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节庆

  春节: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据史书记载,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西汉时每年一度的新年被定在暮春正月,但当时的新年并不是在正月一日,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之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古代时,农历新年并不叫“春节”,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春节”,因为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

  元宵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由它的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的十五日夜举行而得名。也叫“灯节”,因为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元宵节也叫“上元节”。

  清明节:海春光明媚的三月,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节日,就要属“清明节”了,时间在公历的4月5日,清明作为节日与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中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节日包含一定的风俗活动和特定的纪念意义,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主要结束活动有禁火寒食、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拔河、打马球等。清明这一节气因注入了这些习俗,才形成节日。自西周起,就有墓前祭祀祖先的扫墓习俗。

  端午节: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2000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就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七夕节:又叫七巧节,少女节,相传起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据《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故事十九首》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诗句,秦观《鹊桥仙》更是以美丽哀婉的爱情故事,天长地久的爱情描写打动了无数人。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源于唐玄宗游月宫的浪漫故事。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中秋节寄托了人们“花好月圆人团聚”的祈望。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中国古人以九为阳教,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称,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远客思乡之情,深切感人。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

  腊八节: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腊”本是中国远古时代一种力的名称,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的仪式,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和吃“腊八粥”。中国喝腊八粥的传统由来已久,每逢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你可能感兴趣的:(民俗节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