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垃圾日》——一本“恐怖百科全书”

最近读了一本书——《垃圾日》。

怎么说呢,这本书不适合刚吃完饭的时候看,重口和疑惑的程度不亚于《忌日快乐》那类的恐怖片,真的会让人心理和生理不适,我觉得恐怖的源头就是取自于真实事件吧。

01

《垃圾日》作者是匈牙利作家马利亚什·贝拉,这本书属于蓝色东欧系列,这个系列的书都是东欧国家,像是波兰、捷克、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这些国家,很多都是非常好的小众书,感兴趣大家可以去找找看看。

为什么叫垃圾日呢?垃圾日是布达佩斯的传统,每年会指定一天让居民清理出家里的垃圾和不用的东西,垃圾日也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一部分底层人物的生存现状。

这本书讲述的背景是在东欧发生政治剧变的动荡时期,在一栋公寓里发生的故事。本书由46个短篇组成的小说集,充满了幽默、荒诞和悲伤,几乎每篇题目都是以“x层x号 xxx”来命名,好像分割了每个人的命运,却又同时生活在一个空间里,有同样的结局。

二层四号的艾米大婶,开篇作者直接就写了——

“艾米大婶很穷。”
“艾米大婶连那可怜的一点点退休金也没有,她只能靠着救济金过活,将将能支付其实极少的电费和煤气费,平时她用电用煤气总要精打细算,担心超出自己所能支付的额度;一旦超过,她支付不起,煤气就会被人断掉,自己会冻死在小屋里。”

艾米大婶实在熬不住的时候突然发现了医院后部有被遗弃的尸块,迫于生存,回家煮了吃了,虽然心生愧疚,但是毕竟能活下来。吃到最后竟然享受起给予生存力量的、有悖人伦的东西,艾米大婶望着漂在汤里的肉块,心里不安地琢磨,自己这么做到底对不对?

“对,我做得对,她自问自答,因为我没有别的活路。”

不知道你在看的时候怎么想,我在看的时候会想“好残忍啊,竟然吃人肉!”“真恶心!”但是看着看着突然很心酸,我们不了解那时候的东欧剧变对百姓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不了解人在濒临死亡的时候碰到能救自己性命的东西的时候的心理,但是知道艾米大婶是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去吃人肉,她最后的自问自答不由得让人眼眶湿润,无奈于她生活的社会如此残忍,震惊之余忍不住叹息。


02

马利亚什说,“每个人都在思考死亡,假如我们作为现实接受并谈论死亡的话,或许我们能够容易地面对它,或许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至少在活着的时候,别跟死人一样活着。

也许真的是这样,与其忐忑不安惶惶终日,还不如坦然面对,活着的时候用力活着,做想做的事情、爱想爱的人、看想看的风景,每天都是崭新的一天,也不会畏惧死亡。对于活着,我们能讲出五彩斑斓,而对于死亡,却总是消极却步。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积极的心情来面对生活,当一些人走进死胡同的时候,或许死亡也能给他们一些慰藉,一些可以稍微疗愈他们难过的慰藉。

《垃圾日》里讲了太多的“变态”故事,不仅有吃人肉的艾米大婶,还有建造壁炉为自己送终的马伽什、染上恋兽癖的温德尔、随时等待战争的芭比大婶、用一幢房子换来“一夜情”与死亡的安德拉什、与一架钢琴一起生活的女舞蹈演员、为自己造了一个女机器人的塞巴斯蒂安……

性与死亡组成了这本书,本书译者说这是一部喘着热气的恐怖百科,我觉得太恰当了!真的是一部活生生的性与死亡百科书,“壮观”到每个人都是一部书,那些不能拿到台面上讲的、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看了要骂脏话的,这里都有。

有时候甚至觉得,作者有点太过残忍,他不加一点修饰,直白而赤裸地把文字摆在你的眼前,让你更加直观地感受那个“人间地狱”。


03

作者说,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让读者们将目光从充斥着谎言与粉饰的繁华社会投向一个真实存在、命运悲凉的人群,哪怕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

我突然想到了每天都在刷的短视频,那里面的人美、歌美、景美,一切都是被粉饰过的、想让你看到的东西,被蒙蔽久了,就无法回过头看看那些真实的生活了。

什么叫做真实呢?是这世间万物有好有坏、有如意也有背意、有善有恶、有富有贫、有黑也有白,都要接受,只看自己喜欢的而忽视了那些真实存在的另一面的,那不叫真实。

《垃圾日》不厚,也很好读,但我看这本书用了差不多两周的时间,好像故意在排斥,我是想看的,但是心里却有些抗拒,或许我抗拒的是那些我不曾接触过的真实,或许是我接受不了为什么他们的命运都那么悲凉,哪怕有人可以顺意一点!就一点点!为什么没有人可以帮助他们一点呢?也许那个动荡的年代每个人都无暇顾及他人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分享|《垃圾日》——一本“恐怖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