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悄悄删掉了游戏

要说岁月神偷非手机莫属。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人日均在线休闲时间4.9小时。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9日)联合发布《休闲绿皮书:2019~2020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公布以上调查结果。

报告显示,不同年龄段人群,整体呈现年龄越小,在线休闲时间越长的特点。不同学历人群,整体呈现学历越低,在线休闲时间越长的特点。


图片

我知道有很多家长一提到孩子和手机就炸裂。如果孩子能放下手机,不能成佛,不能成学霸,至少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娃学习了。

原谅我扰乱了大家本就纷乱的心情。请再容许我小小地骄傲一下。两周前,我家娃主动把IPAD里的游戏删掉了。

如何做到的呢?这里我就跟各位详细汇报一下。

我对于电子游戏类比较不友好,当然对喜欢玩游戏的人无所谓友好不友好,毕竟不蹭我家电也不蹭我家网,但是看到自己娃在IPAD上玩游戏,我还是难掩焦虑。

实际上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得已经不错了,此前他基本没玩过游戏,即便现在玩也是时间不长,真要是不让他玩,他也不会闹。正因为如此,我们还是很信任地把IPAD自由地给他使用,他偶尔会玩一下微信小程序里的射击游戏。有两周时间,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会忍不住玩一下游戏。当发现我来了,他赶忙关上IPAD,显得有点小紧张。我见他如此,没有拆穿他。

我另择时机对他说,如果想玩游戏可以玩,但是最好先做完作业再玩,这样保证不得不做的事情优先完成,余下的时间可以娱乐一下。而且专心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效率会大大地提高,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玩。我说得合情合理,且和颜悦色。孩子也满口答应。可是做作业时他还是忍不住忙里偷闲玩一下游戏。我想过要不要把IPAD里的微信删掉,但是觉得孩子虽然抽空玩一下游戏,但是作业还是坚持完成了,也没有特别沉溺,如果不顾他的意愿把游戏卸掉,从IPAD卸载游戏易,可把它从孩子心里卸载难。

有几次因为玩游戏,孩子作业完成的比平常要晚。妈妈提醒孩子要提高一下效率。我再次跟他说要玩游戏等完成作业后再玩。结果,再一次作业时间被拉长,忙到晚上快十点才完成。孩子自己也知道是玩游戏导致的,在完成作业之前,他一声不吭主动把微信从IPAD卸载了。

我们知道后当然大大地表示惊讶,并对他表示赞赏和钦佩。这让孩子在懊恼之余,也有几分自得。第二天作业很快就完成了,晚饭后看了一会电视,还和我们玩了游戏。早早完成作业,发现晚上时间变得富裕起来,让孩子自己挺高兴的。每天晚上他总觉得还没有玩够就要睡觉了。

从删掉游戏距今已经过了两周,孩子没有再提起要玩游戏。课业之余,他玩家里的玩具枪,要求我给他买一本关于枪械的书。每天晚上睡前,他都会抱着这本书研究一番。

图片

这件事如今想来,让我颇有感慨,假如我们稍微处理不当,就会让孩子失去一次很难得的自我成长的机会。我撞见几次他在玩游戏,也没有当面揭穿他,呵护了他的自尊,并且依旧信任他,让他继续自由地使用IPAD。虽然我们提醒他要先完成作业再玩游戏,但是并没有粗暴地删掉游戏。这些做法为他主动删掉游戏创造了机会,他删掉了游戏程序,启动了自律程序,

人生路上一小步,却是自律路上一大步。

孩子通过某件事证实自己有能力战胜诱惑,这种行为会增加他的自信、自控感和由此带来的幸福感。下次面对类似挑战自我的事情,他就会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够接受延迟满足,懂得更加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欲望。自律这个词并不难理解,自律的意义也不难想象,但是实现自律需要动用的支撑力是很丰富的,其内容越丰富越深厚,显现出来的力量就越强大。就我对自己孩子的观察和了解,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促成他在这件事上的自律:

1. 我们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由

《爱和自由》是一本我最早期读到的育儿书,把真正的爱和自由还给孩子这个理念很早就进入我的内心,这种爱是对父母提出的要求,而父母严于律己宽以待娃才是伟大的爱。包括后来看的蒙特梭利系列,也使对此我坚信不疑。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都尽量遵循这个原则。当孩子感受到信任和自由,他就没有了匮乏感,许多欲求不满都是匮乏导致的。如果孩子有随时可以看电视的自由,并且有父母陪他玩游戏,他就不会迷恋电视。

2. 家长以身作则的示范。

我们自己从来不玩游戏,而且尽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说到游戏,这里有一个插曲可以分享一下:孩子玩过一段时间贪吃蛇游戏,玩游戏时连着几次遇见同一个名字的人,他觉得很奇怪,怎么老是遇到同一个人呢?我就跟他解释这其实不是真的人,而是游戏公司设计的机器人(程序)而已,不信,你到凌晨三点上来玩游戏,也照样有人在线,事实上这个时间小朋友们都睡觉了。游戏是人为设计出来,要是不想让你赢,你就绝对赢不了。也许我解释得不是很准确,但是效果是达到了,孩子一想到背后有人操控胜负,玩游戏的兴趣立马降低了。

对于一些不希望孩子接触的事情,不一定要刻意屏蔽,也可以主动让孩子知道其本质。有时候陌生的、稀有的东西反而更刺激好奇心和兴趣。与其被动防范,不如主动建设。平时我也会跟他讲一些有助于发展自律的话,比如一个自律的人更容易成功,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时间管理大师等等,当然不是纯粹兜售鸡汤,说这些话都是在谈论某件事或者某个人的时候说出来的,有时候甚至不是刻意对他说的,但是他听到了也会受启发。家长要避免单纯的说教和讲大道理,做好榜样的作用比什么说教都管用。

孩子以后还会接触游戏产品,但是如果他已经比较能够自律了,那么问题也不会很大。

3.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

我们平时工作之余会陪孩子玩他喜欢的游戏,节假日也经常陪孩子出去玩。孩子有广泛的兴趣,会觉得不玩手机不玩游戏也没什么,还有很多其他可以玩的,放弃游戏也就没那么难受。

4. 亲子关系和睦。

一切教育的前提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关系和睦,孩子愿意听取见大人的建议,也会愿意顺从大人的意愿,不会想着非要跟父母作对。但是就我的观察,家庭教育普遍的问题是家长总以为自己是对的,总觉得孩子是错的,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陷入这种迷之自信中。 如果每一个成人能反省自己的成长经历,做回孩子去理解和接纳孩子,那么也不一定非要看多少本育儿书才能教育好孩子。

5. 阅读发挥的作用。

阅读是一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事情,孩子没有游戏玩,没有家长陪伴的时候,他还可以选择阅读。而阅读带来的快乐是有别于手机游戏的,当孩子具有获得更深度娱乐自己的能力,那么游戏的吸引力对他就减低了。

6. 家长及时看到孩子的成长,并对他的进步表示赞赏。

要做看得见的家长,不仅看到孩子的需求,也看到孩子的不足和进步。孩子成长需要家长的鼓励,好孩子是夸奖出来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对于夸奖称赞一定不要搞浮夸风,什么都是棒棒的。一定要诚恳,实事求是地称赞具体的表现,特别是孩子的努力过程和细节,对于结果倒是可以淡定一些。

如果孩子过度沉迷手机或游戏,家长可以对照一下是不是上述某个方面有不足。要从根源上去分析,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玩手机。有时候会适得其反,控制就是诱惑。每次看到有家长跟孩子在玩手机或看电视上五分钟、十分钟地讨价还价,我就觉得他们跑岔了。有家长摔了孩子好几部手机,但是还是解决不了,却让良好的亲子关系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损耗掉。

孩子处于不良情绪中更容易通过手机游戏寻求安慰。不止是孩子,成人也是一样,痛苦之中的人更容易堕落,这是人性使然。

对于要不要信任地给孩子玩手机,家长要根据自己的孩子实际情况来处理,首先安顿好自己的内心焦虑。不要一方面给孩子玩,又不断谴责他。也不要仅仅把手机给了孩子,而其他什么都不做,只做甩手掌柜,这是对孩子的放纵。

过度沉迷于玩手机玩游戏会影响学习,如果出现这样问题,一定要找出背后的原,才能在从源头上解决。最佳的解决是不要有问题。这就需要在孩子早期扎好篱笆,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和自律能力,就是为了避免坏习惯,和避开生活的陷阱。

分享《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一段话: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你所坚持的东西最终会成就你的人格。

整理好300多本书单,输入“读书”获得文学、成长书单,输入“教育”获取育儿书单。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悄悄删掉了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