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资治通鉴》[727]| 诸葛亮接班人姜维,兵出雍州为什么会失败?

[资治通鉴白话文]

秋,蜀汉卫将军姜维进犯雍州,依傍着麴山,筑了两座城池,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镇守,又将羌人、胡人家属聚集在城中为人质,驱使他们侵略周边郡县。

曹魏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进行抵御。陈泰说:“麴城虽然坚固,但离蜀国道路险远,需要运粮。羌人被姜维劳役,未必肯依附于他。如今我们只需包围,就可兵不血刃而拔其城。他们就算是派救兵来,山道阻险,他也施展不开。”

郭淮于是派陈泰率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兵包围麴城,切断了其粮道及城外水源。句安等人出城挑战,魏军拒不出战。蜀军将士困窘,将粮食仔细分配,仅靠分配的粮食和聚集起来的雪水度日。

姜维带兵援救,姜维率兵前来救援,出了牛头山就与陈泰的军队相遇。

陈泰说:“用兵之道贵在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们只要抢占牛头山,断绝姜维退路,他就成为我们的俘虏了。”下令诸军坚壁高垒,严守不战,派使者告诉郭淮,让郭淮占据牛头山,截断姜维退路。郭淮采纳这个意见,进军洮水。姜维害怕了,迅速撤兵,句安等人孤立无援,终于投降。郭淮于是向西进击各个羌人部族。

邓艾说:“敌人撤离不远,或许还会再来,应该把各部军队分开驻守,以备不测。”于是留邓艾屯驻白水北岸。

过了三天,姜维果然派遣将领廖化在白水南岸面向邓艾的部队结营扎寨。

邓艾对各个将领说:“姜维如今突然返回,而我军人少,按照兵法他应渡河来战;但是他们却不筑桥,这是姜维让廖化牵制住我们,使我们不能返回,而姜维必定从东面袭取洮城。”

洮城在白水之北,离邓艾驻地六十里,邓艾当天夜里就秘密出兵直奔洮城;姜维果然渡河而来,但邓艾先期到达占据了洮城,因此得以不败。汉军于是撤退。

[点评]

姜维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投降蜀国的,为诸葛亮十分赏识。诸葛亮死后他一直是蜀汉军事上的第二号人物(一号人物先是蒋琬,蒋琬死后是费祎)。

以攻代守,积极北伐,以汉中为屏障,保卫成都的安全,这个战略是诸葛亮在世时就定下的,姜维只是在延续诸葛亮的战略。费祎对这一战略并不支持,他认为诸葛亮那么有才,六出祁山都没有成功,何况我辈?还不如休养生息,保境安民。所以,每次出兵,费祎也就给姜维万把人马,这也能算北伐,岂不是开玩笑,只能是骚扰吧?这次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姜维兵力不足,另外,军粮供给依然是重要制约因素。

不过,通过这次魏蜀两国对抗,可以发现一个大问题。在战争谋略上,魏国的新军事将领与姜维相比,毫不逊色,甚至还高出一头。这证明,除了老将郭淮,钟会、邓艾、陈泰这些魏国新一代人才已经成长起来,而蜀国人才凋零得非常厉害。蜀国后期,几乎面临无将可用的局面,所以有那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涉及人才与人口的比率关系,人口多,人才就多,这是大概率。

当年刘备入川,他是率领了一大波南征北战的全国性人才,再加上蜀地本地的优秀战将,所以还是人才济济的。随着第一代人才的相继陨落,第二代人才就局限于川蜀了。

而曹魏则是人口大国,比吴蜀加起来还多,而且,那时华夏文明的重心一直在北方中原地区,文化传承有先天优势,所以人才辈出也在情理之中。

有人才,还得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抛开其他因素,人才的加速成长,与学习规模有很大关系。信息分享、思想交流碰撞得多,不断接触新生事物,人的聪明才智就会提升。现在的年轻人愿意去超大城市“北上广”发展,就是这个道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读《资治通鉴》[727]| 诸葛亮接班人姜维,兵出雍州为什么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