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工作,让自己跳出来看问题

2014年6月份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我拒绝了铁路局,选择了顺丰,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深圳,我期待着在这座年轻的城市有所作为。因此,在顺丰基层历练期间,我的历练总结都是最详细的最完善的,其中也记录了很多优化建议,并积极参与到工作中,从未放松过。在基层历练结束后,每个人都要选择一个岗位,我也选择了最困难且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有所成就的仓储流程优化岗位,并在当年评选为优才100学员(2000人选100),个人绩效也是部门内所有优才中最高的,拿到了第一个A。这半年,我很享受这种通过拼搏和奋斗换取荣誉的过程,我感觉到每天都在进步,都在成长。

2015年3月份,部门组织架构调整,我所在的部门要进行拆分,仓储流程优化岗位被取消掉了,而我又不愿因选择其他岗位,主要原因在于我认为越是感觉困难的岗位才越能够产生价值,才越能有长期发展的空间。机缘巧合下,我转岗到仓储系统需求分析岗位,做系统功能验收、系统上线实施、系统需求受理、系统问题处理等。对我来说,一个陌生的领域如何快速上手,一个新加入的团队,如何让同事和领导认可,都需要尽快做到。但如何把系统流程和业务流程怎么结合起来,是我当时感觉比较困难的,但慢慢也理解了,知道了怎么融汇贯通,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

2015年11月,偶然间看到同事买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我们几个做需求分析的同事还一起探讨,我们可以算产品经理吗?好像算也行,不算也行,做了一部分产品经理的工作,但又不全,title也不是产品经理。再后来,在双十一支援成都RDC期间,我自己也买了一本,像发现新大陆一般,如痴如醉,看完后很向往产品经理的工作,也很期待自己能够更上一层楼。

2016年3月份,我辞职了,怀揣着对产品经理的热血来到了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环球易购,正式成为了一名仓储产品经理。感谢环球易购这个平台,我来到这里,title是产品经理,但我不会写PRD、不会画原型、也不清楚该怎么接需求、怎么排优先级、怎么对接开发、怎么安排上线等。但我不担心,因为我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够胜任这些工作,我也知道我的工作使命是提高仓库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并通过系统流程来规范业务,并逐步打造标准化作业。入职后一年内,我疯狂地承接日常需求和项目,我甚至一个人完成了深圳WMS所有需求,而领导也很信任我,从出库流程优化、自动化输送线和分拣线对接、货到人拣选设备对接,从流程到方案到实施,产品经理就我一个人参与,从懵懵懂懂到能够把控WMS全部需求,再到指导其他产品经理方案。这一年,我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养分,不断扩大我的战果。这一年是我在环球最充实、最有成就感的日子,我渴望这样的工作环境。

2017年5月份,不知道该说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不幸(在当时看来是一种幸运,一种认可,很多人都期待从专业岗跨越到管理岗,我当时也不例外),我成为了仓储线产品负责人,开始带团队内的小伙伴一起做需求,我做产品规划,小伙伴们负责方案落地和推广。但随着团队内核心开发的流程,产品经理能力也参差不齐,我们做了很多功能优化,包括日常补货、动态盘点、一品多位、ABC分类、单间出库流程等,但我们只做到了60分,我们的功能无法推广到一线使用,或者使用时总是打补丁,一个项目都上线运营两个周了,还是有很多问题,这种质量让我难以看到工作产生的价值。而我始终没有履行好一个产品经理的责任,我没有把我的产品一步步打造成功,仓储业务部门对我们也要求不是很多,所有,就这样不温不火地做着不算项目的项目。而产品设计问题、开发质量问题、测试漏测问题、业务操作失误问题等越来越明显,领导又硬塞给我们一个运维岗位的人,专门来处理线上问题,这种思路靠谱吗?现在看来不靠谱,专人处理最终造成了大家的责任心更差,运维的工作压力也更大,且没有太多成就感。

2018年4月份,仓储这条线其实已经有点乱,我也搞得有点心烦意乱。但又一件不知幸运或不幸的事儿落在我头上,我成为了供应链团队下产品部的经理,带20人的团队。我很兴奋,我是经理岗位了,我要真正开始打分了,但大批量人员离职让我备受打击,加上没有人指导我该如何管理团队,我一直没有履行好经理的职责。4月底,部门正式启动库存服务项目,缺核心的产品经理,我半推半就做了产品负责人,主要精力投入到了这个项目,不再管理仓储团队具体的工作,而产品部的管理工作也做得比较少。

2019年1月份,库存服务项目V2.1版本上线,项目暂时告一段落。简单回顾下,这种从0-1的项目,总能让人感到兴奋,尤其是我这种第一次参与到大项目中的人(之前环球不按项目制运作),怎么跟其他产品经理有效配合,怎么出整体方案,怎么出上线初始化方案,怎么拆解产品阶段计划,怎么跟进任务进度等,都不熟悉。我知道,自己会慢慢熟悉,但不久以后,我发现太难推动项目了,因为我总是过于乐观地排计划,总是过于相信每个人的契约精神,对此我没有气馁,我知道这些都是我要经历的,也是我要学习的。但2019年1月份有个比较大的功能上线后出现严重的问题,发现是开发和测试并未按照产品设计方案执行,且没有跟我确认过,为此,我和开发、测试大吵一架,这个项目开发和测试中产品还需要投入40%左右的时间,我认为投入太长了,但没想到效果还很差。我期待,环球易购能够在人才方面实施精英战略,大家都能够把各自的工作做到完美,而不是互相拖后腿。也就是这段时间,我心里种下了离开的种子。

2019年2月份,产品部再次拆分为采购+仓储,我又回到了17年的角色,只负责仓储团队的产品管理工作。Q1和A2,我还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在努力,希望能够找到存在的价值,希望能够让业务成功。但绩效压力大,我也比较着急,我安排团队工作时,全部都是向绩效指标看齐,但我忽略了团队负责产品的现状,人员的现状,业务的现状等,我也忽略了把事情做好所需要的合适的人、合适的时间周期、合适的流程规范。而我像一个指挥家一样,站在高处望着这场战争,却没有发现自己排兵布阵已经错了,而且我不应该远远站着观望着,我应该跟大家并肩作战,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把环球易购仓储系统做到最好。

2019年6月,我毕业5年了,我感觉自己还是一事无成,我没有什么能够真正拿来证明自己的事情或成就,我很焦虑。我知道,得离开环球易购了,我得寻找一个能够拼搏、奋斗的环境。

2019年7月1日,我正式提交了离职申请。

我提离职后,到最终离开环球的一个月里,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没有再局限到过去的成绩和过去挖下的坑里,我整理了在环球3年的工作资料,我更加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我不再焦虑,不再每天浮于表面,也不再每天抱怨合作的同事怎么怎么不好。

16年换了一份工作,19年换了一份工作,频率不算高,但也并没有一直在一家公司深耕。

对于长期供职于一家公司是否利于职业发展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家也都是从某些人的成功来说的,比如:菜鸟网络总裁童文红,在阿里待了近20年,现在名利双收。但像吴军、李开复等人也曾供职于多家企业,也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在大公司,机会多,但争取机会的人更多,所以最终还是拼能力、拼为人处事、拼个人对企业的价值。

所以,离职并非不可取,而是要想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现在这家公司能否给自己。

16年离开顺丰,主要原因有两个:1、了解到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后,就一直想从需求分析跨越到产品经理,换公司无疑是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2、薪酬太低,相比已经跳出去的同事,顺丰的薪酬太低,没有任何竞争力。虽然我一直告诫自己,毕业5年内不要过于在意薪酬,但薪酬太低还是会影响我个人的选择。

19年离开环球易购,主要原因在于我看不到个人成长。在环球易购的3年时间里,我成为了一个业务方、领导、同事都认可的优秀的产品经理,薪资也翻了倍,某段时间我也很飘飘然。但我知道自己还欠缺很多,我想学习,我想把事情都做好,但我发现我自己力量太小,我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提升。我挣扎过,我努力过,我发现很多事情不符合我的预期。我越来越焦虑,我知道自己在消耗时间,消磨斗志。因此,我最终选择离开。

你可能感兴趣的:(换工作,让自己跳出来看问题)