢……的人” 的句式,例如:

“我是一个喜欢幻想的人”“我是一个喜欢动手做精细活的人”“我是一个喜欢无拘无束的人”……



第二步:问问你身边的人


很多时候,你或许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或者喜好,但你身边的朋友可能比你还清楚。

多问问身边亲近的人,你身上有什么能力比较突出;

以及问问他们,你在什么时候会显得比较开心。

同样地,让他们用这样的句子来描述:

“你是一个擅长……的人”

“你是一个喜欢……的人”


第三步:分清工作的乐趣


大概 90% 的人都会觉得,只要是工作,就没有开心的。所以要找一份让自己开心的工作,根本就不可能。

真的如此吗?

阿兰德波顿觉得,那是我们误解了所谓的开心。工作的开心分很多种,不一定每个人的开心都一样。

工作的乐趣,大概可以分为这些:

赚钱的乐趣;美的乐趣;创造的乐趣;理解的乐趣;自我表达的乐趣;科技的乐趣;帮助别人的乐趣;领导的乐趣;独立的乐趣;秩序的乐趣;……


而每个人在工作中感觉到的乐趣,是不一样的。

而这些乐趣,可以跟第一步里的乐趣相对应,如果你是一个从小爱漫画、喜欢天马行空的人,那么对你来说工作的乐趣应该是创造;

如果你是一个从小在过家家中扮演老大的人,那可能对你来说,工作的乐趣是领导。

也有可能,你喜欢跟别人聊天,那么一份能够让你自我表达的工作,可能会给你带来乐趣。

第四步:清除障碍


很多人可能会说,就算知道了自己喜欢做什么,但是现实的代价太大了。

放弃一份稳定的工作,去找自己所谓的乐趣,可能面临的就是养不活自己、父母失望、朋友嫌弃……这样一想,就觉得还不如得过且过呢。

真的这样吗?你或许可以找一个本子,写一下这些你可能要付出的代价。

写完这些代价,你再想象一下,如果找一份自己理想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乐趣,那么10年后的你会怎样?把你能想到的也写下来。

然后你对比一下:10 年后的那个你,是否值得付出现在这些代价呢?

给自己一个答案和选择。



写在最后

最后,分享给大家《维特根斯坦传》中的一句话:

我自己只有极少的勇气,比你少得多。但我发现,每当我在长久的挣扎之后鼓起勇气做某事时,总是在事后感到自由得多、快乐得多。


无论过去的你我,是学霸还是学渣

希望未来的我们,都能不辜负自己的勇气

告别迷茫,拥有理想的生活。


- The End -


References / 少女参考的文献资料:

[1] 阿兰德波顿.(2018).《理想的工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 Perkins, D. (1995). Outsmarting IQ: The emerging science of learnable intelligence. Simon and Schuster.

文章来源:壹心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相:校园时代的学霸,可能混得还不如你?第一点就让他们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