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六. 言必有中;升堂入室;过犹不及。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鲁国的执政大臣要翻修长府(藏财货武器的府库)。闵子骞说:“照老样子不好吗?何必一定要翻修呢?” 孔子说:“闵子骞这个人平常不大说话,但一开口必定说到要害上。

我们夸奖一个人话虽不多,但一语中的,就是孔子夸奖闵子骞的这句话:“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这句话背后是有故事典故的,孔子也很欣赏闵子骞的这种说话的方式,他并不是直接得批评当政者,而是一种委婉的表达,孔子认为这个是境界修养很高的一种表现。

“惜字如金,言之有物“的闵子骞。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孔子说:“仲由这个人啊,好好的为什么偏要在我这里弹瑟呢?” 孔子的其他学生因此开始不尊重子路。于是孔子又说:“子路的瑟已经弹得很不错了,只是不能算精通而已。”

子路属于很老的“大师兄“级别的人,但可能是性格使然或是”野人“出身,所以弹琴技艺很不好,孔子讲话的时候,往往都是有弟子在旁弹琴伴奏的,而且孔子本身自己就是弹琴的高手,孔子的身边也不缺乏弹琴的高手。但是子路可能弹的真的是太难听了,已经干扰到孔子的讲话了,所以孔子当众打趣甚至是呵斥了子路,导致了门人就轻视子路,不拿子路当回事儿了。

孔子当然是一个很有良知的人,当他感受到了这件事情之后,内心也是有许多不安的,开始反省自己。而且,孔子的内心是很爱子路的。所以孔子就对别人讲,不要欺负子路,子路已经很不错了,只是不精通而已,大家还是要尊敬他的。

我们现在有一个成语叫做“登堂入室“,登堂就是进入内院;入室就是进入屋里。就是”升堂入室“的意思。

这句话,也是孔子在为子路做“找补“的话,可是,为什么会有门人不拿子路当回事儿呢?实际上,就是那时候门人已经开始多了起来,大家并不了解子路。如果只是孔子一开始的72贤人,无论孔子怎样说子路,大家都不会有异议。但后来孔子门人有3000,每个人的出身、性格、看事情的角度、做事情的出发点都不一样了。

所以,这句话提醒了孔子一件事,同时,也应该是提醒了我们所有做领导的一件事,那就是小心“权威的发言“。可能我们自己觉得关系亲密无所谓,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那些不了解情况不了解关系的人,就很可能产生这样的误解,又会因为层级过多,人数过大,上级对下级的态度就会产生”乘数效应“被层层放大。

所以,领导一定要谨慎自己所说的话,因为你所说的话会在下面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会被放大成怎样,我们是无法计算的。

好在现如今我们都有自媒体,领导发言可以直接面对无限的下级,但孔子那个时候是不可以的。

其实,大量的校园霸凌事件,也是源自于老师的态度和发言。更多的霸凌事件并不是殴打,而是孤立。

所以,如果不得已我们成为了某种权威,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发言,因为发言会被发酵。

这一点,也不仅仅是成为权威,而是只要是公众的场合,无论是网上还是现实生活,我们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言辞。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道:“颛孙师(子张)与卜商(子夏)谁更优秀?”孔子说:“颛孙师做事有些过头了,卜商有时则显得保守。”子贡说:“这么说颛孙师更强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保守同样不好。”

“过犹不及”,这是非常有名的一句话,也是能够上升到孔子哲学高度的一句话。孔子对中国哲学最大的贡献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核心就是“过犹不及”。

例如:

学习,是一件好事。“不及”,就是你让我学我就学一学,不让我学我就算了;“过”就是爱学习爱到盲从,爱学习爱到你说啥我都信,爱到让做啥就做啥,爱到被洗脑。很多人创业成功之后认为学习很重要,于是便花钱去学习,结果将赚的钱全都交了学费,最后公司也倒闭了……

努力,是一件好事。但努力到工作狂,便是过;不努力,懈怠,便是不及。进取,是好事,但进取到不择手段,便是过;丝毫不进取,纯佛系,便是不及。

孔子边说,过和不及都是不好的,真正好的,便是在中间,要合适,中庸。

实际上,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寻找的,都是那个合适的“度”。

温柔且有边界,这个事情就是很难掌握的。但又正是因为难以掌握,所以生活才变得有趣味了,因为我们始终在不断探索不断摸索不断收获不断感受中前进的。

我们不断摸索,不断调整,尽量接近过与不及之间的中轴线,在这个中轴线上左右来回摇摆,最终活到中庸之道,也就是孔子所讲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这是一句关于哲学的至理名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一六. 言必有中;升堂入室;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