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与救赎----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6天时间读完了《追风筝的人》,本书作者卡勒德. 胡塞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因阿富汗暴乱,随父亲迁往美国,毕业于加州大学。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灰尘,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

        文中介绍了12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他年龄相仿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的一件悲惨不堪的事,仆人哈桑为了给他追逐风筝受到了另一位富家子弟阿塞夫的侮辱,哈桑为了保全风筝不敢反抗,任凭阿塞夫一帮派欺压凌辱,逆来顺受,阿米尔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但为了保全自己害怕遭到阿塞夫的不锈钢拳套的毒打,默默走开了。很久一段时间,阿米尔不敢直视哈桑,内心感到自责和痛苦,为了忘掉哈桑,让一切结束,他用及其卑劣的手段逼走了哈桑(把钱和手表藏到哈桑床底下,然后向父亲告发哈桑偷窃)。不久阿富汗发生暴乱,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在美国成了一名作家,可谓是事业有成,有妻子,房子,还有幸福的家庭,可他仍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睽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原来曾经的仆人哈桑竟然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而此时哈桑已经在阿富汗爆乱中死亡,留下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索拉博在恤孤院里。怎么办?阿米尔经历了一番激烈思想斗争后还是选择了冒险去危险的喀布尔,为了救助那个小男孩,阿米尔几乎差点丢了性命,几经周折,他带着这个小男孩回到了美国的家。

        文中的阿米尔其实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明知道哈桑为了自己而倍受凌辱,但对于这一切却不敢面对,选择逼走哈桑,以为一切就可以结束了,谁知这一切不但没有结束,反而让他更自责,更内疚,伴随他一生。只因父亲的老朋友拉辛汗一句“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让阿米尔千里迢迢从美国再次回到那个当时危险重重的喀布尔,再次遇到阿塞夫,同他顽强搏斗,险些丧命也要救助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当然,与索拉博的相处还会有困难重重,但阿米尔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像本书的结尾一样:它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了,它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它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其实本书的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于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自己所期许的阿米尔。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你可能感兴趣的:(背叛与救赎----读《追风筝的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