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学习笔记‖ 第14课 天地之大

第14课  天地之大

【原文】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yǔ]大,天下莫能载[zài]焉;语[yǔ]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yuān]飞戾[lì]天,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译文】

天地如此之大,人们仍有更大的渴望。所以君子说到大,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载不下,君子说到小,就小得连一点儿也分不开。《诗经》说:“老鹰飞向天空,鱼儿跳跃深水。”这是在说圣贤的内心上下分明而又清晰。天地君子的道,它始于普通男女的日常生活,但最高深的境界却能明察天地间的一切。

【解读】

第一,“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yǔ]大,天下莫能载[zài]焉;语[yǔ]小,天下莫能破焉。”

比如一说光芒万丈的太阳,太阳的样子一瞬间就出现在你的心中。同样的,想一想我们逝去的亲人,他们的音容笑貌立刻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因此我们的心可以说既大又小,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然而同样是想到逝去的亲人的音容笑貌,每个人心中的画面清晰度却是天差地别的,如果一个人心灵品质好,向来孝敬长辈,长辈的画面就会很清晰。反之亦然,总之,一个人的念头越是清晰纯正,他的中庸度就越高,接人待物的智慧就越高,相反,如果是起心动念中掺杂着不明和贪欲越多,接人待物的智慧就越低。

(这个不够理解老师所讲,个人认为,君子君子对大小是平等对待的,无论大与小都能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存在,了解它们的价值。)

第二,“《诗》云:‘鸢[yuān]飞戾[lì]天,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

这里讲了圣贤的心境。如“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一般自在而和谐。

《道德经》也讲:“清净为天下正。”这个正也可以说是中庸的既中且正。一个人内心归于清净的时候,这个世界的真相就呈现出来了,不断提升心灵品质,内心越来越空灵,纯粹的时候就能逐渐恢复到良知的本然状态。

如何也能拥有这么高的格局境界呢?

第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原来君子之道就蕴含在在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是需要逐步的开发出来,逐步提高自己心的层面。心的层面不同,接人待物的层面就不同,心越是纯粹接人待物的智慧就越高,用阳明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提升自己知的层面后,对他人的那份仁爱得以逐渐展现出来,接人待物的智慧也就能被开发出来。

那如何才能提升自己心的层面呢?

去除心上那些障碍,自己的偏执偏见,贪念贪欲,让自己的心回归空灵与纯粹,当到了极致的情况,便是“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不仅能读懂人心,更读懂这个天地间的奥妙。

【学习内容要点】

第一,有什么层面的就能体证相应程度的天理,拥有对应层面的客户关系。

第二,心的层面提升,中庸的智慧就越高,待人接物的能力就越强,你就能链接更多客户,拥有更广阔的事业舞台。

第三,去除偏执偏见,在欣赏超越销售冠军,而非在世上模仿他人。

不针对销售,个人对学习内容总结:
1.层面很重要,你的层面决定你对道的理解。
2.心的层面的提升,你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能力相应增强,对事物也有更强的洞察力。                              3.只要去除心中不明,内心空灵纯粹,一般人也能“察乎天地”。

【反思】

想到了以前写作营中曾有个友友说,哪怕生活中面对的是一地鸡毛,也要把它捋成一朵朵鸡毛花。

初听到这样的观点,感觉很是惊艳。有多少次,自己感觉把生活过成了一团乱麻,把日子扯成了一地鸡毛,想要改变时,无非是理理乱麻,扫起鸡毛,从没有想过更进一步,比如把乱麻扎成麻花辫,或者像这个友友说的,把鸡毛一根根捋起来,绑成鸡毛花。

这就是心的层面不同。

恶的人可能剁了这些麻绳鸡毛,淳厚的人可能把这些鸡毛乱麻收拾起来,而只有一个内心美好的人才会化腐朽为神奇,把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子都过成了一首诗,一首歌,也是一束花,一束鸡毛花。

这样一想,其实,修心确实是挺好的一件事。《黄帝内经》说,心为君主之官,本不受病。它应该是一种恬惔虚无,安静内守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身体正气足,邪气避,那么若能如此,“上下察”,“天地察”亦是可以接近的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庸》学习笔记‖ 第14课 天地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