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提醒地自觉,是文化,也是修养!

那是“十一”放假前一天的午休过后,因为下午是运动会闭幕,所以中午一点十分孩子们便陆陆续续从宿舍往外出。

我刚好吃过午餐从外面回来,看见从宿舍楼出来的几个男生正往教学楼走。马上就要放假了,同学们很兴奋,一个个步伐看起来很是轻快。快走到教学楼时,看见班里的笑含同学将从宿舍带出来的空箱子往垃圾箱里扔。当然,因为离的比较远,再加上同学们都匆匆忙忙往教室赶,所以,我确定笑含同学并未注意远处的我。

集合的时间马上都要到了,笑含同学扔完垃圾不赶紧回教室,怎么反倒磨磨叽叽,又绕到垃圾桶后面干什么呢。只见他绕过垃圾桶,捡起扔在外面的空箱子,又重新扔回垃圾桶。

顿时,我被他这个小小的举动感动了。回到班里,第一时间我就向同学们分享了刚刚看见的这一幕,“在没有人监督,也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笑含同学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我看见了什么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作家梁晓声对文化的解读我们都知道,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领导开会、班主任训话、班干部开班会,这几句话似乎张口即来,可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却是极为不易。因为真正的修养,都是无声的、自然的、不做作的。

在美国迪士尼用餐时,发现不少游客用完餐之后,都会把桌面收拾干净,方便下一位用餐的客人。其实在这之前,我和很多客人一样,想当然的认为服务生会收拾干净的。

不仅在迪斯尼,在美国的不少景点用餐,每每吃完,都能看见不少客人主动起身,把汉堡、番茄酱的包装袋,扔到垃圾桶,把洒在桌面的可乐或是蕃茄酱等用纸巾简单擦拭。一切看起来都很自然,就是一种用餐习惯或者说生活习惯。

是无需提醒的自觉,也是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那次在咖啡厅的见闻。一位坐在我对面的女士,一直在专心致志的阅读,还不时地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华灯初上时分,起身准备离开之际。只见她很自然地将外带咖啡纸杯、餐巾纸,扔到垃圾桶,桌面擦拭干净之后,才拎包离开。人走之后,桌面干干净净。

植根于内心的修养,似乎都是这般润物无声。

也是在咖啡厅,周末的下午,客人很多,有些嘈杂。不时地能听到小朋友的吵闹,刚开始偶尔一声。直到另一个小朋友的加入,两个小朋友像是恶作剧一般,比赛似的,看谁的尖叫声大。

“嘘!你吵到其他客人了!”父母在第一时间确是制止了。可是两个小朋友好像互相壮胆儿似的,并没有因父母的制止而停止嬉闹,反而声音更大。只见这时两个爸爸站起身,带着两个小朋友直接离开咖啡厅,到外面去玩了。

以往在咖啡厅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小朋友嬉笑吵闹,跑来跑去,即便引得其他客人频频侧目,家长至多也是敷衍一句,“小点声,别吵了。”随后任由孩子在安静的咖啡厅里吵闹。

更是见过两位美女妈妈,在咖啡厅里让两个小朋友拿干净的搅拌棒做拼图玩。即便在服务生上前委婉相劝,“对不起!女士!请您注意环保,搅拌棒不能随意给小朋友玩。”两位妈妈的表情还是不以为然,分明写着,小孩子玩一玩怎么了。

公共区域,不用禁止的约束,无需提醒地自觉,是文化,也是修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需提醒地自觉,是文化,也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