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3日《世界顶级思维》读书笔记P191~P202

新知:

①  吉格特定理:

提出者:培训专家J.吉格特

内容精解:该理论认为人除了生命本身外,其他的都需要后天的锻炼。

我的思考:书中把这一理论应用到企业的培训中,是一个大的层次,而我的思考针对个人小的层次。让我联系到《刻意练习》中的理论,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天才都是刻意练习出来的,大部分人之所以普通就是因为重复简单的联系,并没有目标、专注力、反馈和修正。我很赞成这一类理论,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先天智力不足而要后天来凑,从而来安慰自己,还是打心眼里支持这类理论,who care !

案例:今天小组里有位70后大姐跟我聊天,突然问到我关于复盘的问题,“最近课程有点多,不知道该怎么复盘,很混乱?”我有点受宠若惊,毕竟她是一位很受人敬重、优秀的职场人,对比我自己确实会有点不知所措。不过我还是勇敢得给出了我的意见,机智的在前面加了一句“我是这么认为的”(我觉得不管什么身份,加上这么一句总会给自己留出大把的空间)。我指出把复盘当做一个刻意练习,记录·反思·总结或者新知·对比·实践,用的次数多了之后,在听课过程当中就会总动生成复盘,效率提升很快。复盘也并非我们生来就会,但是通过大量的练习能够帮助自己快速地整理知识,有逻辑、有框架的进行梳理,形成习惯后就会建立自己的框架体系。

②  彼得原理

提出者: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

内容精解:每一位员工业绩突出,具备胜任能力后就被提拔高一层级,继续变优秀,继续提拔,知道到达他胜任不了的位置。

应用要诀:作为领导者需要把下属安排到一个能让他们发挥出优秀水平的位置,并不是一味地提拔奖励,是下属沉浸在无尽的晋升阶梯当中。

我的思考:“彼得原理”冲击到我的认知,因为我一直觉得领导者可以用提拔奖励地方式鼓舞业绩好、能顾胜任的员工,而且貌似大部分公司都明晃晃地打着“所少年内就可以晋升为某某岗位”从而吸引大家,难道说我们都错了?这一点我理解不了。其二书中有句话说“一个无论你有多少聪明才智,也无论你如何努力进取,总会有一个你干不了的位置等着你,并且你一定会达到这个位置。”“无论···无论···总会···一定会···”这样的句式足以表明作者强硬的态度,我们都有升职的时候,小打社团,大到一个企业,从生活中为人父母到工作中担任管理者,我们都会经历一个艰难地成长期,最后蜕变出完美的自己,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能够胜任这个职位,如果经常长期地训练和成长,我们仍然没有蜕变,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不能胜任这个职位?生活中有失败的案例,也就是在这一岗位做的不够好,但是似乎我们听到的都是尽力,你已经很优秀了的话语,而不是批评或意见,是我们都陷入了“彼得陷阱”?还是大家心知肚明,只是习惯性地礼貌没有直接挑明?

实践(思维改变):

①  坚持刻意练习,遵循四个要求和三个原则:明确目标、加强注意力、强化反馈、走出舒适区;专注、反馈、纠正,并运用到演讲和读书的学习当中去;

②  对于6班7组群,我需要真诚对大家,做好自己。我一直信奉“真诚的输出是有价值的”,既然我承诺要做到每日做知识分享,这就算是我的公开承诺,努力做到,只有做好自己了,才会散发出光芒,别人才愿意跟随你的脚步一起进步,所以真诚对大家,做好自己;

③  实践验证“彼得理论”,毕竟我对它的了解不深刻,而且存在定式思维,所以需要查阅资料已经他人的经验交流,来验证这一理论是否具有可信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年12月13日《世界顶级思维》读书笔记P191~P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