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自己开始 ——郝晓东《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读书笔记(3)

三、《儿童的人格教育》:自卑与超越

1、自卑。

阿德勒认为自卑源于两点:自我与他人的相互笔记中,和生命自身的有限性,或者说无能感。

引发自卑的不是事实,而是个体对事实的感觉或者看法。

自卑性指的是具体事实,即客观现实,自卑感是主观感觉,是一种主观认定。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无法完全拒绝它。自卑感也会激发人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引发超越。自卑感是人类处境得以改善的动力之源。适度的自卑是有好处的,因为自卑,所以才追求优越。在教育过程中,要格外注重自信心的培养。

自卑是心理现象,而自卑情结是心理问题,有自卑情结的人会以各种借口逃避人生中的各种难题。有自卑情结的人,由于没有办法肯定自己的价值,往往过度地寻求他人的关注来获得对自己价值的肯定,他们做事害羞,胆怯,犹豫不决,不敢有自己的主见,不愿意承担任何个人或与工作相关的责任,不愿意,不敢主动与人交往,或者相反,表现出异常的争强好胜,经常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2、超越。

超越是指人人都具有的追求完善、卓越、成功与向上的倾向,和为了成功诉诸行动的行为过程。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引导儿童以正确的、积极的方式追求超越。

所谓“差生”,他们从根源上不是不想上学,只不过是在遭遇一时的成绩差或其他挫折后,不能正确认识、及时摆脱这个现状,从而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有教育专业能力的教师会善于利用一切机会为沉沦的孩子重塑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在孩子成长阶段,要不管给孩子创造成功的体验,这种体验会给孩子的心理产生潜在的、积极的按时:我能行,我很棒。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变,从自己开始 ——郝晓东《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读书笔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