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毁掉一个年轻人,让他盲目努力就够了

两个朋友的真实人生故事:

1.小明努力读书最终考上不错的学校,毕业后,顺利找到了一份大企业的优渥工作,然后努力工作,一步步由职员升级到主管。

2.小红在一所普通学校毕业后,在一个小公司找到一份专业不对口的运营工作,然后通过亲友结识了男友,相恋一段时间后结婚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们的人生已经结束了。

因为接下来,他们仅仅会将这最后一天重复过几十年甚至一生。那种内容,很难称得上是“故事”,除非有人想看一个青年日复一日,终于转变为油腻中年人的过程。

有一句话说:“有些人,死于二十五,葬于七十五”。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因为有很多人,25岁以前,按照长辈的指导,还能算是有目标前进。还能为了人生打基础,不停学习,不停成长。而到了25岁,自己自立,生活工作稳定以后,就彻底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思想,停止了成长,永远的成为了一个只会机械重复的“行尸走肉”。

小明略为激动的向我报喜:“最近一次晋升选拔成功了,现在我是X省的业务主管了!”

我说:“恭喜啊,那你不是提前实现了当年月薪几十万的理想?”

他闻言看了我一眼,苦笑道:“得了吧,饭都快吃不上了,上个月刚提了一辆车,还有房贷这玩意儿,简直是个无底洞,这算是哪门子理想啊,简直是脑子进水嘛!”

我说:“现在月薪几万的还哭穷,实习那会月薪一两千是不是不用活啦?”

他一时语塞,然后讪笑道:“也许吧。”

我说:“那你下一步目标是什么呢?”

他斩钉截铁的说:“年薪百万啊!”

我:“......”

小红跟我诉苦说:“工资太少,工作又太累,想自己创业。”

我说:“那你有什么擅长的事吗。”

她明显陷入了迷茫,然后一脸茫然的说:“好像没有。”

我又问:“那你没有什么爱好吗?”

她显得更迷茫了:“爱好?什么叫爱好?逛街算吗?”

我说:“逛街这种很难说有什么价值,最好就是有能创造一些价值,然后你对做那件事很感兴趣,比如画画这样的。”

她半晌无语,最后沮丧的说:“好像没有。”

我:“......”

我想,很多人,都可以在小明和小红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见过无数的人,跟他们一样,从来没有真正的思考过,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爱好,有的只有盲目而原始的欲望。今年得到了高薪,明年就理所当然的要更高薪;今年买了车,明年就要换更大的车;今年买了房,明年就想换更大的房。他们每天都在三点一线的忙碌着,匆匆的把人生的后几十年当做一天来重复使用。

或许有人会疑惑,为什么会有人心甘情愿的,成为一个机械重复的行尸走肉,就像一个无头苍蝇努力而徒劳的满屋乱撞呢?

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他们不是被无尽的欲望填满了思想,就是被焦虑洗脑。他们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只知道盲目努力,每天遵从自己的欲望本能和被焦虑洗脑的惯性,活在忙碌中。这样才能告诉焦虑的自己,今天“又活过了充实的一天”。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要努力,从小我们就被灌输了各种名人努力的故事。我们被拿来在不同孩子之间攀比,被家长用对比的焦虑来恐吓。最后,几乎所有人,都把努力当成了座右铭。然而,没有人告诉我们,努力到底有多少用,所有人都只教会了我们一定要拼命努力,却没有教我们反思为什么,更没有教我们学会做选择。

在这种氛围下,一个个年轻人就像模具铸成的铁块,被统一磨平了棱角,销毁了灵魂,成为了一个“生存机器”。而大多数年轻人的盲目努力,只会让他们与理想中的目标南辕北辙,最终,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也许哪天猛然回首,我们才发现镜子中的自己是如此的陌生,这个时候你不妨问问自己:现在的我,是我想要的自己吗?与赤子之心的我相比,如今的自己是不是被毁的面目全非了?

当然,我们也大可以同样用焦虑来恐吓教育我们的后代:你要努力,你看别人都怎么样了,所以你也要努力。

要毁掉一个年轻人,就是如此简单,让他盲目努力就够了。

让他拼命努力而无暇思考,然后终于开始随着惯性生活,最后在25岁突然死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想毁掉一个年轻人,让他盲目努力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